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食農領域長久以來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極端氣候環境、農村人口老化與全球化競爭等供應鏈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考驗也隨之而來。但峰漁、與鮮田國際兩間食農新創企業,透過智慧農業管理、供應鏈串連整合,努力在新舊挑戰下,正面迎擊!
採訪·撰文=蔡幸儒
極端氣候環境、農村人口老化與全球化競爭,是台灣食農產業長久以來避不開的議題。然而,食農領域面對的不只舊問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貿易情勢隨之改變,供應鏈串接也意外浮出抬面成為食農產業的新考驗。在這新舊挑戰夾擊下,台灣的食農新創團隊又從中看見哪些危機與轉機?
擺脫不了的老議題,人力老化就讓科技來解決!
「一個魚池收成,約需要4個網工圍魚捉魚,再以人工分篩規格,不僅需要人力,體力大量消耗下,網工徒手判別魚隻重量時,也容易失準。送到加工廠後,也容易因魚隻規格不一,而不便加工。但漁村的人力真的越來越難找。」落實友善環境模式的新創水產養殖品牌「峰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儀說道,漁村的勞動力老化早已不是新議題,從過去便困擾著養殖漁業業者。
峰漁藉由室內科技化養殖模式,降低多數養殖漁業過去常遭遇到的室外養殖魚苗存活率不佳問題。(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但隨著科技進展,也漸漸從中找到解方。透過「自動化分篩計數系統」等智慧養殖技術,峰漁找上工研院合作,將過去傳統最耗工的捕魚流程,改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不僅可自動區分魚種的規格,更可以計算數量、分流,除了省時省力,篩選錯誤率也大大降低。
從金目鱸到台灣鯛,峰漁透過專業化養殖技術,除了得以養成成魚販售,魚苗及養殖技術都成為其商業服務的一環。(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科技難以完全取代人力,但可以輔助人力!
儘管「科技」導入養殖漁業是一種解方,但走進田園卻沒想像中的容易,以「打造台灣精品水果第一品牌」作為核心理念、成立「翡翠瓜」洋香瓜品牌的「鮮田國際」執行長張哲凡說到,荷蘭、義大利等地早有完善的環控智慧型溫室系統,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以科技要解決農村人力問題,並非沒有辦法。但問題在於台灣的農地破碎化,不同農地的管理方式都不同,難以規模化、規格化。」也因此,多數農友不敢投資科技化的生產管理。
鮮田國際陳育旗(左)與張哲凡(右)以專業化生產模式投入食農領域。(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不過,鮮田國際轉個彎,將科技作為農作生產的重要輔助工具,在傳統全溫室生產系統下,導入環控、溫控等田間監測科技,配合數據化生產模式,不僅減少耗損,在專業化栽種模式下,也讓其所生產的洋香瓜品質、產量更加穩定。在其打造的新農業模式下,原先的氣候環境、銷售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漸漸降低,而產品品質也隨之上升,溫室也從充滿不確定因素的農地,看來更像個專業、可客製化的植物工廠。
以「一株一果」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模式,鮮田國際以打造「台灣精品水果第一品牌」做為初衷創立「BERYL-翡翠瓜」。(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鮮田國際在溫室設備中導入環控、溫控等技術,使得農作物規格、品質得以更加穩定。(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產銷失衡如何解?多元通路、多元管道也能找到出路!
但在農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老化人力問題,作物的豐收、欠收及產銷供應鏈的串連,許多時候才真正困擾著台灣食農產業。
「種植不難,但誰要買?」張哲凡了解到,要解決產銷失衡的問題,除了生產特別的作物增加產品區隔性外,也得從銷售端開始控制,為此除了積極開發顧客直購的管道,也透過與大型企業合作,以「整廠輸出」的契作模式合作,為其專業栽植特殊品種的辣椒、櫛瓜等作物。
而峰漁則是整合自身在養殖專業技術的優勢,配合科技,從魚苗選育、養殖,一路串接產業鏈,甚至找上加工廠合作自行生產開發無添加鱸魚丸、鱸魚水餃、精燉鱸魚高湯等水產加工品。
王靜儀表示,如果只做養殖生產與技術開發這兩件事,那麼峰漁也只是「養殖漁業的狂人」而已,但如果想讓其價值得以再擴大,找尋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絕對是關鍵。從技術、漁獲到加工產品,峰漁一步步將技術化作供應鏈中具有價值的商品,也成為台灣養殖漁業新生產模式的優良範本。
危機後的反思!面對挑戰不只創新,你得更靈巧!
鮮田國際與峰漁在經歷「好食好事加速器」4個月加速課程後,在好食好事專家業師團隊共同輔導下,整合不同領域業師的專業建議,重新設定、實作驗證,並從創新的靈感中找尋商機的無限可能。在2020年一開市便襲來的疫情下,許多產業哀鴻遍野,然而鮮田國際與峰漁卻憑藉著優良商業模式與創新能量,反而顯得泰然自若。
面對國內餐飲業業績大減,鱸魚的叫貨需求也降低,峰漁隨即做出反應,除了從生產端調節魚苗生長時序外,也從加工端找到出路,將原先供給許多餐廳的魚隻製成切片魚肉、鱸魚水餃、鱸魚高湯等產品,在網路平台上以另一種方式與消費者相見。
峰漁運用專業的養殖技術,為產品找到合適應用場景,從魚苗選育、養殖,一路串接產業鏈,甚至開發多款自身品牌的水產加工品。(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而面對疫情後的消費習慣快速變遷,張哲凡提到「就像許多餐廳,面對顧客不上門,透過Uber Eats外送同樣能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上。」他認為,消費需求並不因為疫情而減少,只是消費者換了另一種方式來接觸你的商品。以鮮田國際來說,透過與大型企業以整廠輸出模式合作,也讓他們找到出路。
在此次疫情下,對許多人而言或許是危機,但轉念間也可能是轉機。如何更靈巧地開發多元通路管道,讓消費者儘管關上了一扇門之後,還打開另一扇窗也能看見你,是食農新創團隊在技術精進之後,進入市場時必須思考的問題。就如同鮮田國際與峰漁兩家台灣食農新創企業,唯有不停的「創新」與更靈巧的「改變」,才能在每次挑戰下,正面迎擊!
關於「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
為台灣目前唯一專注於扶植食農新創的創業加速器;透過知識傳播、創業團隊商業模式的轉型創新、以及專家業師的輔導,鼓勵新創團隊運用創新思維,投入食農創新創業,改變當前食農現況。「好食好事第三屆加速器種子計畫」已在招生中,報名至2020年6月10日截止,詳情可查詢官網。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後疫情時代準備迎接食農新創的崛起!好食好事「第三屆加速器種子計畫」強力號召!
▶疫情獻上最佳助攻?為解決全球供應鏈危機,都市農業與垂直農場正加速發展
▶未來食農關鍵字「垂直農業、創新包裝、昆蟲食品」!2020年食品科技500大領導食農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