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衛生福利部於2022年6月30日,公佈2021年台灣人死因統計結果,發現死亡人口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其中80歲以上占56%。而前3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
整理=編輯部
2021年死亡人數較2020年增加1萬1105人
2021年死亡人數計18萬4172人,較2020年增加1萬1105人(+6.4%),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7歲;死亡率(死亡人數除以年中人口數)為每10萬人口784.8人,增加6.9%;以WHO 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405.5人,增加3.8%。
2021年增幅主要受人口老化影響(65歲以上增加1萬280人;80歲以上增加6,215人),及2021年1月有3分之1日為低溫(增加1,808人)影響,致2021年死亡人數較109年增加萬餘人,為自2016年霸王寒流後,首次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同時增加。另受COVID-19疫情影響死亡為896人(包含國人國外死亡57人)。
死亡人口數主要分布:65歲以上
死亡人口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死亡人數增加1萬280人(占93%),其中80歲以上增加6,215人(占56%)。近5年65歲以上人口每年約增16至17萬人,受該年齡層人口快速增加影響,死亡人數隨之增加;若剔除人口規模因素後的死亡率觀察,2016至2020年65歲以上每10萬人口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2020年因防疫措施致使社會減少接觸,死亡率為歷年最低,2021年雖微幅增加,仍為歷年次低。
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居主要死因前3名
依死亡率排序,2021年10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2020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7名升至第6名,事故傷害則降為第7名。
10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4萬1123人,占總死亡人數76.6%,與2020年相較,2021年死亡人數除肺炎減1.4%外,餘均呈增加,以高血壓性疾病(+17.6%)、糖尿病(+11.0%)、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3%)增加較多。
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
就性別觀察,2021年男性死亡率均高於女性,其中差異較明顯之死因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男性死亡率為女性2.6倍(每10萬人口25.1人/9.7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4倍(37.7人/15.7人),事故傷害2.3倍(40.6人/17.4人)。
24歲以下死亡人口大宗原因:事故傷害
若就年齡別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2名。
癌症死亡有近9成集中於55歲以上
2021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56人,占總死亡人數28.0%,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亦相偕增加。就年齡觀察,2021年癌症死亡有8成6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65歲以上癌症死亡人數較109年增1,531人(+4.7%);0-64歲則減36人。
10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10大癌症死因順位同2020年。
靠子宮頸抹片、糞便潛血檢、口腔黏膜養成預防習慣
依研究顯示,定期篩檢可降低癌症死亡率,鼓勵民眾善用衛生福利部補助之四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補助對象及時程為30歲以上婦女每年可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以及30歲以上嚼檳(含已戒)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COVID-19死因排名第19名,65歲以上為高風險族群
2021年COVID-19死亡人數896人,其中包含國人國外死亡57人,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占7成7;若扣除國人國外死亡,則65歲以上COVID-19死亡人數約占8成。
審稿編輯:李依文
延伸閱讀
▶確診後如何加速恢復體力、降低長新冠可能性?中醫師建議吃「粥」
▶老了容易咬不動!日本研發「熟食軟化鍋」搶攻每年2千億日圓銀髮族飲食商機
▶長照知識落實以人為本 大仁科大帶動部落長者找回生活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