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力》利用「Qsearch臉書大數據」調查找出2016年網友熱議的十大食謠言,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黃俊儒表示,只追求點閱率而不注重真實性的內容農場往往是謠言的源頭,而社群網路、通訊軟體、新聞媒體等則常是擴散謠言的幫兇。

撰文=林玉婷、黃齡誼

網路平台的蓬勃發展早已變相成為謠言滋長的溫床,從電子郵件到社群網站、即時通訊軟體等,各式各樣的謠言在不同的平台中不斷流竄。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黃俊儒表示,據他觀察,時事與情境會助長謠言,但隨著民眾討論熱度減低後漸漸銷聲匿跡的謠言,也並不代表就此不會再出現;「就像傳染病一樣,季節過了之後傳染病看起來好像不見了,但是下一次有類似議題的時候它又會跑出來。」黃俊儒說明。

《食力》利用「Qsearch臉書大數據」調查找出2016年網友熱議的十大食謠言,依Qsearch對於社群參與熱度的加權計算方式(按讚數*0.1+留言數*0.1+分享數),統計出社群討論熱度排名,依序為「日本核災食品謠言」、「香蕉冷凍後多酚變兩倍」、「濾掛式咖啡有濕強劑會致癌」、「黑心陽春麵導致台灣人洗腎」、「基改食品相關謠言」、「免洗筷圈數代表回收次數」、「秋刀魚身上有洞代表線蟲超標」、「空心菜中容易有水蛭」、「不沾鍋有毒」、「魷魚香腸一起吃會致癌」。調查方法詳見〈食安總不安?2016年網友熱議食安事件與謠言大公開!〉

其中,因日本核災食品謠言、基改食品謠言各有不只1則社群討論熱度高於500的謠言,因此以社群討論熱度高於500的相關謠言之社群討論熱度相加計算後排名。核災食品謠言包含:核災使鮭魚長滿腫瘤、美國FDA對日本食品嚴格管制、農民穿輻射防護衣種田,以及專家說很多物種突變、不敢吃日本核災食品等4則;基改食品相關謠言包含:美國宣布基改食品有毒、市售麵包來自基改小麥、基改食品可從條碼辨認等3則。

《食力》分析這些謠言在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5日間的貼文數量變化。發現如11月頻傳的日本核災食品謠言,以及中秋節附近傳出「秋刀魚身上有洞代表線蟲超標」等謠言,便是在相關時事發生時大幅被網友貼出。前者是因11月開始,社會上開始在大量討論政府是否應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的議題,使得跟核災相關的謠言也趁勢而起,其中包含2011年日本發生核災事件當時就流傳的傳言,如「核災使鮭魚長滿腫瘤?」、「美國FDA對日本食品嚴格管制?」的內容,都被證實是張冠李戴的舊文,鮭魚與核災無關,FDA的聲明也與現況不符。至於秋刀魚有蟲的謠言,則是因為時值中秋烤肉季節,民眾本來就會關注年節購買的食品有無安全疑慮,秋刀魚有蟲的謠言也就因此而生。

除了因為新聞和節日而被帶起的期間性傳播熱潮之外,與之相較,位居第五名的基改食品相關謠言,雖然沒有特別的新聞事件發生,但是討論熱度卻是終年不斷、每個月都有貼文產生,包括「市售麵包都來自基改小麥?」、「基改食品可從條碼辨認?」、「美國宣布基改食品有毒?」等三則謠言的社群討論熱度都超過500,雖然這三則謠言都已被破解與澄清,但是錯誤訊息仍持續在網路上流傳,顯示民眾對於基改食品的安全性仍存有非常高的疑慮。

免洗筷圈數代表回收次數、空心菜中容易有水蛭、不沾鍋有毒、魷魚香腸一起吃會致癌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謠言,則是網路上出現次數最頻繁、最容易變身重生的謠言類型,因為此類謠言與生活飲食最相關,民眾為了保障飲食安全,所以最容易輕信而掉以輕心,讓這些謠言的生命強韌,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不斷重現。

另一方面,香蕉冷凍後多酚變兩倍、濾掛式咖啡有濕強劑會致癌的謠言,都來自於媒體或專家的臉書發佈,前者高踞謠言聲量排行榜第二名,聲量最大的臉書貼文來自「早安健康」粉絲團7月9日「多酚多2倍!養肝防癌冷凍香蕉」影片,光是影片就有高達199萬的觀看數,該則貼文則有2.4萬個按讚數及36,685個分享。濾掛式咖啡的謠言則來自「腎臟科醫師江守山」的9月16日臉書貼文,單則貼文就有1,785個分享數,也隨及被各大媒體所轉載,雖然食藥署和其他毒物專家都很快地出面澄清,但此謠言的聲量仍躍上排行榜第三名。顯示有媒體和專家背書的謠言,更容易受到民眾討論。

黑心陽春麵導致台灣人洗腎的謠言,則是陳年舊文,被「COCO大馬」這類型以流量變現的內容網站所張貼出來,在「黑心」、「洗腎」等聳動言詞包裝下,又帶起一波傳播熱潮。從聲量曲線圖中也可以明確看到,若不是內容網站有張貼該內容,該則謠言並不會不斷被討論,但因為聳動恐嚇性的標題,仍能在短期能帶起聲量,讓此議題擠入排行榜第四名。

觀察謠言的生命週期,黃俊儒表示,如濾掛式咖啡有濕強劑會致癌這樣的謠言,雖然一出現馬上就被主管機關出面澄清、撲滅,其實也未必就會從此絕跡。「其實,它是不是真的不見了,我是非常存疑的。」所以,即使主流媒體上已經不再出現,但是在看不見的網路空間、通訊軟體間仍然可能在流傳,未來重新又被激起討論也是極有可能的。

黃俊儒表示,就他觀察,只追求點閱率而不注重真實性的內容農場往往是謠言的源頭,而社群網路、通訊軟體、新聞媒體等則常是擴散謠言的幫兇。而若是謠言的主題又同時是政治議題,就極有可能受到政治力的介入。

《食力》就在十大食謠言中觀察到,東森新聞〈日核災食品安全嗎? 平面媒體:驚見鮭魚長滿腫瘤〉的報導,後續便被網友指出鮭魚圖片根本與核災無關;而如「美國FDA對日本食品嚴格管制」、「黑心陽春麵導致台灣人洗腎」、「農民穿輻射防護衣種田」三則文章皆來自「COCO大馬」網站,該網站是「發文賺獎金」以衝流量來變現的內容網站,該網站甚至發表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顯見該網站並不保證內容真實性,但上述三則貼文後續被「反蔡英文聯盟」這類有特定政治立場的臉書粉絲團轉貼出去後,就容易淪為政治議題操作的棋子而被不斷散播。

黃俊儒說明,目前台灣新聞媒體處境嚴峻,已經不如以往是站在第一線觀察新議題,而常常只是重製網路上的內容,例如請「專家」佐證,「這個訊息加工的過程是很恐怖的,」黃俊儒說明,因為「專家」會強化謠言的強度,但一般民眾似乎沒有注意到,「為什麼一個專家可以了解這麼多事情?」黃俊儒說,「比方說一個腎臟科醫師,假如沒有做相關的研究,他不一定能夠那麼清楚的了解食品裡頭到底有什麼樣子的食品添加劑,」因為這是食品科學專業,而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劑非常多,若沒有進行過相關的研究,也不見得真的了解這些物質。

從2016年度十大食謠言的內容看來,不乏陳年舊文,但卻能不斷變身以聳動標題和似是而非的內容持續流竄在網路世界中,造成民眾的恐慌。食藥署也注意到此亂象,開發不同的平台和管道,希望能幫助民眾釐清謠言,包含「食藥好文網」、食藥署官網的「食藥闢謠專區」等都應運而生,但如何讓闢謠跑得比謠言更快,仍要靠民眾自己學會辨別是非,轉傳之前先求證,才能抑止謠言不斷變身與流傳。

延伸閱讀
食安總不安?2016年網友熱議食安事件與謠言大公開!
食安四大寇:殘留超標、混充造假、過期改標、生菌超標!
眼睛業障重呀!你也被食謠言騙了嗎?
食謠言傳來傳去 你也是兇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