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本文探討台灣農牧業碳排放與全球差異,分析肉蛋奶的高碳排放及其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指出台灣依賴進口高碳產品未計入排放,呼籲推動低碳飲食以減少碳足跡。
讀者投稿=陳立信(減塑社創企業「康得隆公司」創辦人)
為了吃造成的碳排到底有多嚴重?
台灣2024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2年台灣全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85,967千噸。其中來自農牧業部門有3,178千噸、如圖一僅佔1.11%。看似微不足道,以致減碳政策上容易被忽視。
台灣地區各部門之溫室氣體排放佔比。(圖片來源:2024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
就全球言,負責糧食生產的農牧業部門及其上下游關聯產業活動是溫室氣體第二大來源,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分之1以上(26%)如圖二所示。為何跟全球相比較,台灣會有如此大的落差呢?
簡言之,主要原因有兩點:
1、台灣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所計算農牧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僅計入「範疇一」即農牧場自身生產活動的直接排放量,不包括「範疇二」及「範疇三」所謂間接排放(產業鏈上下游關聯的排放量)。而本篇另引Poore, J., & Nemecek,T. (2018) 的各類農牧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則完整涵括範疇一至三的排放量,所以差距顯著。
2、整理農業部2023年糧食供需年報統計數字,如下表一所示,高碳排的肉類和奶製品,台灣嚴重依賴進口,而生產這些進口產品造成的碳排,全不計入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雖然這些碳排發生在國外(無論發生在哪裡),都一樣會導致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對國人一樣造成損失和傷害。所以,千萬不可輕忽對這一塊履行減碳責任的重要性。其中尤以牛肉、羊肉、奶粉、起司等項幾乎全賴進口,而這些品項恰巧就是碳排率最高的農牧產品。上列兩個原因加乘在一起,造就了1.11% Vs. 26%的懸殊差距。
根據Poore, J., & Nemecek, T. (2018) 的研究成果,圖三顯示生產每公斤植物性糧食產品所衍生的碳排量遠低於動物性糧食產品。他們所分析的數據,涵蓋了119個國家約38,700 個商業營運的農場,包含40種糧食產品,約占全球蛋白質和卡路里攝取量的90%。以這樣廣泛的數據樣本所換算出的碳排率平均值,意味著已經盡量避免各種可能的偏差。這份研究把關聯產業鏈上下游各範疇的碳排量都納入計算,包括:1、土地用途變更;2、農場裡作物或牲畜的生產活動(包括化學肥料等的製造或糞便排放);3、動物飼料生產;4、食品加工(將原料轉化為銷售產品,例如將穀物加工成麵包);5、運輸(從農場到零售店的運輸);6、包裝。
為了吃肉蛋奶 餵養出碳排大戶
按上列全球生產肉蛋奶產品各別的平均碳排率、台灣2023年糧食供需年報所提供的多種肉蛋奶產品全年銷售量(重量:千噸),計算出衍生溫室氣體排放量如下表二,合計約為4725萬噸碳排/年,大幅超越台灣運輸部門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約3545萬噸碳排/年(2024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換言之,為了吃肉蛋奶,我們製造的碳排,是全台845萬汽車和1439萬輛機車(交通部統計查詢網2022年機動車輛登記數)、加上鐵路、再加國內線飛機全年碳排總和的1.33倍,為此我們付出了慘重的環境代價。政府大方補助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同時,實應重視低碳飲食的推動,管理肉蛋奶高碳排食物的消費。
國人高碳飲食胃口大增
根據農業部2023年糧食供需年報數據,下列表三及圖四呈現2014~2023年10年間台灣肉蛋奶銷售總量(重量合計)增加約17%,其中牛肉銷售大幅成長近50%,鮮奶、起司和家禽肉都有近3成的增長,蛋類增幅約5分之1,豬肉銷售量則持平。牛肉、起司、鮮奶、家禽肉銷售量大增,也意謂碳排跟著大幅成長,10年增幅近22%(碳排率特高的牛肉、起司銷售量增幅遠大於肉蛋奶總體銷售量增幅,導致碳排增長較快),整年碳排量增加約840萬噸。如果這方面繼續放任、不加管控的話,將大幅抵銷我國其他方面努力減碳的效果。反觀2014~2022年,全台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9,1150千噸降低至285,967千噸(約-2%),能源部門、工業部門的排放都得到控制、甚至減少。對比於高碳飲食排放量大增,不啻是極大警訊。
歐美低碳飲食風潮當道
台灣的肉蛋奶銷售量明顯上升的同時,歐洲的肉品生產和畜牧業養殖數量正在下滑。Eurostat出版的歐盟數據資料庫顯示,2003到2023年之間,養殖禽畜的數量已經大幅下降,綿羊和山羊的數量下降最多達-22%。 豬隻數量下降了-15%,而牛隻數量則下降-9%。 肉類生產,尤其是豬肉,2023年相較於最高峰的數量,下降了-11.8%,這是15年來Eurostat紀錄的最低點。Good Food Institute Europe的報告則顯示,2020到2022年間,肉類食物的買賣下降了-8%,牛奶銷售則下降 -9%。 同時期,植物肉產品的銷售則增加了+21%,植物奶則增加了+20%。(來源:Plant Based News )
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報導,德國在台協會證實,德國聯邦政府環保部及經濟部所辦的活動,的確只提供蔬食(Vegetarian)和全素(Vegan)餐點。其餐飲承包商需符合以下要求:1、優先使用當季與短程運送的在地性食材。2、餐點的成分需包含高比例的、以永續農耕法種植的有機食材。3、建議使用符合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如咖啡、茶與果汁)。4、不要使用魚、海鮮、肉,以及含有相關成份的製品。5、除了蔬食,也要確保提供全素餐點。
2023年10月份丹麥政府領先全球,首先發表國家級的植物基飲食行動計畫。這份政策詳細介紹該國轉向植物基飲食的目標,並將其納入減少食物及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中。內容包括在公共和私人廚房培訓蔬食餐點廚師、在學校和教育系統中推廣植物基飲食、增加丹麥的植物基食品出口、並於該領域投入更多研發能量及經費。The Good Food Institute 出版的報告指出,2023年歐美官方機構大舉投資替代性(包括植物基)蛋白質的研發,加拿大政府宣佈投入1.29億美元、歐盟投入1.19億美元,其他國家如丹麥、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也積極投資,全年總計全球官方機構投入5.23億美元。根據蔬福生活的報導,南韓政府也在2024年底宣布一項振興植物基食品發展和推動替代性蛋白質的國家計畫,包括設立替代性蛋白質專門研發中心和擴大這些產品的出口潛力。此外,計畫中還安排在製造植物肉和植物奶時,盡量使用該國所產食材原料。
根據素易網的報導,2024年6月蘭開斯特大學成為英國第12所投票支持植物基餐飲的大學,其他包括劍橋大學、肯特大學、斯特林大學等。這些承諾都是動物權利與氣候正義運動組織Animal Rising發起的「 植物基大學 」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目前在全球超過80所大學展開。早一個月英國全國學生聯盟(NUS)也通過一項修正案,呼籲「大學餐飲應向100%植物基過渡」,該提案旨在為全英國的學生提供可負擔的、健康的、永續的餐飲選擇。
從餐桌改變世界 政策倡議
從上列分析,顯見「低碳飲食」是挽救氣候變遷必備的一環,歐美地區政府與民間,皆已啟動相關計畫,我國政府亦應將其納入淨零政策中來積極推動。否則,再多電動車、再多綠能所創造出的減排效果,可以被國人步步高升的肉蛋奶消費,輕易吞食掉。
全球人口持續增長,聯合國估計2060年突破100億人。其中對肉蛋奶具高消費力的中產階級規模更是快速成長,Brookings預測2020~2030年10年間,從35億成長到約49億人,他們的個人或家庭支出也將從44兆美元增加到62兆美元。假設不改變既有飲食習慣,全球肉蛋奶銷售量及其連帶溫室氣體排放將會明顯上升,這與2050年全球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背道而馳。
如果不想招來極端氣候的災難性後果,別無選擇地,人類必須改變飲食內容,轉向低碳、永續的食物,這是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未來。
要推動「低碳飲食」,必須在需求端、供給端兩方面,同時去構築有利發展的基礎條件。如此將牽涉多個中央部會的權責,故需在跨部會協調整合機制的安排下,才能成事。2024年6月間,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作為擬定國家氣候治理戰略方針、推動關鍵行動計劃之溝通平台,正好適合發起和推動這個低碳飲食專案。建議參考丹麥、南韓政府作法,制定國家級發展低碳植物基飲食的行動計畫,計畫內容可參考下列建議:
一、需求端:實施低碳飲食採購,帶動市場發展
2022年衛福部發布了「愛地球、護健康:植物為主飲食手冊」(簡稱PBD手冊),但目前為止,政府、學校及企業尚未落實這份手冊。所以呼籲幾點:
1、參考德國聯邦政府部會作法,衛福部及環境部應作全國表率,宣示凡由該部舉辦活動或會議所提供的餐點,落實全植物基原則,不再使用肉類海鮮、及含有相關成份的製品(高於PBD手冊的標準)。
2、環境部及國家發展委員會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8條第2項第16款,應訂定辦法,規範各級政府機關及附屬事業、公私立大專院校,凡舉辦活動或會議所提供的餐點,須落實PBD手冊的指引。
3、教育部依據「學校衛生法」第23條、第23-2條第3項及「氣候變遷因應法」第8條第2項第17款,應編列預算,補助中小學校推行低碳飲食的親師生教育、廚工培訓、食材採購等。另外應於「直轄市縣(市)政府及所屬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辦理學校午餐應行注意事項」、或於目前推動立法的學校供餐專法中,規範中小學校所提供的餐點,須落實PBD基手冊的指引。
4、金管會應依「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第 10 條規定,修訂附表二之二之三格式內容(揭露氣候變遷相關議題資訊),要求適用的公司,在該附表內揭露員工團膳落實PBD手冊指引的情形。臺灣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也應以「上市/櫃公司編制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第四條之一,去規範上市櫃公司所編製之永續報告書的氣候相關資訊專章內,須揭露員工團膳落實PBD手冊指引的情形。
二、供給端:培育相關知識、技術、人才、原料、產品,建立優質供應鏈
供應鏈的發展,牽涉下列部會權責,提出簡要建議如下:
1、農業部及經濟部應推動項目包含:輔導農友栽種及改良植物基蛋白質的原料作物;獎助植物基蛋白質的研發與商品化;以融資、稅捐優惠獎勵植物基食品產業發展(包括傳產轉型或新創企業);輔導餐飲業、團膳業者、食品加工業者,應用植物基蛋白質,開發菜單和產品。
2、勞動部擴大舉辦低碳植物基飲食研發及生產人力的培訓;擴大低碳飲食廚藝人才的訓練;推廣相關資格證照。
3、經濟部外貿單位及外交部應協助相關業者開拓外銷市場。尤其著眼歐美地區植物基飲食需求快速增長,外貿及外交單位應搜集分析市場資訊,提供給國內業者,協助開發適合的產品,並透過辦展、參展等行銷方式,媒合商機。
4、針對低碳植物基飲食影響國人健康或影響環境永續的主題,環境部、衛福部及國科會等應提供經費,促進該主題的學術研究發展。
以低碳飲食施政贏得Z世代支持
凱度洞察(Kantar)研究顯示,台灣約80%受訪者可接受「奶蛋素」、43%受訪者可接受以植物基食物為主加上偶而吃肉的「彈性素」。而接受蔬食的主要理由就是為了健康和減碳。另外,World of Statistic於2023年「全球蔬食人口調查」也指出,台灣蔬食人口(含彈性素食)已達300萬人,占總人口約13%,這比例是全球第三高。這份調查也指出,台灣有超過70%民眾自認彈性素食者,表示會優先選擇植物性或蔬菜為主的餐點。
如下圖五Google Trends的統計顯示2004年以來20年間,台灣地區「素食」及「蔬食」的網路搜尋熱度呈數倍的增長,尤其後面10年增長速度更快,在2023年達到高峰。1990年後出生的Z世代是網路社群的重度使用者,網路搜尋熱度的變化趨勢也反應了年輕族群對蔬食的關注、歡迎程度。崇尚環保、維護動物權益而減少肉食的行為,已經得到年輕族群的普遍認同,甚至成為時尚的飲食潮流。
台灣地區「素食」及「蔬食」的網路搜尋熱度趨勢。(圖片來源:Google Trends)
2008年台灣多個環保、宗教團體發起「蔬食抗暖化宣言」的連署運動,1.5個月短時間內就募集到119萬份簽名。從當時開始,台灣民間團體持續地倡導轉向植物性飲食。這樣的倡議也得到環保界、教育界、文化界、宗教界的廣泛支持,甚至也有不少地方首長和議員、立法委員都支持這樣的主張。我們也具體看到行政院2010年開始推動「節能減碳與提倡蔬食」方針,教育部實施「週一無肉日」行動,請高中以下學校每週選擇一天吃蔬食,目前全台尚有59.24%的國中小仍在進行。此外,自2023年到2024年底,兩年間已出現3場民間自發性的、以低碳植物性飲食為訴求的大遊行,每次都匯聚150~200個以上的團體參加。由上述事實,可見台灣社會蓄積了充沛民意能量,渴望低碳飲食變革。執政當局實應體察、順應這股民意潮流,積極提出具體政策,以此鞏固開明、進步的執政形象,爭取年輕世代的支持。
創造低碳飲食政績,貢獻國際社會
2017年時,台北就被CNN評選為「世界十大素食友善城市」,以及前述全球排名第三的蔬食人口比例、高達7成民眾對彈性素的接受度等,相較於其他國家,這些都是台灣積極推行低碳飲食政策的優勢條件。如果台灣在低碳飲食的推行上,率全球之先,得到具體的實施經驗和研究成果,並進一步把飲食變革帶動溫室氣體減排和促進國民健康的效益,在大型國際組織活動上發表分享(例如WHO、APEC),供各國觀摩學習,如此將具體展現 Taiwan Can Help的軟實力。以此參與全球性的倡議目標,將能幫助台灣爭取國際角色與發展友誼。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農食系統碳排佔全球3成、75%來自農場端!改善「飼料效率」才能讓地球降溫
▶荷蘭Schouten「創新纖維技術」問世!讓植物肉口感升級、還能減少碳排
▶比一般雞蛋少7成碳排、全台唯一減碳標籤鮮蛋品牌!石安牧場實現百分百回收 為何還要自建發電廠?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環境部, 2024年 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
▶Poore, J., & Nemecek, T. (2018).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Science. – processed by Our World in Data)
▶林怡均, 2024.2.27, 上下游【專題】借鏡日本起司,台灣起司走出第一里路
▶Plant Based News, 2024/10/23, Farmed Animals Numbers Drop In Europe As Meat
Production Falls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2019, 網傳「德國政府新規:以後政府宴請都吃素」?
▶Ministry for Food,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of Denmark, 2023, Danish Action Plan for
Plant-based Foods
▶The Good Food Institute, 2023 State of Global Policy_ Public Investment in Alternative
Proteins to Feed a Growing World,
▶蔬福生活, 植物性產品成主流 各國推動新政策
▶素易網, 2024/6/13, 素食新聞_從校園到全球 「植物性大學」運動席捲80所大學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愛地球、護健康_植物為主飲食手冊」
▶聯合國人口展望報告(2024 年)
▶Brookings, 2021, The World’s Growing Middle Class (2020–2030)
▶黃泓瑜, 2024/05/15, 蔬食新時代來了! 逾七成台灣民眾可接受「彈性素食」, ESG遠見
▶易素網, 2008/6/4, 素食新聞_世界環境日蔬食抗暖化連署人數達119萬
▶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 關於我們、響應團體、響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