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的客觀指標中有四大構面共43個指標,其中「農業與環境」構面代表各縣市於在地農業支持、永續農業、環境保育的資源和落實度,在本次調查中,由花蓮縣蟬聯「農業與環境」分項冠軍。

採訪=林玉婷、謝承學
撰文=謝承學

農業不只是台灣的一個產業之一,更是台灣立國、確保糧食安全的根基,但近年在全球貿易流通下,便宜的進口農產傾銷至台灣,使得在地農產規模逐漸縮小,2020年台灣糧食自給率僅剩下31.75%,如果台灣農民逐漸減少,在地農業式微,再加上近年因疫情、戰爭等衝擊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短缺的現況持續下去,台灣若還是過度仰賴進口農產該怎麼辦呢?因此2022年5月公布的《食農教育法》不只確立台灣食育推廣的方向和法源,更在六大執行方針中明定「支持認同在地農業」、「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和「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在食育中,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產地沒你想像的遠!透過食育培養在地農業支持者

雖然農業看似離消費者很遙遠,但從2022年全台發生的缺蛋風波,到全球疫情、氣候變遷和烏俄戰爭帶來的糧食供應危機,都凸顯農業其實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如何藉由食育讓全民都成為在地農業的支持者變得非常重要。

根據《食力》整理各縣市校園午餐採用國產食材「3章1Q實行程度」數據發現,與2021年相比,2022年全台的平均實行率61.66%提高31.62%,達到平均93.28%的採用率,是在「農業與環境」指標中整體進步最顯著的部分,其中新竹市在前一年就以高達96.82%居冠、今年度更提升至99.42%已近完全採用,而各縣市的採用率都大幅提升,目前僅連江縣未達8成,但也已較前一年提升了12倍。

從此可知全台國中小在採用國產食材上有重大進步,是支持在地農業的一大進展,不過食農教育可不只是在學校落實,在《食農教育法》中也強調全民教育的重要,不只是在法規中也鼓勵政府機關、法人等機構擴大採用國產食材,更希望透過食農教育提升民眾對於「吃在地、食當季」的認知,推廣選用在地食材的重要性,讓全民都成為在地農業的支持者。

而台灣22縣市中,哪些是「農業與環境」領域的領跑者呢?在2022《食力》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由花蓮縣奪下第1名寶座,緊追在後的是台東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分別位居第3、4、5名的宜蘭縣、屏東縣、南投縣是首次進入該指標前5名。

花蓮靠長年推廣有機種植面積比例第一再奪分項冠軍

在本次的評比中,花蓮縣自2021年後再次蟬聯「農業與環境」冠軍,除了「3章1Q實行程度」的部分維持2021年表現,以98.19%的實行率維持全台第4名,另外花蓮縣也在多年有機農業推廣下表現十分亮眼,在「有機農業種植面積比例」為全國第1,奠定花蓮縣在「農業與環境」二連霸的底氣,而且在2022年新增且加權1.5的環境指標「低碳社區銅銀村里數佔比」中,花蓮縣以26%排名全台第5,鞏固其冠軍地位。

3縣市新進前5名屏東縣、宜蘭縣表現大躍進

從進步最多的屏東縣來看,首先是最顯著的成長就是採用國產食材「3章1Q實行程度」指標,屏東縣從48.39%提升到97.01%,在該指標的名次從全國第19名提高至第6名,凸顯屏東縣在校園推動優先國產農產品相當積極。再者,屏東縣也在2022年新增的「永續校園」指標中獲得亮眼表現,該指標是以獲得永續校園認證的總校數除以各縣市學校總數,在客觀分析下,屏東縣成為全國第2名,顯示屏東縣在食育推廣上不只有對農業領域的重視,在環境領域更是不遑多讓,因此在「農業與環境」指標才能有全台最大進步並獲得第4名的肯定。

再來看到宜蘭縣,在「農業與環境」分項排名中進步7名來到第3名,首先最顯著的提升也是在「3章1Q實行程度」指標,從2021年的62.46%到2022年的99.02%,直接衝到全國排名第2,顯示宜蘭縣在這1年來對於「支持在地農業」上的努力。此外,在2022年新增指標「低碳社區銅銀村里數佔比」上,宜蘭縣獲得低碳社區認證的社區佔全縣21%的比例、為全國第8,讓宜蘭縣一躍成為「農業與環境」第3名。

新增永續校園、低碳社區指標從日常做起達到環境永續

在《食力》2022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農業與環境」指標相較2021年新增了「永續校園」和「低碳社區」兩個新指標。「永續校園」是從生態、安全、資源再利用等面向進行永續循環標準評比。此外,考量食農教育不只是學校教育,而是全民都要學習的素養教育,「低碳社區」包含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垃圾減量、推動低碳教育等面向。

有鑑於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當我們在享受自然資源時,環境保育也不容忽視,才能讓環境生態生生不息達到永續,而農業生產又與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在本次加入2項與環境永續有關的指標,希望鼓勵縣市更注重環境永續,在日常生活中的校園、社區做起,一點一滴朝永續目標邁進。

從提升環境意識、每次吃的選擇開始拉近與土地的距離

食育中的「農」,並非是要將教導民眾從事或是投入農業,而是因為消費者對於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不甚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何來選擇食材,更不用說支持在地農業。根據2022年《食力》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問卷,只有34.9%的民眾對所居縣市「當地農業、農產品」的推廣滿意度感到滿意,顯示各縣市對於在地農業的推廣力道尚須加強。另外從珍惜自然資源,促進環境永續,到減少剩食、培養惜食素養都是食育的一環。農業和環境看似遙遠但就在我們生活周邊,無論是在採用國產食材「3章1Q實行程度」上提升,讓更多人認識並食用國產食材、提升有機農業面積,或是減少廚餘量,能否種下全民對於農業、環境的關懷和理解才是食育的最終目標。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全台3分之2縣市校園營養師超負荷!教育文化榜單大洗牌 台南市奪冠
台灣近3成小學生過胖!懂擇食還要會運動 台北市榮登全台健康營養模範生
2021年全台1661人校園食物中毒!嘉義縣蟬聯食安榜首 落實食安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