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細胞培養肉,是將從動物身上取下的細胞,透過實驗室培養的方式可以「養」出真實的肉,這樣的產品具有許多優勢,從最基礎的動物肉風味,到環保永續、動物福利等議題都能一次解決,但這樣的產品真的會有消費者願意買單嗎?研究調查發現,高教育程度、年輕世代的群眾不管在消費或是購買意願上,都比一般消費者還要高。

撰文=李依文

在傳統畜牧業的替代性風潮之下,「細胞培養肉」近年來成為另一項新興的研究,這個帶有未來感的名字,在新聞媒體或是網路間的討論議題都不小,即使生產成本高昂,但科學家仍認為它身負解救未來畜牧業動物肉短缺的問題,關心環保和動物福利的消費者則覺得它能解決環境長年以來遭受畜牧業的破壞,動物無需再面對屠宰等問題。

細胞培養肉被譽為各種傳統肉品產業難解之謎的解方,但問題是到底有多少消費者真正願意消費、食用這些產品呢?

細胞培養肉,成為最佳「肉」替代品?

所謂的「細胞培養肉」,顧名思義就是在實驗室,以培養基、培養皿,在特定的條件下,培養取自動物細胞來「養大」的肉,最大的優勢其實就是因為來自動物性細胞,略過屠宰階段而誕生的肉,所以不管是風味或是口感質地,真真切切的就是你我認知裡的「肉」。且生產過程中也省去了畜牧業長年難解的難題,像是碳排放、環境污染等爭議。

綜合來說細胞培養肉聽起來好像優點很多,但這樣的產品倘若真的出現在超市的貨架上,你有勇氣買回家料理成一頓佳餚吃下肚嗎?

教育程度高、年輕新世代,將成細胞培養肉主要市場客群

與過往長期以來的生態不同,近年來不管是生產來源,或是動物性的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會引起負面的觀感,這些負面情緒來自於對可持續性、動物福利與健康等議題有關。當負面情緒產生,在傳統肉類產品的面前,人們更願意去花時間尋找替代性的產品。但是細胞培養肉這種常人見都沒見過的產品,真的有市場發展性嗎?來自國際科學期刊《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2022年6月即將發表的研究,就針對了這樣的困惑進行消費者市場調查。

結果顯示有4分之1的消費者願意食用來自實驗室培育的雞肉、牛肉。更細部去分析願意消費的動機,影響的因素從新鮮的飲食體驗(享受)、安全性、動物福利、健康訴求、熟悉程度(對產品的了解程度)有關。以群眾來分,教育程度越高、年紀越小的受測者,與消費以及願意食用的意願成正比,同樣也可以解釋為這些消費者因為對於新科技的接受程度與理解程度較高,所以更可以欣然接受細胞培養肉。

細胞培養肉能做到植物肉做不到的事:風味佳

而這埸的替代肉風潮,對於消費者來說更親近的可能是以植物為基底的「植物肉」,雖說市場看起來發展性不小,但其實植物肉也有致命的缺點存在?

植物肉,是利用植物性蛋白質,來模仿動物肉的質地與口感,但植物基最大的致命傷也來自於植物本身,以應用最為廣泛的黃豆為例,惱人的豆臭味讓不少人在吃過植物肉後的觀感不佳,不管從風味、外型等,甚至認為這樣的產品根本沒有資格被稱之為「肉」。甚至於為了要讓風味、口感更好,許多產品添加了不少添加物,翻開產品標示看到密密麻麻的成分時,不禁也會思考過度添加的植物肉,與最初追求的健康理念真的還相符合嗎?而細胞培養肉因為來自於真肉的細胞,所以口感風味會比植物肉更像肉。

不過總歸來說,消費者目前對於替代肉的接受度仍是需要經過不斷訓練,才有可能探究市場是否具有發揮潛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哪一種替代性來源,為了要解決2050年可能面臨因人口爆炸而出現的動物肉短缺問題,替代肉品的產品類型仍會持續開發下去。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獅子、老虎、斑馬都能合法吃?細胞培養肉技術將改寫人類食用肉類史
連牛血都能是素的?紅色微藻成功模仿「血腥感」
貴鬆鬆的細胞培養肉怎麼來?超市的肉品也可以做人造肉嗎 ?

參考資料

▶Consumers’ attitudes towards lab-grown meat, conventionally raised meat and plant-based protein alterna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