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中國的「茶磚」貨幣歷史悠久,由茶葉壓成塊的茶磚貨幣,不但是食材,也能拿來以物易物。一般貨幣往往流通越遠、價值越低,茶磚貨幣離產地越遠反而越有價值。最早是用牛隻的力量壓出的粗糙茶磚,現在已經由機械取代,硬度直逼花崗岩。
撰文=艾倫.麥法蘭(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榮譽教授、英國科學院與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
茶磚貿易沿著絲路與許多途徑拓展,從中國西南方來到西伯利亞,又從中國蔓延到中東的伊斯蘭文化圈。大部分商品都是藉由人力翻山越嶺才送達。大約在12世紀,茶磚散播到各處,成為中亞許多地區偏好的貨幣。茶葉完全能發揮與金錢同等的功能:本身富有價值、是交易的媒介、能展現持有者的財富。此外,它的重量夠輕,能壓製成統一規格,還有金屬貨幣和紙幣無法匹敵的優點:人在身處絕境時能把它當應急食物或飲料。在絲綢之外,茶葉成了另一項草原游牧民族想從中國人手上得到的物資。
茶磚不但是食材 也能拿來以物易物
作為貨幣,除了上述種種優勢,威廉・哈里森・烏克斯(William Harrison Ukers)又列出一點:
中國的茶磚貨幣,幾乎跟茶葉本身一樣歷史悠久。在西方文化進到中國以前,這裡的人便已開始使用紙幣,但若要跟遙遠的內陸聚落交易,紙幣對那些遊牧民族就沒有太大用處。幣值不穩定的硬幣也同樣無用。可是茶葉—壓成塊的茶磚貨幣—不但是食材,也能拿來以物易物。一般貨幣往往流通越遠、價值越低,茶磚貨幣離產地越遠反而越有價值。最早是用牛隻的力量壓出的粗糙茶磚,現在已經由機械取代,硬度直逼花崗岩。
直至今日,茶磚依舊是中亞某些偏遠地帶的貨幣。
圖博人特別愛喝茶?茶葉在特定高原地區具重要性
大量的文獻記錄了這些高原地區(包含圖博)使用茶葉的方式,彰顯出這項食材的重要性。烏克斯在1930年代這樣寫道:「蒙古人和其他韃靼部落將茶磚磨碎,用鹼性水、鹽巴、油脂烹煮,放進布袋擠壓,與牛、羊奶和奶油混合,搭配烤肉食用。」有時會搭配米和薑。作者認為,「酥油茶一直都是圖博人的常備糧食。每一個圖博人每天至少都要喝下15到20杯,有人甚至喝到7、80杯。」
接下來是威廉·摩爾克洛夫特(William Moorcroft)的詳細紀錄,這位19世紀初期的獸醫兼探險家寫下他在圖博的見聞:「吃早餐時,每個人都喝了5到10杯,每杯份量有3分之一品脫;最後一杯喝完前會加入麥片,調成糊狀……到了午餐時段,經濟狀況許可的人家就繼續喝茶,搭配青稞餅與熱騰騰的青稞粥,裡頭有穀粒、麵粉、奶油和糖。」
茶蘊含維他命、鎂、鉀等營養素 乾旱區的重要綠色蔬菜來源?
羅倫斯・瓦德爾中校(Colonel Laurnce Waddell)也注意到這種飲料的重要性,他在1905年出版的著作《拉薩之謎》(Lhasa and Its Mysteries)中描述西藏人「一天到晚飲用這種熱奶油茶,質地其實接近濃湯或是肉湯……難怪它如此滋補;熱飲不只是冷天的美好誘惑,也降低了喝生水的危險性,畢竟這個區域的水源可能受到嚴重污染。」
茶的營養價值同樣重要,特別是透過這個區域的烹煮食用方式。茶葉蘊含維他命、鎂、鉀等元素,若是直接沖泡會大量流失。此外,混入酸酪和蔬菜的茶葉,能大幅增添營養價值、促進維他命的吸收,而茶葉也可能是乾旱區域的重要綠色蔬菜來源。
茶葉擁有穀蛋白 愛斯基摩人靠茶協助度過極端氣候
美國漢學家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提及茶葉中的另一個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茶葉與糧食作物有一個共同成分—穀蛋白,占茶葉總重量的4分之1。要攝取茶葉中最完整的營養素,我們必須將它吃下肚。高原地區大量使用茶磚,保留了這些元素。在中國遊歷的法國冒險家古伯察曾說他不習慣這樣的飲食模式,只是因為別無選擇,但替他牽駱駝的腳夫一天通常要喝上20到40杯。
最後是眾所皆知的一點:茶能助人度過極端氣候,特別是寒冷。當茶葉傳到北美,愛斯基摩人成了忠實顧客。無論毛皮穿得多厚,茶和奶油的混合飲料給這些游獵民族帶來多一層的保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喝茶和觸感也有關!該如何評杯「好茶」?
▶香檳烏龍、吹牛茶、白毫烏龍竟都是指她!「東方」美人茶如何迷倒英國人?
▶世界最早的拉花,拉的不是咖啡而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