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宜蘭冬季低光不利溫室番茄生產,花蓮農改場運用國產燈具規劃低成本的「株間高效補光」模式,可提早5天採收溫室大果番茄、提高冬春季產量。

整理=編輯部

雨都宜蘭冬季降雨多 低陽光困擾溫室內農業

宜蘭冬季低光不利溫室番茄生產的問題,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農改場)運用國產燈具規劃低成本的「株間高效補光」模式,可提早5天採收溫室大果番茄,並提高冬春季產量達27%,開創在地番茄高產模式契機。

宜蘭素有雨都之稱,尤其冬季降雨更是大大困擾當地的農業生產。雖然在農業部等政府部門協助之下,積極推動設施栽培以因應降雨情形,但冬季低光導致溫室內蔬菜產量受限、品質不良等問題,仍為當地農友一大困擾。


大果番茄為宜蘭地區設施生產特色作物,主要為粉柿品種。(圖片來源:花蓮農業改良場提供)


宜蘭設施生產優美大果番茄,深受消費者喜愛,然冬季多雨低光常造成產量不穩定。(圖片來源:花蓮農業改良場提供)

「株間補光」效率高 整體輕量對錏管負擔小

花蓮農改場表示,一般溫室栽種番茄植株多採立體式棚架栽培,在低光環境下,於頂部建立光源以進行補光,但該方式易使光照不均,下位葉片無法施照到足夠光源而使栽種產能降低。花蓮農改場自2021年起積極針對在地設施番茄經常使用的塑膠布簡易錏管設施,研發出成本低、補光效率高、輕量且易架設的「株間補光」模式,在番茄綠牆腰間設置LED燈管,使條狀光源均勻照射番茄植株。因LED燈管與光源距離接近,不需要太高瓦數即可獲得補光效果,且發光能效高又不易產生高溫的特性,既可避免高溫碰觸葉片的負面影響,亦可達到省電節能之效,以降低生產成本。

花蓮農改場表示,為符合宜蘭溫室番茄常用的塑膠布簡易錏管設施需求,設計初期即考慮需可架設在簡易設施的錏管上,因此輕量、易組裝是首要條件,另考量若遇颱風須定期拆除部分設施以防颱,因此設計出農友可自行組裝、拆卸、採購、更換零件及依溫室需求組裝的株間補光模組,包含LED燈管、吊掛架等,均可自行採購元件組裝,因為沒有採用專業植物補光燈具及控制元件,整體非常輕量,對溫室錏管承重負擔小。


LED燈管「株間補光」模式可近距離補充中下位葉光照,補光效率高又節能。(圖片來源:花蓮農業改良場提供)

長達2年評估測試 「株間補光」救產量效果顯著

花蓮農改場經過長達2年測試評估顯示,「株間補光」模式在宜蘭冬季番茄生長期每天晚上6-10時補光4小時,大果番茄開花可提早5-10天,採收也可提早5天,對於番茄提早上市非常有幫助;而在產量方面,以宜蘭大果番茄採收品質較佳的1-3月間計算,2023年試驗結果,未補光的番茄產量為每分地5287公斤,而夜間補光的番茄產量為每分地6710公斤,產量增加27%,十分可觀。


冬季補光下的優美大果番茄植株生育正常,徒長現象明顯減低。(圖片來源:花蓮農業改良場提供)

夜間補光的番茄植株較早開花,茄果發育也較早。(圖片來源:花蓮農業改良場提供)

夜間補光的茄果(圖左)因較早授粉而提早發育,也提早轉色,可較早採收。(圖片來源:花蓮農業改良場提供)

遠端智慧控制系統加成 農友生產更有彈性

除改善硬體設施外,為能使農友更效率和簡便地監控番茄栽種,花蓮農改場亦開發國產遠端智慧控制系統,不但可遠端監測溫室內的溫濕度跟光線狀況,更可在外地運用手機或平板電腦調控LED燈的設定和開閉,對溫室生產者時間運用更有彈性,在外地送貨也可遠端控制補光系統。目前國內已有多家農業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公司,可評估需求導入利用,包括手機遠端監測、控制等,讓農友出門也可遙控溫室補光系統,生產更有彈性。


運用智慧控制系統,生產者可利用手機遠端控制補光系統並監測溫室內溫濕光度等,時間運用更具彈性。(圖片來源:花蓮農業改良場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營養豐富酸甜爽口的小番茄盛產期來了! 怎麼挑選和保存好?
亂撒種子、沒架支架都不行!自己動手種才知道一顆番茄得來不易
花改場成功開發能產業化生產加工的山苦瓜 推出機能酵素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