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與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吳勇初都認為,國產豬肉應該嚴格遵守零瘦肉精的飼養方式,才能確保在國內市場的地位不會遭到低價的進口豬肉取代。

專題企劃=林玉婷、黃齡誼

撰文=黃齡誼

台灣豬肉曾大量外銷造就產業榮景,1996年出口量達到高峰,約27.7萬公噸,其中99%出口至日本。但在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之後,因為日本非口蹄疫疫區,因此原為外銷主力的生鮮豬肉不再能出口到日本,僅剩少部分加工豬肉製品能夠外銷日本,豬肉的整體出口量也驟減到每年2000噸上下。2017年3月14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農委會防檢局)發布新聞,表示台灣、澎湖、馬祖可望於2017年5月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認定為「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朝著脫離口蹄疫陰霾、重返台灣豬肉外銷榮景又邁了一大步,對國內養豬業來說似乎出現了一線曙光。但在目前出口困難,只能依靠國內市場需求的情形下,面對各種進口豬肉環伺,國內豬農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根據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發表的《台灣養豬產業政策研究手冊》,我國近年的豬肉進口量主要是受到國產豬肉與進口豬肉的價差影響,而國際間與台灣的豬隻疫情皆對價格有重要影響。以我國目前豬肉進口來源國來說,近5年加拿大的占比約在25~45%之間,以符合台灣市場規格及有競爭力的價格穩居第一;美國豬肉則因價格較無競爭力,因此進口量也不如加拿大,且占比逐年下滑。

其他如丹麥、荷蘭等國也有不小的進口量,而2014年9月台灣解除西班牙豬肉進口禁令,來自西班牙的高級伊比利豬肉與低價雜碎也迅速進入台灣市場。此外,國際聞名的匈牙利國寶豬也在台灣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平均來說,台灣自匈牙利進口的豬肉產品是各來源國中單價最高的。

另一方面,我國在1997年口蹄疫爆發前,其實也曾有大量豬肉外銷至日本,最盛時的年度出口量超過27萬公噸,並有近3成為生鮮冷藏肉。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吳勇初說,當時台灣是將最高級的肉品以真空包裝冷藏運輸至日本,產業技術非常先進,但自從口蹄疫爆發,豬農改以國內市場為主之後,產業就大幅衰退,對品質的要求也大不如前了。

對於台灣養豬業是否能有機會回到當時外銷的盛況,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秘書長張生金表示,其實除了口蹄疫以外,國內還有豬瘟的疫情需要解決,雖然近年來在疫苗注射下已不再爆發,但因豬瘟對豬隻的影響更為嚴重,豬農恐怕不敢輕易拔針(不打疫苗),因此要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認定為「不打疫苗非疫區」而完全獲得出口解禁,比起口蹄疫更加困難。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也表示,台灣養豬成本高,且擴大養豬規模也有環境污染等問題需要考慮,未必一定要走這條路。但無論如何,王忠恕與吳勇初都認為,國產豬肉應該嚴格遵守零瘦肉精的飼養方式,才能確保在國內市場的地位不會遭到低價的進口豬肉取代。不過,吳勇初也表示,未來若能夠再次出口至日本,或許也是台灣養豬產業能夠再次升級的契機。

延伸閱讀
「美豬」其實早進口 現在到底吵什麼?
萊克多巴胺已有國際標準 台灣能不進口嗎?
進口瘦肉精美豬好可怕?台豬其實也用過!
豬肉進口開放多年 國內豬農真的需要擔心美豬嗎?
認識安心豬肉的投藥方式,不怕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