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自2020年疫情爆發後,餐飲業便面臨原物料、包材與設備短缺、物流量能過載的困境,並間接的改變供應鏈的結構,餐飲業即使想轉型求生,也在供應鏈結構上的轉變也是轉型的最大困境。
採訪·撰文=李依文
疫情下,餐飲業面臨原物料來源不穩定、包材與設備短缺、物流量能過載的窘境。改變產品的供應型態或是對餐點供餐型態加以轉型,隨之而來的就是改變供應鏈的結構,不管是原物料不好控制、轉型上沒有相對應的包材與設備可以使用,到末端的物流量能超載而完全卡死,餐飲業即使想轉型求生也敗在供應鏈結構上的轉變。
原料供應不穩定性增加
餐廳的生鮮原物料一般因為場域限制,加上生鮮原物料有新鮮度效期問題,餐廳不太可能囤貨,也就導致於要維持正常的餐飲供應需要確保原料的來源是穩定的。
台北農運產銷公司(北農)位於萬華,2021年5月12日時爆出第一起確診案例,截至2021年6月28日有83名相關工作人員確診,擴散的速度會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北農的販售型態為拍賣市場,進出人口多元且複雜,產地的運輸人員將生鮮蔬果送進拍賣市場與拍賣現場的人員接觸後,再駕車回產地,整個場域空間內最多可容納萬人,為了控制住疫情北農緊急宣布停業,但無形之中的巨大的感染鏈已然從拍賣市場一路到產地無一幸免,進而影響到的是原本生鮮蔬果原物料供應鏈。
「疫情爆發之下,原物料的供應不確定性其實變得很高。」台南麵聚場總監謝天寶說,以目前餐廳取得原料的型態上來說,通常會選用單一的供應廠商,主要跟價錢能壓低、訂單方便性等有關,但這樣的情況下也就導致若是原料產地有確診案例爆發,亦或者是有缺貨的情況下就會使得餐點無法供應,導致餐廳端原料短缺。
住址原物料、設備短缺,第三方物流量能也超載,讓餐飲業者面對疫情困連連受創。
產品轉型,包材、設備短缺
疫情下,餐飲業者紛紛開始開發新的產品型態求生,不管是外帶外送、調理食品的包材或是運送過程需要的紙箱,或是製作調理食品需要的真空包裝機等,需求瞬間提升的同時也面臨包材設備商供應上反應不及。
早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電商宅經濟的崛起,就讓包裝用紙、紙箱等包材需求大增,直至2021年4月外帶餐具包含塑膠類、紙類又因原物料漲價與船運費漲價,成本暴漲一波。
隨著2021年5月全台三級警戒爆發後,不只原本的餐廳,飯店業與大型餐飲業者也紛紛投入外帶外送市場,外帶餐盒容器直接面臨缺貨,塑料包材整體漲價近30%,紙類包材漲價表現更為嚴重,相較去年翻漲3倍。除了成本漲價外,過去從未接觸過外帶外送市場的餐飲品牌或飯店業者,完全零基礎下又面對市場需求大增,不只被排擠在外難找到合作廠商,更因為沒有經驗不知道怎麼選用合適的包材。
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設備環節上,真空包裝機因市場需求提升而不容易購買到,餐飲業者根據自家產品型態上去選擇符合規格需求的真空包裝機,也會因為不夠了解適用性而有選擇上的困難。另一方面,代工廠也是供不應求的情況,過去沒有相關經驗配合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可以合作的代工廠商。
線上訂單爆量 物流能量過載供應鏈斷
餐飲業為了求生開始轉戰電商、外送平台,但以現實層面上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外送人力不足、物流公司量能過載。
不管是居家辦公或是害怕染疫而選擇不出門的人,少了出門的開銷就轉往線上購物、外送餐點等,讓原本的物流量能瞬間過載,仰賴第三方物流商的餐廳即使有供應餐點,外送平台沒有人員可以外送。又或者是開發出調理食品、生鮮食材箱等,卻因為大家在網路上短期間瘋狂購物,導致需求同樣大量提升,連台灣大型的物流公司黑貓宅急便、嘉里大榮、新竹物流等都因為運載量能過載而延長或是停止接收低溫宅配,讓新竹以北的物流供應鏈全癱瘓,即使成功進到物流站內卻因低溫倉儲空間不足,冷凍冷藏商品失溫或是生鮮產品腐敗的問題產生,幾乎可說是物流業呈現大失控的狀態。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這本手冊餐飲業者必看!「黑羊餐飲集團」公布疫情應戰手冊
▶因疫情翻身!不到一週股價暴衝7倍,曾被評最慘IPO的Blue Apron紅什麼?
▶疫情後6成民眾願外帶、3成變調理食品固定班底,包材必須順應需求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