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創新」是現今各個產業追求的指標之一,但對於食品飲料行業而言,創新意味著對消費者口味習慣的挑戰,有可能躍升空前絕後的熱門商品,也可能慘遭罵聲一片,就像是一場無法預知結果的賭博。

撰文=Jessi Devenyns

我們常常推崇「創新」,但很少談及創新背後的風險。實際上,食品飲料行業,創新意味著對消費者口味習慣的挑戰,產品配方的創新相當於一場「賭博」。

消費者接受了便是「火熱大賣」,甚至能掀起一場潮流;消費者接受不了便是「罵聲一片」,甚至會影響品牌形象,尤其是巨頭企業。可口可樂就因為創新跌了好幾次跟頭。


1985年上市的新可口可樂。(圖片來源:FBIF提供)

1985年,可口可樂基於市場調研數據,信心滿滿地推出新配方的可口可樂,但消費者對新品的熱情消退後,2個月內,可口可樂公司每天面臨著8000通投訴電話和40000封投訴信,迫於銷量驟減和品牌形象坍塌的壓力,新可口可樂「夭折」,經典可口可樂回歸。


為了拯救健怡可樂銷量而推出的Zero可樂。(圖片來源:FBIF提供)

除了新可口可樂「慘烈的夭折」,可口可樂還不得不放棄了多款創新產品。1982年推出的健怡可樂自2005年起連續下滑,Zero可樂隨即上線,儘管2016年銷量還增長了3.5%,但其自推出以來的收益並沒有挽回健怡可樂銷量下滑的局面。可口可樂在2017年宣佈終結Zero可樂。

從可口可樂在創新上栽的跟頭,我們可以看到「創新有風險,推新需謹慎」。雖然成功帶來的收益很值得冒這個風險,但企業必須考慮到改變消費者習慣帶來的潛在弊端。

配方創新,一場「好壞參半」的冒險

食品配方創新,特別是對於那些深受喜愛的知名品牌,是一種微妙的平衡。隨著新興食品公司從行業巨頭手中奪取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創新的壓力更加顯著了。企業既不能改變得太徹底,而背離他們現有的消費群體基礎,又要做出足夠的創新以吸引新的消費者。

「很多品牌都在與此作鬥爭,儘管他們可能會被新興品牌奪取部分市場。」歐睿國際的包裝食品主管Jared Koerten表示:「他們在權衡,在已經有強大的消費者基礎的情況下,再冒險去迎合新趨勢,對於企業來說是否值得?」

「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產品配方創新後失敗的案例,這是一個很艱難的工作,因為很多品牌都已經非常成熟,他們有著消費者所熟悉並喜愛的配方,任何創新都無疑是一場冒險。」

Morningstar Research Services消費者權益研究主管Erin Lash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認為產品配方創新「有點好壞參半」。

儘管如此,仍有眾多企業為了成為未來食品行業的重要玩家,願意選擇冒險。根據Consumer Good Forum(擁有超過400個零售商和工廠的全球網絡)的數據,66%的成員表示在2016年創新了超過18萬款產品的配方,其中包括通用磨坊、Target、金寶湯等。

既然是賭博,為何企業紛紛下注?

1、91%的消費者期待「更健康」

Innova的數據顯示,91%的美國消費者認為含有可識別成分的食品和飲料更健康,因此對配方進行改進已成為意料之中的事,而非例外。企業希望通過配方的改變賦予產品更健康的屬性,以迎合消費者的期待。

配方創新並不侷限於改變產品顏色、添加物和防腐劑。Consumer Goods Forum成員報告顯示,減少鈉和糖是最常見的兩種創新方式,添加維生素和加入全穀物也受到歡迎。


通用磨坊Cheerios全穀物早餐麥片。(圖片來源:FBIF提供)

眾多公司也已採取措施,逐步淘汰人工成分。通用磨坊的穀物部門表示,將從所有產品中去除人工香料和色素。2016年初,該公司宣佈已成功除去75%穀類食品中的人造成分。

2016年第4季度,在通用磨坊75%的穀類食品被重新配方幾個月後,淨銷售額下降了6%。這些銷售額在2017年繼續下滑,到2018年底,銷售額進一步下降了20%。

Lash解釋說,在產品配方創新中,預期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並不少見。「我認為,公司確實採取了行動,以確保產品不會變質、消費者不會流失,但我不認為重新配方是恰當的做法。」

相反,她認為「翻新」是一種不用重新構思新配方就能重塑品牌的方法。Lash指出,翻新可以包括新的口味、替代包裝和產品形狀或大小的變化,並且不存在改變產品味道的風險。

Koerten則認為,單獨推出一款產品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你不想冒險惹惱最初的、龐大的消費者群體。」很多公司迎合健康趨勢的成功案例,是擴展更健康產品線,或推出更健康的創新品牌。開闢新的產品線還可以讓大公司測試消費者對某些趨勢的接受程度,而不必冒著損害品牌的風險改變現有的產品。

2、「讓我們試試新配方吧!」


深受美國大眾歡迎的Butterfinger糖果棒。(圖片來源:FBIF提供)

Butterfinger自1923年就是深受歡迎的糖果棒,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在2007年到2010年間,它是美國第11名受歡迎的糖果棒品牌。但如今的消費者不再願意去中心門店裡買糖果,並且期待糖果使用更少但更高品質的原料。因此,Butterfinger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Koerten指出,2018年春季收購了雀巢美國糖果業務的費列羅,想要重塑Butterfinger,並正向這個被忽視的品牌投入大量資金,希望讓這些糖果棒變得更美味,從而再次贏得消費者的喜愛。

「一旦你重新配方,你得到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讓消費者『試試新的改良配方。』」他說:「這至少能讓那些15年沒想過Butterfinger的消費者,在看到貨架上的這款產品,願意表示『讓我們試試吧。』」

費列羅公司的營銷高級總監Kristen Mandel表示:「在配方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試著和Butterfinger的粉絲保持密切聯繫,和他們一起改進我們的口味。」最終費列羅帶給了消費者一款更好的「Butterfinger」,有著巧克力塗層、精心挑選的美國大花生,以及一個更簡單的、不含防腐劑的標籤。

創新,是否需要向消費者「保密」?

Mandel表示,費列羅選擇讓消費者瞭解Butterfinger的新配方,「到目前為止消費者反響是積極的。」但這種情況並非普遍存在。

一款產品的重新配方是否能受到歡迎是一場賭博,可能會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公開的抨擊。因此,許多公司選擇在不引起公眾注意的情況下進行「閉門」創新。

製造代餐奶昔的Ample Foods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Connor Young認為,在與消費者溝通有關代餐奶昔的問題時,完全透明並不總是對公司的利潤有好處。

Young解釋說,如果忠實的顧客知道有一種產品會進行配方創新,他們可能會等到新配方發佈後再進行下一次購買,或者在沒有試用過新產品的情況下就停止使用該產品。

「我們之所以不想在現有產品發佈前就公開新版本,是因為我們不想為了將來可能不會發生的銷售而蠶食現有的銷售。」許多食品和飲料公司似乎都同意Young的觀點,並選擇將他們的新配方保密。


代餐奶昔Ample Foods創辦人認為,透明地與消費者溝通產品創新時,反而可能蠶食現有商品銷售量。(圖片來源:FBIF提供)

卡夫亨氏則另辟蹊徑,進行了既高調又「秘密」的配方創新。2015年,該公司宣佈正在重新配方,去除人工香料和色素。2016年,該公司宣佈新配方已經銷售了3個月,銷量沒有變化。

「我認為他們是在試圖對沖風險,」Lash說。「他們顯然將其描述為盲品測試,但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擔心,如果消費者知道這款產品更健康,就會猶豫。」

她說,即使是強調產品新配方的健康光環,也很難讓消費者接受這種變化。「這可能會極大地影響銷售,金寶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金寶湯在廣告中說,他們的傳統紅罐湯的鈉含量減少了30%,結果銷量大幅下滑。我認為,這是因為消費者認為鈉含量越低,味道就越差。」Lash認為,不向顧客強調重新配方是有好處的。

Koerten、Lash和Young也認為,產品配方是否創新、如何創新,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公司希望塑造什麼樣的品牌形象,以及他們願意為了轉變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承擔多大的風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ID:FoodInnovation),編輯為Yvonne,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原標題為:食品配方創新,一場冒險的「賭博」?

延伸閱讀:
這款顏值超高的代餐產品,為何能在中國千億級代餐紅海中找到新藍海?
消費者掏錢沒那麼簡單!「個性化」成了健康產品脫穎而出的關鍵!
食品業也需要開放式創新嗎?看看百事、雀巢和通用磨坊怎麼做!

參考資料:
▶孫園,《靠「買買買」能拯救可口可樂嗎?》,零售老闆內參
▶梁瑩,《零度可樂停產,可口可樂看好無糖飲料市場》,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