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快速邁向高齡、少子與單身化,女性就業人口增加、雙薪家庭比率高,這帶動近6成民眾的開伙型態選擇半加工食品,「冷凍食品」也成為台灣零售業界的新重點。
撰文=張越評
根據勞動部資料顯示,台灣2016年男性的勞動參與率67.1%,女性勞動參與率則從2006年的48.26%持續上升至50.8%,而其中,育有3歲以下幼兒的職業婦女更高居60.66%,育有6歲以下子女的職業婦女也有62.89%,現在的婦女除了用心育兒,在工作場所也投入了相當多的心力,放眼全球,這似乎也已經是國際普遍趨勢。
過去20多年,日本一直努力尋找提升經濟的方法,2010年金融集團高盛(Goldman Sachs)的調查中提到,日本若能運用女性人力,將能幫助日本經濟成長15%。2014年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即對日本的主婦們喊話,希望她們能回職場貢獻一己之力。據日經新聞2017年12月31日報導,日本人口連年持續減少,勞動參與率卻開始上升,並將可能於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原動力就來自女性和高齡人口的投入與貢獻。
媽媽都去工作了 「中食」就是大家的救星
日本女性就業人口數持續增加,與民生最習習相關的「吃」產業,也必定跟隨脈動,構築出獨特時代樣貌。以日本習慣用語來說,相對在家煮飯的「內食」以及上餐廳吃的「外食」,所謂「中食」,意即半成品,便順理成章成為忙碌職業婦女的救星,《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隨女子單身及從業率提高、少子化等現象,中食逐漸取代內食與外食而成為重心。
所謂中食,包含了最初級的可快速處理的食材(ready to prepare, RTP)、可立即烹調的產品(ready to cook, RTC),例如許多生鮮蔬菜商品,預煮熟之後製成真空包裝,能長存家中、撕開包裝直接丟入鍋食用、或是復熱即食的產品(ready to heat, RTH)、打開包裝就能直接食用的產品(ready to eat, RTE)等,這些都能夠是「中食」的一員。
除此之外,日本目前出現多款調味商品,也藉特殊瓶裝設計,研發固定比例的調味汁,需要斟酌鹹淡的調味製品,媽媽們只需要快手一擠、調味汁入鍋,立即達成快速調味的目標,2015年多次獲得日本全國味噌比賽最高獎的「マルサンアイ株式會社(Marusan)」,就因應趨勢推出「液體味噌」,標榜易溶於水、為主婦們節省下摸索的時間。
國內鮮食產業的發展,也針對類似概念而來,台灣食品所關於家庭取代餐(Home Meal Replacement, HMR)調查發現,48%選擇家庭取代餐的消費者,就是因為太忙了,覺得自己的做飯時間不足,另高達65.7%選擇家庭取代餐的消費者,是因為覺得自己的烹調技能或知識不如父母輩好,許多專家討論家庭取代餐時,便提及消費者選購的考慮因素,在基本的衛生、新鮮、便利、價格、營養環節之外,也期待有「home meal quality」,也就是媽媽的味道。
從日本餐桌看趨勢:享受高檔冷凍食品
針對2~3人小家庭,大量採買生鮮的模式已經不符所需,冷凍食品分量小、不用處理、保存容易等特性,讓越來越多家庭把每餐主菜改用冷凍料理取代。近幾年,在日本可以看見大包裝、簡便、調味單調的傳統料理,例如雞塊、三色蔬菜等,也開始延伸出分量變小、品類變多、包裝細緻的選項,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家戶人口數和日本一樣,近年來逐年降低,景氣環境、女性對生涯規劃的觀念轉變等種種原因,都使台灣2011年平均每戶2.88人,到2016年僅剩2.75人,3人以下小家庭更比10年前增加30%,占了全台總戶數近7成,我們或許也能從家庭結構變化雷同的日本餐桌,預見台灣冷凍食品的趨勢。
例如2016年10月,日本東京高級住宅區的青山骨董街開了一家特別的店,日本最大零售集團永旺(AEON)引進法國皮卡德(Picard),清爽的白色裝潢令人有珠寶店的錯覺,但其實這家店只賣「冷凍食品」,無獨有偶的,2017年7月日本7-ELEVEN也著手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店型改造計劃,主軸同樣在加大冷凍食品專區,品項從50項增加到80項,不再只是冷凍炒飯、炒麵等常見微波料理,還包括調味好的生牛肉、生燒肉,送入烤箱或下鍋就變一道菜,連冷凍藍莓、蔓越莓等蔬果類,也都上架。
台灣跟在日本後面,同樣快速邁向高齡、少子與單身化,女性就業人口增加,我國整體女性就業人口已達50%、雙薪家庭比率高,根據東方線上調查,這帶動每週煮1~4次的「輕度開伙」家庭比率增加近3成,甚至近6成民眾的開伙型態選擇半加工食品,「冷凍食品」也成為台灣零售業界的新重點,經濟部統計台灣冷凍調理食品2016年產值已達237億元,年成長率達8%,面對每週下廚1~2次,每次只花20分鐘做料理的「低頻自煮」族,因應女子消費上漲,其開發實力將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
▲調理食品要注意什麼?溫度與加熱方式是關鍵!
▲只是烹煮再冷卻?調理食品製程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冷凍食品如何保持風味?秘密在冷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