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年隨著人類對海鮮的需求逐漸增加,有許多物種面臨過度捕撈甚至絕種的威脅,對此,英國環保團體海洋保護協會於2022年4月公布最新的《好魚指南》,呼籲消費者和企業應優先購買數量充足、永續性無虞的海鮮。

撰文=謝承學

雖然海洋佔全球70%面積,但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中資源,卻在近世紀以來因著漁業捕撈技術持續進步下而面臨枯竭,根據聯合國於2018年的估計,全球有將近90%的魚種已低於永續生存的族群數量,其中更有超過30%魚種已瀕臨絕種。

最新《好魚指南》公布!新指南可能影響購買選擇

為了確保海洋資源能達到永續循環,英國的環保團體「海洋保護協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於2022年4月公布最新的《好魚指南》(Good Fish Guide),提醒消費者和企業應優先購買、食用永續性無虞的海鮮,才能讓海中生態生生不息。

《好魚指南》(Good Fish Guide)針對120種不同的養殖、捕撈海鮮進行650多次評比所制定,是作為英國消費者、餐館、超市、供應商使用海鮮的海洋永續指南,在當地銷售的海鮮至少有20%以此作為採購原則,而根據海洋保護協會的調查,62%英國人經常購買罐頭海鮮,而最新的指南可能會影響原本有永續標章的魚類罐頭。

沙丁魚、鯡魚重返最佳選擇名單,但鮟鱇魚被列為「避免食用」

在本次的《好魚指南》指南中,最大的亮點是鯡魚和沙丁魚重返「最佳選擇名單」。事實上,來自北海的鯡魚自2017年起數量持續下降,在先前的指南中被列為「減少食用」,但海洋保護協會表示,根據最新的研究,數量減少的情況正慢慢減緩,魚群數量也恢復健全。

而在沙丁魚的部分,同樣是因為最新的研究指出通常捕撈自英國南部和西南海岸的沙丁魚群,數量漸漸回到健康標準,因此重新回到最佳選擇名單中。

然而,許多餐廳經常使用,來自北海和蘇格蘭西部的鮟鱇魚則在本次指南中被改列為「避免食用」,海洋保護協會指出,該地區的鮟鱇魚數量從2017年的高點下降到自2013年以來的新低,應減少購買或作為食材。

海洋永續從選擇開始,台灣也有海鮮選購指南!

儘管《好魚指南》是以英國當地海鮮為主,但身在台灣的我們其實也有類似的選購指南可以參考,為海洋永續盡一份心。

在2021年4月由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共同發布《臺灣海鮮選擇指南(Seafood Guide Taiwan)》以台灣大宗或常見的漁獲為對象,將其分成綠燈(建議食用)、黃燈(斟酌食用)和紅燈(避免食用)。

其中常見的食用海鮮中,文蛤、牡蠣、鬼頭刀、虱目魚皆為綠燈;吻仔魚、鰻魚、秋刀魚為黃燈;鯊魚、曼波魚、黑鮪則是紅燈,應避免食用。

台灣四面環海,據報導19至65歲有吃海鮮的民眾每年平均吃超過50公斤海鮮,但在享用鮮美水產時,不妨先看一下指南再決定要吃哪個海鮮,讓海洋生態和資源生生不息。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每年漁業補撈3兆條魚 為陸地飼養動物的50倍!「補貼」為什麼成為過度捕撈元兇?
全球鮪魚永續保育戰開打!國際海鮮永續基金會:越來越多瀕臨絕種鮪魚被捕撈
我們每次吃海鮮的選擇 決定了未來的孩子還有沒有海洋的魚可以吃

參考資料
Monkfish off but herring and sardines back on menu, says updated sustainable seafood guide
臺灣海鮮選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