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紅龍果的光合作用代謝方式雖然可減少水分散失,卻不利於夏天的白天高溫期散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將智慧農業系統導入紅龍果園,隨時監測果園的溫度並即時噴灌,讓果園能及時降溫,減少紅龍果黃化、壞疽、發育不良的情況。
整理=編輯部
時序已經進入立夏,紅龍果的生產也正式拉開序幕。然而,原生於熱帶雨林的紅龍果雖然是仙人掌科植物,但其實不如既定印象中的耐熱。為改善夏季果園環境以降低紅龍果熱傷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率先於紅龍果園使用智慧農業系統,將物聯網導入果園管理,透過感測器隨時監控果園溫度及結合原有的噴灌設計,在溫度過高時立即進行灌溉,迅速降低果園及及枝條溫度,減緩夏季紅龍果枝條黃化情形,有效維持植株樹勢並利於果實成長,並能兼顧節約用水。
高雄農改場透過修改線路,配置路由器,加裝環境感測器及灌溉控制器可將原有灌溉系統升級成智慧化系統。(圖片來源:高雄農改場提供)
紅龍果代謝方式不利散熱 夏季不耐高溫導致壞疽、發育不良
高雄農改場場長戴順發表示,紅龍果的光合作用屬於景天酸代謝(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模式,氣孔會在白天關閉,到傍晚至清晨較低溫時打開,可減少水分散失,但不利於夏季白天高溫期散熱。因此,夏季的強光高溫常導致紅龍果枝條發生黃化甚至壞疽。
紅龍果會受到高溫強光影響,發生枝條黃化情形。(圖片來源:高雄農改場提供)
此外,若紅龍果花朵發育期間的白天高溫超過攝氏35度,也容易使得花粉活力降低,影響授粉授精,導致果實發育不良。由於夏季高溫逐年攀升,如何在夏季期間改善果園環境,已成為種植紅龍果農友的一大挑戰。
以智慧農業偵測果園溫度啟動噴灌 成本低、效益高
近年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極力發展及推動「智慧農業」在農作物栽培管理上的應用,高雄場率先在紅龍果園嘗試導入物聯網進行氣象資訊的收集,並依據回傳的數據啟動控制器進行噴灌。研究概念來自大部分的紅龍果園都設有灌溉系統,如果想要升級成智慧化的管理,只需要再配置環境傳感器及附有流量計的灌溉控制器,並裝設Wi-Fi路由器供數據傳輸,即可使紅龍果的生產晉級智慧農業,投入成本相對節省,最重要的是立即而有效。
戴順發進一步指出,在高雄農改場輔導的示範果園,目前設定在上午11點至下午2點間,每隔1小時執行1次,當均溫高於攝氏35度且相對濕度低於75%時,即啟動噴灌5~10分鐘。如環境條件未到達設定標準,則不啟動灌溉,避免雨天灌溉,以節約用水。此外,利用Line成立灌溉群組,並以程式積木寫入訊息推播的功能,噴灌啟動及結束時都會推播訊息通知農友。在低溫期,條件不足以啟動灌溉天數超過3日時,也會以line推播提醒農民評估是否需進行灌溉,達到「人機共同決策模式」的目標。
高雄場還利用line推播降溫噴灌啟動訊息,或推播未灌溉天數已達3天訊息,提醒農友評估是否灌溉。(圖片來源:高雄農改場提供)
導入物聯網系統模式 既能省水、節能還能省人力
高雄場說明,以往農民大多使用定時器控制或以手動開關馬達來進行灌溉管理,不僅勞力且無法及時降低果園溫度,目前該場已成功透過修改原有的灌溉線路,導入物聯網系統模式,不僅能節水、節能,並有效降溫減緩枝條黃化,且不需經常到田間開關水源,節省了許多來往田區的人力。高雄場示範果園的智慧灌溉暨降溫系統運作已趨成熟,預計在2022年夏天辦理示範觀摩。
審稿編輯:謝承學
延伸閱讀
▶種荔枝也能不施藥?鳳試所「夜間綠光」突破性研究 讓天敵「荔枝細蛾」嚇到不敢動
▶不想看天吃飯就得「以智取勝」!智慧農業導入幫助預防災害 讓農產更穩定
▶避免農作寒害 提早改作?智慧農業讓農民決策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