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茶葉中最常被驗出農藥殘留超標的「芬普尼」,因為屬於脂溶性、不易溶於水,因此很難經由飲茶攝取過量,不需過度擔心。
撰文=黃齡誼
2015年連鎖飲料店英國藍的玫瑰茶原料被驗出含劇毒農藥DDT,後續食藥署啟動「市售連鎖手搖飲料業者稽查專案」,於同年6月17日止共檢驗出72項不合格茶飲產品原料,掀起一陣茶安風波,民眾也開始擔憂茶葉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此外,討論多年的「混茶」問題,無論是將進口茶與國產茶混合後以國產茶名義高價賣出,或者是仿冒產地標章混入低價劣質茶葉的情況皆時有所聞,在在影響消費者購茶的信任感。
農藥殘留最多為芬普尼 屬脂溶性、不易溶於茶湯中
《食力》統計2015年爆發茶安事件後衛福部公布的不合格市售茶飲產品原料清單,發現「芬普尼」被檢測不合格次數高達37次,遠遠高過第2名的「達滅芬」(8次);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統計,芬普尼亦為2013年台灣市售蔬果常見超標農藥第1名。依食藥署公布,芬普尼在包葉菜類、玉米、米類、芒果、小黃瓜、茄子、紅豆、茶類等不同農產品中各有不同殘留容許量;但茶改場表示,因其屬脂溶性,不易溶於水中,即使茶葉中有芬普尼殘留也不容易經由飲茶進到人體,其實不必太擔憂。
2015年茶安事件後 手搖杯飲料須標示產地
在我國食品法規中,原本就有針對飲料訂有微生物限量以及咖啡因含量與其標示準則,茶安事件後因民眾對茶飲料的安全更加重視,食藥署訂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要求自2015年7月31日起,現場調製之茶飲料應標示茶葉原料來源之原產地,若茶葉原料混合2個以上產地者,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之;未以茶葉調製,而以添加茶精等香料取代者,應於品名標示「○○風味」或「○○口味」字樣。
同時,因應混茶風波屢次發生、打擊消費者信任感,衛福部也召開專家討論會議,重新研討茶葉產地標示議題。依衛福部原產地標示Q&A,茶葉產品等的原產地標示在2015年以前的規定是:無論將進口茶菁(製作茶葉之原料)於台灣製成茶葉,或是在台灣將不同國家之茶葉混合,都需要依照原本茶菁或茶葉之產地標示,不可標示為台灣;但若是在台灣將進口茶葉製成茶包或茶飲,則皆可把原產地標示為台灣,且不需另外標示原料產地。但2015年8月衛福部公告自2016年7月1日起在台灣製造的茶包,若用進口茶葉,則需依茶葉原產地進行標示,不可標示為台灣。
面臨混茶問題 茶改場推產地標章及溯源系統
為了使民眾的選擇更有保障,茶改場也持續推動產地標章及溯源系統。產地標章雖由各核發單位自行進行張貼管控,但訂有核發規範,規定申請茶品需提出在地生產相關證明,且農藥殘留量需符合國家標準,更需進行官能品評確認品質,並不定期進行品質抽驗與標章流水號查驗。溯源系統則導入批次管理概念,記錄每一批茶葉的生產及加工資訊,使資訊透明化,提升消費者權益。民眾在選購茶葉產品時也可參考相關資訊,提升消費保障!
延伸閱讀
▶你知道你喝的茶多來自越南嗎?
▶台灣茶業百年史 塑造飲茶生活文化
▶從一片葉到一杯茶 跟著《食力》入茶山
▶手搖茶飲有多夯?台灣茶又銷到哪去?
▶越南茶都有戴奧辛污染?普洱茶易含黃麴毒素?
參考資料
▶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
▶衛福部新聞:食藥署公布目前各縣市最新抽驗進度(8)
▶全國法規資料庫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連鎖茶飲店-芬普尼殘留
▶食藥署: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
▶衛福部:原產地標示Q&A
▶茶改場:陳右人前場長針對二則茶新聞錯誤報導提出評論,供各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