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產品開發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研發把關及設計的重點,是研發人員存在的核心價值。

撰文=不沾鍋(化名)

對食品這個行業來說,我應該算是個中生代,進入這個行業是我從小就立定的志向,我不會說自己是因為看到鮭魚逆流而上而立下的宏願,這麼說未免也太過於矯情!我更喜歡看到人們因為美食的療癒,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那是一直支持著我熱愛這份工作的信念 ----「讓每個人因為美食而感到幸福」。

「食品研發」對於一般人而言是個相當有距離感的工作,也因為接觸不多,常常產生許多誤解,以為可能就只是個吃吃喝喝的開心工作罷了。但食品是一門相當專門的科學,如同生物和化學一樣,都是需要不斷試驗及深究的學問,包含「如何兼顧產品的美味及穩定性?」、「該使用什麼加工方式增加產品的安全及保存性?」等等,產品開發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研發把關及設計的重點,也是研發人員存在的核心價值。

入行至今已10個年頭,在我的研發生涯中,絕大部分的心力都在業務通路產品的開發,業務用產品的種類包羅萬象,你或妳一定曾在街頭巷尾的小吃店裡,甚至各大連鎖速食、餐廳及便利商店中品嚐過我用心開發的產品,無論它們在菜餚中是主角或配角,一定都曾在你心中留下美味的記憶。

開發業務用產品最大的挑戰就是「跟時間賽跑」,所遇過最難忘的經驗就是某大速食通路欲開設旗艦店,因此從產品開發、測試乃至到位僅不到數個月時間,眾多的品項與時間壓力對於研發來說是相當大的精神與能力的考驗,正當產品如期上市終以為心中的大石可以落下的同時,又因產品銷售超乎預期,急需增加排產,於是研發人員只能緊急下廠協助現場量產,這是生涯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只能說時間與壓力真的會讓一個人激發出自己從未發現的潛能「化不能於可能,讓可能變成萬能」。

近年來頻傳的食安風暴讓食品業蒙塵,也讓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互信結構瞬間崩盤,更因為政府法規的朝令夕改讓業者無所適從,向來講求變化快速的業務通路逐漸趨近保守,突然間朝氣蓬勃的食品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停滯狀態。

食安事件更讓許多非食品人的「專家學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也讓許多食品添加物無端遭受汙名化,再加上媒體不加求證的擴大渲染,導致消費者人心惶惶,只要看到不熟識的標示字眼就像看到妖魔鬼怪一樣退避三舍,在不振的大環境裡無疑是雪上加霜,原本為了產品安全性及穩定性而必需的添加物,因為不被了解而遭客戶要求去除,在在都讓食品人的處境更加為難,也幾乎讓食品產業彷彿重新回到了原點。

食品研發就像是每支產品背後默默的無名推手,從原料來源的掌握、溯源,配方開發、投產乃至品質安全管控等層層環節的掌握與確認,甚至經過無數次失敗的測試與再接再厲才能成就一支產品的順利上市,這些努力與淚水都是社會大眾所不知的付出,卻因食安事件而牽連蒙塵,這是身為一個食品人最深切的悲哀。

即便大環境如此的不友善與艱辛,食品業界裡還是有一群為數不少一同奮鬥的前輩與朋友,大家默默的守在自己崗位上,仍為了讓台灣食品業的美好未來而持續努力。他們都沒有放棄,我又怎能放棄?期許將來的一天,「食品專業」能在台灣受到重視與尊重,也希望食品人的努力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重新肯定,並且在國際大放異彩,更期許食品人不再唱著悲歌,而該是悠揚為人帶來幸福的進行曲。

延伸閱讀:
食品人的心聲:不人性的追溯系統大幅減損品管章效
【認識食品人】把食品稽查當成法規和業者間溝通橋樑
甫洲米食研發經理張志豪 負面報導逼自救求活路

如果你也有話想說,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