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歐洲執委會2018年5月28日宣佈,現已草擬海洋塑膠垃圾減量的法案,要求成員國須規管各種一次性使用的食物容器、包裝及餐具等在歐洲海域中常見的10種塑膠垃圾,向其供應商徵收廢棄物處理的費用。
撰文=嚴永龍
也許你認為,無論是吸管插到海龜的鼻孔裡,或者是鯨魚吞下以公斤計的塑膠袋,因為我們不以海龜、鯨魚為主食,這些海洋生物的悲劇都與你無關,但事實上,不少海洋生物也會吃塑膠碎片。根據英國科學權威刊物《皇家科學院院刊》(The Royal Society Publishing)在2017年7月發佈的海洋塑膠廢棄物研究,目前已知約有50種魚類會吃下人類丟棄到海洋中的塑膠製品,更有700種海洋生物受到塑膠垃圾的威脅。
聯合國亦指出,全球每年的塑膠袋使用量多達5兆個,重量高達90億噸,集合排列的面積加總竟有法國國土2倍之多!這些塑膠垃圾不但會破壞海洋生態,亦有可能送上我們的餐桌,對人類的飲食健康造成危害。
歐盟執行委員會(Euporean Commission,以下簡稱「歐盟執委會」)在2018年5月28日宣佈,現已草擬海洋塑膠垃圾減量的法案,旨在大幅減少最常出現在歐洲海域的10種塑膠垃圾,包括各種一次性使用的食物容器、包裝及餐具等,要求成員國須規管這些塑膠產品,向其供應商徵收廢棄物處理的費用。
逾9成歐洲民眾支持塑膠減量 歐洲執委會訂定5大方針
隸屬於歐盟執委會的民意調查Eurobarometer顯示,歐洲人民對塑膠減量持開放態度,其中有89%的人擔心塑膠垃圾對自然環境的衝擊,更有94%的人認為生產商和零售商應該減少塑膠包裝,而且產品本身要具備便於回收的設計。有了堅實的民意基礎,歐洲執委會定下塑膠減量的5大方針,計劃在2030年前,歐洲市場全面採用可回收式塑膠包裝:
1、使塑膠回收合乎商業成本與效益:之後針對塑膠產品的新法規,將會增加市場對可回收塑膠產品的需求,擴大塑膠回收的設施規模
2、管控塑膠垃圾量:立法規管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及各種漁具,限制在產品中使用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
3、禁止在海洋丟棄塑膠垃圾:新法規也會要求所有航運途中製造的垃圾要妥善保存,到岸時再行處理,不得任意丟棄
4、投資並發展可回收的塑膠物料:歐盟將會撥款1億歐元,以發展可回收的塑膠物料,建立更有效率的塑膠回收系統
5、促進全球塑膠垃圾減量事務:歐盟各國需克盡己任,減少海洋塑膠垃圾,成為國際的榜樣及標準
研議徵收垃圾處理費用 歐洲可望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用品
確立改善方針後,歐盟執委會著手起草海洋塑膠垃圾減量的法案。由於在歐洲海域中,棉花棒、塑膠袋、塑膠製食物容器、食物包裝、塑膠餐具(含吸管)、氣球(含握棒)、飲料杯、寶特瓶、煙蒂和衛生用品(含濕紙巾)是10種最常見的塑膠廢棄物,歐盟執委會擬定相應的監管法規,不僅要求成員國在2025年前需回收90%的廢棄寶特瓶,亦要減少使用塑膠製食物容器和飲料杯,並設定明確的減量目標。
為了展示歐盟保護海洋的決心,法案更規定,當有其他替代產品或物料能夠廣泛應用時,歐盟將會禁止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出現在市面上,而在全面禁用之前,這些塑膠用品的生產商也得支付一定的費用,分擔處理塑膠垃圾的成本。與此同時,成員國必須加強環保宣導,讓民眾充分瞭解這些塑膠產品對海洋生態的危害,以及認識資源回收再用的系統、處理塑膠垃圾的可行方案。
草案避免220億歐元環境損害 環保與經濟的雙重效益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表示,塑膠廢棄物對於歐洲是極其嚴竣的環境問題,丟棄的塑膠垃圾會滲透到土壤下、空氣中、海洋上,最終回到食物裡,此項法案通過各項考量,未來可大幅減少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現已交由歐盟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審理。
根據歐盟執委會發表的聲明,這一系列的海洋塑膠垃圾減量行動,將能減少34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造成相當於220億歐元的自然環境損害,也為消費者省下65億歐元的處理費用,帶來環保與經濟的雙重效益。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 不用塑膠吸管比你想像中簡單:7 種友善環境的替代方案
▶ 讓免洗餐具達到環保極致:喝完飲料吃吸管,吃完午餐吃盤子
▶ 就要挺環保!日本餐飲及零售品牌急起直追搶認證
參考資料
▶ Single-use plastics: New EU rules to reduce marine litter
▶ Odours from marine plastic debris induce food search behaviours in a forage fish
▶ Single-Use Plastics: A Roadmap for Sustainability
▶ Plastic Waste: a European strategy to protect the planet, defend our citizens and empower our indus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