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有機汞是種強效的神經毒,在上世紀的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嚴重的中毒事件,甚至有人在食用了遭受汞污染的湖魚之後也出現了中毒現象。但是魚類中含有豐富的DHA,因此如何在降低吃魚時的汞污染風險是個重要的課題。

撰文=吉拉德・勒布朗(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毒理學教授)

貓咪首先遭殃:牠們像發了瘋一樣地兜圈子跑,縱身跳海。接著是成群的海鷗及海鳥從天空墜落,幸運者當場死亡,其餘則苟延殘喘、在地面爬行,彷彿遭惡魔附身。小漁村水俁灣的村民困惑不解:難道他們即將大難臨頭?

化學工廠「日本窒素」將工業廢水排入海洋造成有機汞污染!

水俁灣位於日本熊本縣西南方,屬於八代海的一部分。這一區幾乎都是平靜鄉間,居民主要以捕魚維生。當地飲食的蛋白質主要來源為鯖魚、鯷魚、蝦蟹貝類等漁獲。

這地方還有一家規模龐大的化學工廠「日本窒素」,生產乙醛等化學品,並使用無機汞(水銀)作為產製乙醛的催化劑。雖然汞長年被視為有毒金屬,但顯然日窒在使用上控制得當,全廠近3500名員工沒發生過意外中毒事件;只不過,由於該廠直接將工業廢水排入水俁灣,原本的無機汞經海洋細菌代謝就成了有機汞。有機汞-確切說來是「甲基汞」-會長期存在環境中,極易累積於海洋野生動物體內(高生物累積性),自然也會出現在海鳥、貓、人類等捕食海洋生物的陸上動物組織中。

食用遭有機汞污染的海鮮罹患水俁病 會導致耳聾、昏迷甚至死亡!

起初,水俁村居民抱怨手腳發麻、嘴唇麻、舌頭麻;後來,他們漸漸無法控制行走、拿茶杯、咀嚼、吞嚥、說話這類不需思考就能完成的日常動作。

還有些人出現耳聾、視覺障礙等症狀,其中不少人甚至昏迷並死亡。這場災難至此終於有了名字:水俁病,病因是食入遭有機汞汙染的海鮮,因此中毒。水俁病甚至將魔爪伸向孕婦腹中的胎兒:該地區新生兒出現腦性麻痺的機率異常偏高(又或者看起來很高)。腦性麻痺的寶寶多有動作不協調、智慧障礙、癲癇等症狀,他們臍帶內的有機汞含量高得嚇人。

有機汞是一種強效神經毒,它會阻斷神經纖維協調和傳遞訊號,攻擊多個生理系統,因此造成水俁病的多種神經症狀;有機汞也會攻擊細胞能量工廠「粒線體」,導致細胞能量和重要大分子的產量雙雙下降。總地說來,有機汞很難對付,它會破壞至關重要的細胞通訊與能量供應鏈,擊垮生物體。

60年代全球發生多起甲機汞中毒事件

水俁灣悲劇發生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悲哀的是,同樣的歷史竟一再上演:全球各地在整個60年代不時爆發甲基汞中毒事件,包括伊朗、巴基斯坦、瓜地馬拉等等。當時農民為了防止穀物發黴,遂拿甲基汞當防黴劑;後來,這些穀物被製成麵粉食用,終而爆發類似腦炎的不明病症。水俁病在70年代嚴重襲擊伊朗,染病途徑就是遭汞汙染的麵粉;當時至6千人入院治療,近400人死亡。伊朗水俁病也是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化學物汙染導致食物中毒」事件。

再來是紐約上州的莫霍克第一民族。這群原住民一度以聖瑞吉河的魚類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但70年代有多份研究報告顯示,該區的河魚體內含有高量甲基汞,第一民族族人體內亦普遍累積一定程度的甲基汞。雖然這群原住民並未顯現水俁病的明確病徵,仍有不少族人出現符合甲基汞中毒症狀的輕微神經損傷。鑑於族人已陸續出現神經症狀,代表遭化學物汙染的河魚已漸漸將這個食魚民族推向中毒邊緣。

食用甲基汞汙染魚而生病的事件已少見

時至今日,甲基汞汙染食物引發中毒的情況已非常少見。甲基汞進入人類食物供應鏈的主要來源為鮪魚、劍魚、鯊魚等大型海洋魚類,其次為釣捕取得的鱸魚、狗魚、梭鱸等淡水魚。近年仍有食用上述魚類造成疑似甲基汞中毒的零星報告,但食用汙染魚是否當真危害健康,又或者只是穿鑿附會、硬將吃魚和生病扯上關係,著實不易釐清。

2004年,威斯康辛州有居民向醫師抱怨視力和平衡感出問題,結果他的毛髮與血液檢體驗出過量甲基汞,超出州政府訂定的容許範圍。該名個案熱衷海釣,記錄顯示他至少每週吃3次湖魚,從他頻繁造訪的幾座湖取得的魚類樣本亦檢出正常偏高的甲基汞。後來,醫師用螯合排毒療法降低病患體內累積的甲基汞;經過治療,檢查報告顯示他的血液甲基汞濃度掉了一半,視力與平衡感亦明顯改善。

湖魚體驗出強效神經毒-這下大家都在問:還能吃魚嗎?健康專家普遍認為,吃魚的好處大過甲基汞的不利風險。魚肉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不僅不健康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更富含有益健康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s,如Omega-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生長發育、維護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重要元素,DHA 則是大腦和眼睛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此外,魚肉亦含有高量抗氧化物,能保護細胞不因接觸化學物或承受壓力而受損。

吃魚好處多 怎麼挑選以避免汞污染風險?

適當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膽固醇,強健心臟同時降低肥胖風險。由於魚肉富含DHA,孕婦和哺乳中的婦女多吃魚對孩子的腦部發育也有好處。相關研究亦反覆指出,懷孕期間多吃海鮮和「生出聰明寶寶」或有關聯。小孩子多吃魚也有相同的效果:愛吃魚的孩子智商分數明顯較高,發生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DHD)的機率也比較低。海鮮吃得愈多,好處愈是明顯。美國聯邦營養指南建議:成人應至少每週三頓有魚,孩童則依年齡而定,每週或每兩週吃一次魚。

幾乎所有魚類對健康都有好處,但某些魚種仍需權衡汞汙染風險。若想提高吃魚的好處,同時把吃魚對健康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挑選正確的魚種無疑是基本要件。考量上述原則,黑鱸魚、鱈魚、比目魚、黑線鱈、鮭魚、正鰹(包括鮪魚罐頭)皆是吃魚首選,帶殼的蛤蜊、牡蠣、龍蝦、螃蟹也是健康選擇;一般建議成年人每週要吃2到3次這類海產。次一級的選擇則有扁鰺、智利鱸魚、石斑、大比目魚、鬼頭刀、紅鯛、長鰭鮪,建議每週至少吃一次。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應避免食用白腹仔、橘鱸(長壽魚)、鯊魚、劍魚及大目鮪。食藥局網站有完整的建議清單可供查詢,對於疑似汞汙染的湖泊,消費者也應注意地方政府訂定的特殊魚介建議攝取標準。

內容來源:《日常毒物》,貓頭鷹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吃魚時,該去除魚皮避免重金屬污染、還是吃下肚增加膠原蛋白?
什麼是砷?哪些食物可能會讓砷進入你的肚子?
米含有砷、油條含有鋁 吃了含有重金屬的食品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