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淺草堂的曾吉生以先苦後甘的人生哲學,從一片淺草地起步,勇敢踏入山苦瓜的世界。透過堅持有機栽培、精心加工,他成功打造出具有健康功效的山苦瓜產品,展現了農業創新與生產力的典範。

撰文=食力企劃

始於一分淺草地,一步步拓展成四公頃面積,網室裡小巧可愛的深綠色苦瓜,是「淺草堂」老闆曾吉生耕耘十多年的成果。這些苦瓜不是食用的白玉或大青品種,而是花蓮特有的山苦瓜。

2012年,在台北從事印刷業的曾吉生決定轉換跑道,到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上有機初階班,接觸到花蓮農改場長年推廣的山苦瓜,曾吉生直覺這一定是未來養生市場的明星商品,便一股腦栽進山苦瓜的世界。

農產品另一條出路:加工讓價值最大化

化身推廣山苦瓜的拚命三郎,曾吉生堅持有機栽培,縱使除草除不完、蟲害嚴重仍不放棄,甚至連育種都自己來,笑說沒想到當農夫比印刷廠工作更累。不過掰開果實會發現,山苦瓜肉很少,造成苦味的白膜特別多,吃起來特別苦,因此消費者的接受度低。但曾吉生為山苦瓜找到了另一條出路:透過「加工」讓價值最大化。


曾吉生堅持有機栽培山苦瓜,果實的蟲害嚴重賣相不佳,因此轉而將山苦瓜投入「加工」,發揮更大的價值。(翁嬿婷攝)

曾吉生指出,花蓮小農栽培許多保健作物,如薑黃、丹蔘、當歸、刺五加等等,都需要經過加工提升附加價值。然而當時東部尚未有合法加工廠,運到西部加工不僅成本高,運送過程也有被汙染的風險,尤其有機作物要在取得有機認證的工廠加工,真正做到全程有機才能標示為有機農產品。曾吉生又燒錢蓋加工廠,「所有積蓄大概兩、三千萬投下去不夠,還跟銀行貸款,從投入農業到現在花了7千多萬!」曾吉生2012年即申請農糧加工室,過了兩年多才取得執照,並於2015年通過有機加工認證,為花蓮第一家有機加工廠。


山苦瓜肉少白膜多,曾吉生將其加工成茶包、乾片、膠囊,提升附加價值。(翁嬿婷攝)

通過第三方檢驗,確保食安無虞

曾吉生把現採山苦瓜送進加工廠切片、烘乾、粉碎,研發出山苦瓜茶包。起初做出來的茶包只有苦味,幾經嘗試,得出低溫烘乾才能回甘。苦了3年,終於推出第一支產品,雖然第1個月只賣出1盒,業績350元,曾吉生卻比中樂透還要開心。

曾吉生陸續推出山苦瓜粉、原片、瓶裝飲料等多元產品,對於不愛吃苦的客群,也有膠囊可以選購。他將山苦瓜產品送交SGS第三方機構進行檢驗,「通過SGS、HACCP、ISO22000及清真等認證,才有機會真正進到主流通路販售。」淺草堂的產品除了鋪點聖德科斯、棉花田、新東陽等連鎖通路, 也透過食農教育、O2O(線上線下整合)等策略行銷推廣,成為東部少數具備完整六級產業鏈的農企業。

淺草堂的山苦瓜產品2019年至今獲得農村好物、社創良品獎、臺灣農業百大精品、Eatender銀髮友善獎等國內各大獎項的肯定。2023年山苦瓜瓶裝飲料更取得JAS有機認證,即將進軍日本。2024年曾吉生準備申請健康食品標章,讓淺草堂的山苦瓜成為國家認證具有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

走過這一遭,曾吉生深刻體認生產、加工與行銷是隔行如隔山的專業。因此他的加工廠除了生產自家產品,也幫農友小量代工,只要十公斤即可幫忙,連客製化LOGO跟看法規標示都做到底,雖然沒什麼利潤可言,卻實質協助約三百個分散在宜花東的農友。

代工之餘,曾吉生也身兼東華有機產銷班班長,2023年花蓮縣政府發布「花蓮縣有機農業促進區設置暨輔導管理辦法」,透過十大利多輔導政策鼓勵民間設置有機農業促進區,曾吉生準備將84公頃的產銷班有機耕作面積申請有機農業促進區。他的山苦瓜不斷拓展,下個目標是讓山苦瓜成為台九線的明星商品,遊客來到壽豐就會買一盒山苦瓜茶回家,如此一來就能讓更多農友投入,藉由有機耕作及加工,推動農業正向發展,促進共好關係。


曾吉生還身兼東華有機產銷班班長,將為84公頃有機耕作面積申請為有機專區。(翁嬿婷攝)

【花蓮縣政府 廣告】

延伸閱讀

【食聞】永續是青年返鄉原動力 菇德生態農場四代打造有機菇產業

【食聞】是茶鄉也是咖啡「香」!舞鶴公主返鄉找尋百年咖啡香

花改場成功開發能產業化生產加工的山苦瓜 推出機能酵素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