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不同酒品的風味不同,酒精純度也大不相同!此外,飲酒時必須確保酒裡含有乙醇而非甲醇,現行最常見的乙醇含量標示法為ABV,計算方式為酒精純度的一半,清酒的ABV逼近20%,伏特加更通常落在40%!
撰文=凱特‧比貝多夫(美國德州大學化學系教授)
酒精純度這個詞源於英國,最初是為了要針對烈酒和啤酒套用不同的稅率。以前會將酒類倒在火藥上點燃,如果這種飲料以穩定速率燃燒,並且呈現特殊的藍色火焰,就表示「符合標準」(proven),是一種優質的酒。然而,如果飲料沒有立刻燒起來,就屬於「不符標準」(underproof), 表示其中的乙醇分子含量不足。而如果火藥很快就著火,則代表酒含有太多乙醇分子,這種飲料會被標示為「超過標準」。
ABV為現行最普遍乙醇含量標示法 清酒ABV竟逼近20%!?
在現代,ABV可以說是用來標示成人飲料乙醇含量最常見的方式。如果你在美國看到酒瓶上寫的是酒精純度,只要把數字除以2就可以算出ABV。根據美國國家酒精濫用與酒癮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的報告,12盎司啤酒的平均ABV是5%,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數字當成比較的基準。相較之下,一杯5盎司葡萄酒的平均ABV落在12%到18%之間,而清酒更是逼近20%!
為什麼會這樣?清酒基本上算是半葡萄酒、半啤酒的酒精飲料。雖然清酒的製程和葡萄酒更為類似,原料卻不是葡萄或任何一種其他水果。事實上,清酒—和啤酒一樣— 是以穀物釀造而成,也就是白米。在發酵過程中,會將一種有甜味的黴菌加入白米,讓溶液中含有可以把白米澱粉分解成糖的酶。同時,也會將酵母加入以上的混合物,來和醣類產生反應並形成最關鍵的乙醇。
和啤酒不同的是,這種純發酵方式可以產生濃郁的液體,乙醇含量高達20%。清酒的ABV明顯高於啤酒的原因之一,是在發酵過程中會不斷在溶液中加入煮熟的白米。用於將糖轉化為乙醇的黴菌剛好也會自然生長在白米上,因此加入煮熟的白米有雙重好處。
清酒不含有色分子 比啤酒、葡萄酒更加脆弱
以目前討論到的3種酒類來說,清酒可以說是最脆弱的一種。這是因為其中不含任何來自葡萄或啤酒花的有色分子,無法吸收接觸到的陽光,導致帶有輕盈花香味的分子受到傷害。日本清酒業界使用的透明及藍色玻璃瓶,也毫無遮蔽陽光的效果,這實在是相當諷刺,因為清酒其實比葡萄酒或啤酒都還要脆弱。
正因如此,一般的建議是盡快將清酒飲用完畢,尤其是開瓶之後。不過別忘了,清酒的ABV可是有20%,所以也許找一大群朋友來分享會比較適合。不過千萬不要請我喝清酒,拜託。其中的乙醇含量實在太高了,一聞就讓我聯想到實驗室。
伏特加經過蒸餾純化 乙醇含量最高可達96%
我對伏特加也會有一樣的反應,這種酒基本上就是經過稀釋的乙醇。最烈的伏特加之一是來自波蘭的生命之水(Spirytus),ABV 高達96%,等於酒精純度192——也就是含有96%的乙醇。就算付錢給我,我也不會試喝這種伏特加。
大多數伏特加的ABV通常會落在40%,或者酒精純度80,因為這種酒都會經過類似的純化過程。和葡萄酒、清酒及啤酒相同的是,蒸餾酒也都是從發酵開始製作,但多了一個步驟叫做蒸餾。這個過程是製作烈酒和蒸餾酒中極為關鍵的一環,因為這類酒的原料通常含有一種危險的分子叫做甲醇。
自釀酒可能製出甲醇 喝下肚反而導致失明!
甲醇和乙醇的分子式非常類似,但在人體中運作的方式卻天差地別。我們喝下乙醇(CH3CH2OH)會酒醉,但喝下甲醇(CH3OH)後,我們會失明。甲醇會變成甲酸,會與視神經產生負面作用並導致眼盲。你知道喝得爛醉的英文「blind drunk」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又瞎又醉」嗎?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了。
多虧了像FDA這樣的單位,現在我們再也不需要擔心雞尾酒裡有甲醇。不過在美國禁酒時期(Prohibition),很多新興化學家—造私酒的人—開始在自家廚房製造乙醇。問題是,這些人大多數都沒有扎實的科學背景,最後弄巧成拙製出了甲醇,導致失明人口大增。基於這個原因,如果有人請你喝在後院自釀的酒,最好還是多考慮一下。
內容來源:《完美歐姆蛋的化學:從手沖咖啡到深蹲,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化學反應》,日出出版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味道會比較好嗎?為什麼多數威士忌都是「酒精濃度40%」?
▶自釀水果酒也可能不小心變「假酒」?自釀不可不知的風險!
▶喝了也會微醺的無酒精烈酒?英國科學家開發出酒精替代新物質「Alcar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