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藉由「溯源餐廳」APP,即可知道身旁哪些餐廳使用了產銷履歷食材,由誰生產?產地在哪裡?驗證機構是誰?驗證有效期限何時截止?還有「生產紀錄」可以查詢,比如除草、施肥、採收等等農夫們栽種或養殖工作記錄,都能看得到。
撰文=張越評
三大農產標章整合為一
未來溯源功能全都必須有
為解決現有農產品標章紛亂,多種認證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的問題,2017年6月農委會表示預計要在2020年年底,將現行市面上既有的4大農產標章整合為「TGAP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和「有機認證」2大標章,屆時兩者皆可透過QR Code掃描來追溯源頭、查看檢驗資訊。
新的「TGAP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將現行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認證標章和吉園圃標章等3項整合,除了能更方便消費者識別,農委會也著手加強農民輔導的系統,協助農產品生產流程做完善紀錄,並藉由輔導員來降低農民投入的門檻。
國際間建立農產品追溯制度,多是透過要求所有產銷鏈參與者都能提供出生產過程的投入物(對農場而言可能是飼料、肥料等資材)來源、產出物(對農場而言即為所生產之農產品)去向,進而架構出可供往上追溯和往下追蹤的完整產銷資訊。
由於臺灣農業生產規模較零細,產品批次區分、文件管理與保存的專業技術,可能會導致只有極少數的農民能獨力確實完成,因此農委會推出統一系統,讓農民僅透過行動設備將重要流程資訊分批上傳到追溯系統,其他應公開的資料與上游追溯性資料串接等等要求,則會由統一系統來協助輸出。
除了將資訊處理的技術門檻降低,產銷履歷輔導員的制度也同步推行中,但對於制度推行的最大動能,還是來自消費者對標章的影響力,因為這對農民來說需自願性投入的管制制度,參與動力最主要仍受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所策動,為讓消費者第一線接觸並開始有所感,農委會將產銷履歷概念帶進了餐廳裡!
從農人到食客
只有一個「溯源餐廳」APP的距離
台灣外食族比例高達8成,隨著食品安全意識抬頭,外食族群對於餐廳食材的「來源」與「安全性」也越來越好奇,2012年起農委會便委託全國認證基金會指導餐飲業者試辦「溯源餐廳」,讓食材從產地一路到客人口中,都有資訊能讓消費者看見,並能從中辨別食材安全性。
據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AMOT)統計已有372家餐廳響應溯源餐廳活動,與有心溯源餐廳265家,全台共計有637家餐廳採用了可追溯產銷履歷食材,並運用溯源餐廳平台與農委會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介接,以提供消費者即時查詢功能。
藉由「溯源餐廳」APP,即可知道哪些餐廳的哪道菜餚使用了產銷履歷食材,除了APP也可以在餐廳外看見標章,或直接在餐廳內看到立牌或菜單標示說明,每一樣食材皆可查詢產銷履歷的內容,比如是誰生產的?產地在哪裡?驗證機構是誰?驗證有效期限何時截止?
以為產銷履歷只有這樣了嗎?消費者對產銷履歷的誤解,大多是認為它只單純地公開生產記錄,並不明白其中還包含風險管控的制度,包括農夫們栽種或養殖的過程中對他的農漁畜產品做了哪些事,比如除草、施肥、採收等工作記錄都能看得到。下次若發現了他們的蹤跡,不妨給予這塊QR-CODE背後一整條生產鏈的人們一點鼓勵吧!
延伸閱讀
▶【食專題】台灣NO.1有機樂活聚落
▶產銷履歷食材躍上國宴餐桌 《食力》探訪生產端經營之道
▶履歷貼紙都能偽造,制度已崩壞?
參考資料
▶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
▶產銷履歷農產品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