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國內大蒜因種植方式多樣,很難採行機械化種植,2022年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附掛式大蒜種植機」,藉「夾取」方式提升播種精確度,且「浮動式接地輪」可適應不同種植區域的需求。經南改場試驗,新的大蒜種植機作業效率為人工種植的18倍。2022年農委會投入1億元,致力推行大蒜種植全面機械化,補助詳情請見農糧署公告。
整理=編輯部
大蒜作為台灣重要辛香料,全台從北到南皆有種植,全台灣大蒜種植面積約4,800公頃、產量達48,000公噸。主要產區為雲林縣、彰化縣、台南市等地,其中雲林種植面積占總面積9成以上,並以「大片黑」為主要種植品種。
而大蒜傳統種植法為人工種植,需耗費大量人力,蒜農面對農村人力老化、雇工困難等困境,種植時若因缺工而延誤種植時機,勢必影響後續收穫品質。為改善農民收益,行政院農委會臺南農業改良場(簡稱南改場)開發「附掛式大蒜種植機」,提升大蒜種植效率。
因種植規格多樣 大蒜難採機械化種植
國內大蒜種植方式多元,因習慣、氣候、水土環境及前後期作田區輪作配置等因素,大蒜種植方式從1畦2行至1畦8行,田間溝距自90到140公分皆有。種植規格多樣是產業機械化的一大挑戰,目前種植最廣泛栽培為1畦2行或3行。
附掛式大蒜種植機 提升播種精確度與規格彈性
南改場完成開發「附掛式大蒜種植機」,以1畦3行為主模式,用「夾取」方式取蒜種,可大幅提高單粒播種精確度,減少缺播率。而改裝的「浮動式接地輪」可調整種植深度,配合不同地區的種植深度,一次完成開溝、種植、覆土及鎮壓,並可選用不同行數的機型,以配合當地適用之種植規格。
經田間反覆測驗後,附掛式大蒜種植機作業能力為每小時可播種0.07~0.12公頃,估算每天可種植面積約為0.56~0.8公頃,對照人工播種每人每天僅可種植0.03~0.04公頃,人機比約為18倍。
農委會投入1億經費 促進產業全面機械化
因應大蒜機械化需求,2022年起農委會輔導的機械耕作團、大蒜產業策略聯盟及輔導大蒜產業之農會、農業合作社可向農糧署各區分署及辦事處申請大蒜產業機械補助,種植補助2分之1。雖然2022年相關補助申請已停止受理,但有興趣之農友仍可關注農糧署公告,農委會將投入約1億元預算補助農民購置省工機械,3年內讓大蒜從種植、採收到烘乾達到全面機械化。
延伸閱讀
▶省人力又減電費!臺東農改場研發「附掛式割草機」 智慧無人割草好省力
▶提升國產雜糧自給率 苗栗農改場推胡麻試種 採機械化生產可節省83%人力
▶日本拉麵之寶、法國窮人的解毒藥!如果世上沒有大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