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0年餐飲市場最新關鍵字是「雲端廚房」,雲端廚房可以降低進入外送市場門檻、也可串接品牌一起和外送平台洽談更優惠抽成費用,但餐飲業者不可忽視的是食物好吃、做好食安把關,才是最根本道理。
採訪·撰文=編輯部
外送已經是餐飲業不可忽視的新趨勢,其中「雲端廚房」更是網路外送平台模式衍生出的最新科技應用。餐飲科技產業創投「Foodland Ventures(扶田資本)」2020年9月28日,舉辦一場論壇探討雲端廚房趨勢,吸引了連鎖餐飲龍頭王品、米其林一星餐酒館「Longtail」等餐飲業者與會交流。
雲端廚房(Cloud Kitchen)又稱幽靈廚房(ghost kitchens),指經營一個可能僅3~4坪、比傳統一間餐廳還要小的空間,透過外送app或店家自己的訂餐app來提供外送與外帶餐食服務,但店內不提供內用區,因此營運不再需要實體店面,免除多數營運成本外,也能在同一空間同時經營多個餐飲品牌。
(由右至左)雲端廚房業者Just Kitchen策略長劉揚、Kitchen Now台灣區總經理吳罡,以及連鎖餐飲品牌杰力餐飲集團創辦人楊哲瑋、外送平台前Foodpanda亞太區資深執行副總裁周禎洋,一起出席論壇、討論雲端廚房最新餐飲業趨勢。
台灣雲端廚房剛萌芽,有「代工、空間租賃」兩大不同趨勢
其中,本土業者Just Kitchen是台灣雲端廚房走得最快的業者,其2019年6月成立、2020年3月開始做外送,目前雙北已經有4個雲端廚房,9月初在台中也設立了1個新的雲端廚房,「計畫年底前會有10個幽靈廚房(指雲端廚房)。」Just Kitchen策略長劉揚說。
目前Just Kitchen除了自己創辦的專門針對外送市場的虛擬品牌之外,也替TGI FRIDAYS星期五餐廳等品牌代工,也就是餐廳業者提供Just Kitchen食譜之後,就會由Just Kitchen的廚房以及人員來出餐。
另外國際品牌Kitchen Now則是目前在招商中,台灣是其在亞洲第8個市場,預計12月在台的雲端廚房正式營運。它們的營運模式又不同,是類似共同辦公室概念,由Kitchen Now承租下一個大的空間,再分租給有意經營該地區外送市場的餐飲業者,由業者自己帶進烹調設備以及人員,來做外送和外帶的訂單。
雲端廚房在台灣剛開始萌芽,到底對餐飲業者來說,雲端廚房能創造哪些助益?又要注意什麼事?
投資成本是實體餐廳10分之1,降低市場進入門檻
首先,餐飲業者可以以較低的成本來拓展新的外送地區市場。劉揚說,以前美式休閒餐廳,成本3000萬至4000萬元,一年業績約6000到8000多萬元,「現在幽靈廚房投資成本是開實體餐廳的10分之1,一年業績是投入成本的10倍。」他說Just Kitchen希望可以重新調整供應鏈,打造一個虛擬的購物中心。
像是杰力餐飲也自建小雲端廚房來開拓更多外送新收入,目前杰力餐飲透過旗下12家丼飯品牌「開丼」的廚房,來營運一個虛擬的咖哩品牌,經營外送市場,「同一個廚房出餐,只需要增加備料。」杰力餐飲集團創辦人楊哲瑋說。未來假設要拓展新地區,若Just Kitchen可以代工的話,那杰力自己就不用在新的地區投資團隊。
共同採購降低成本,串接多品牌一起和外送平台談優惠的抽成費用
其次,雲端廚房作為一個平台,可以串接多品牌、一起和外送平台談一個更優惠的抽成費用。綜合業者說法,目前外送平台的抽成費用大約3、4成,對餐飲業者來說是一筆不小費用,倘若加入了雲端廚房,雲端廚房則可以以一個平台的身份一次和外送平台談抽成費用,「一定會低於3、4成。」前Foodpanda亞太區資深執行副總裁周禎洋說,且很多東西一起採購,包括食材、包裝等成本都有機會往下壓。
最後,雲端廚房可以作為餐飲業者正式進軍新市場前的試金石。楊哲瑋分析,餐飲業者採用雲端廚房來經營外送市場,雲端廚房的租金加上外送的成本很高,這樣算下來未必划算,「我認為比較像是跳板,可以試一下是否合適這個新市場,失敗了只有(雲端廚房)租金的1、200萬元。」
更重要是要算好成本結構,食物好吃、符合食安規範仍是主要關鍵
另外,出席講者也都提到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論是要做雲端廚房或是網路外送,餐飲業者要清楚的是,網路外送必須重新計算新的成本收益結構,因為外送平台抽成就增加了新的成本,所以業者在外送市場上,勢必要在包材、食材、訂價上重新調整,才能在外送市場上獲取合理的毛利。
更重要的一點是,即使市場上整體選擇外送服務的消費者持續成長,也不是在網路上開了虛擬商店、上線外送平台就一定會有訂單,最根本的道理還是回到食物是否好吃、衛生安全有無做好把關,這還是消費者願意買單的最主要關鍵。
審稿編輯:林玉婷
▶「幽靈廚房」再升級!以科技為背景的「虛擬特許經營模式2.0」能否成功?
▶疫情海嘯肆虐之下,美國名廚如何看待餐廳的未來發展?
▶搭上全球「瘋外送」熱潮!外送專用「幽靈廚房」進駐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