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人工作業真的比自動化生產還不好嗎?了解產業特性才是重要的。知道自己公司有無足夠的資本以及考量到每筆訂單成本與效益之後,思考公司應該要(半)自動化還是人工作業就不是難事。
讀者投稿=好食好事基金會
根據好食好事基金會調查發現,有3成的食農創業家表示,公司仍屬於微型企業,多仰賴人工作業,然而,人工即代表品質變異風險,要如何控制風險?人工跟(半)自動化生產之間又該如何取得平衡?5招助食農創業家想清楚。
第1招:善用周邊資源,運用可創造高收益的「低消耗人力」
創業家都想要找到密技,然後依照密技施行,以為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不用創業了。因為,世界上沒有化險為夷的妙招,在思考人工作業問題前,你應該先做的第1步是「釐清目標」,開拓通路,思考如何讓自己活下去。
讓自己活下去必須「貨暢其流」,根據不同產業與規模,問自己為了達到「貨(產品或服務)暢其流」,公司要規劃多少能創造高收益的「低消耗人力」。以食農產業來說,應善用周邊資源,這類人力資源大多出現在產地周圍,例如農村附近在農閒時可以有協助加工、包裝等人力,低消耗人力非正式體制內的人力,不僅可大幅降低人事成本,工作時間也更有彈性,還可以根據「貨暢其流」的訂單狀態來彈性調控人力。
記住!在訂單未確定時,不要急著聘請一堆固定領月薪的人員。
第2招:控制人工變異風險,需「分拆工作項目」
人工操作必定包含不穩定的風險,控制變異風險的方式可以從「分拆工作項目」開始。企業需先釐清哪些是核心工作,哪些是非核心工作,將後者拆分給「低消耗人力」來執行,工作者的細心度跟品格是選人的重點。
以食農產業來說,一般可分為前處理跟後處理兩階段,核心的工作大多在前處理階段:例如加工的條件溫度、環境或者是程序,若涉及安全衛生或是損害率高的則不可外發;後處理階段則是包裝、填充等可外發的非核心工作項目。
記住!要降低風險,這些被分拆的工作必須是「無關敏感關鍵技術、對良率的影響幅度很低」的工作。
包裝、填充等非核心工作項目可思考以兼職人力協助。(圖片來源: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第3招:了解產業特性與成本,再來思考自動化或人工化
人工作業有風險,是否都改為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就可以降低風險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自動化(半自動化)與人工化各有優缺點,取決於行業的特性,以大型公司而言,沒有不可控的變數,只有成本的考量下,是否有利及企業未來發展規劃。
事實上,(半)自動化或人工化比較好是一個迷思。
舉例來說:生產3合1咖啡,有定量定性的問題,必須採自動攪拌、下料、充填,再到包裝封口完成,這一定都是在穩定的環境下採自動化處理。但是,要採5包一袋還是10包1盒的型式上架?裝載條件的判讀跟分包就可以採用人工作業來處理。
第4招:破解自動化的迷思!機器比人工更精確更能節省成本?
風險無所不在,透過制定標準化流程可以降低風險值,創業家會執著於自動化一定比人工好的迷思在於:認為機器比較精準,事實上,以食品業來說,機器的靈敏度有正負值,最靈敏的機器也無法100%精準;若再加上操作人員的熟練度,又有不同的落差。所以當訂單量無法達到機臺平均產能時,會被忽略的損耗,往往發生在頻頻的開機調整時,這都是易被忽略的隱形成本。
創業初期,管控成本及彈性應變才是王道,無須執著機器優於人工的想法。(圖片來源: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零售食品包裝上常寫誤差值,例如±5%,但是如果一公斤的原物料售價為500元,買方不可能接受5%的誤差,一定會錙銖必較地要求賣方補足差價或斤兩。換言之,機器跟人工仍必須搭配使用,在農產品的二級產業中,常見的做法是:當機器完成前置作業後,接續由人工使用電子秤來充填包裝,已縮減誤差值。
當競爭激烈時,絲毫的誤差值就是創業的成本。
此外,粉末狀的原物料也會因為溫濕度環境而改變結構甚至變異,有的成品可能原性狀是顆粒結晶,但一經攪拌或混製,即產生結塊、沾黏器具以及包裝袋。此時若是執著一一調正機器設備,可能耗時浪費成本,甚至找不出解決之道,若要將機器調校至100%精準,所投入的成本將十分可觀,這都非微型創業企業的可行之道,這時候可能須仰賴人工作業。因此,別再執著於機器一定優於人工的想法,保持彈性應變,才是創業的王道。
第5招:微型企業是否自動化的兩個思考原則
那,甚麼時候適合改為全自動化?當市場蓬勃、你的產品有穩定又可靠的訂單,數量需倍增時,考慮到產量跟時效,不可能再以半自動或人工化處理,這時就必須回歸市場需求量來評估是否採用全自動化。
但是,目前的食農產業的產品發展速度多元,推陳出新的速度極快,小量多元生產比單一大單更常見。如果為了某一張超級大訂單而擴增產線或自動化生產,風險極高,創業家必須有以下觀念並審慎評估:
1、「將本求利」:該客戶的大單能持續幾年?或是該筆訂單的獲利是否足以支撐自動化生產的成本?如果忽然抽單怎麼辦?
2、「評估資源與市場需求」:創業家應該思考自己手上有多少資源,對應的市場需求有多大,你應該為了接一張大單拿出公司100%的資源,還是接十張單,卻都只需拿出10%的資源?這對微型創業來說,企業所需承擔的風險有很大的落差,幾乎是生跟死的落差!
創業維艱,人工作業或有其風險,但是機器設備也有風險跟誤差值,隨時稽核人工的細心度與完成度,機器也須調校與維護,自動化與人工作業可相輔相成,將本求利,不急於擴增產線、全面自動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只跟小農合作就夠了嗎?想創業成功,你該先思考這3個決勝關鍵
▶食農成為新創團隊關注焦點 卻有這些難以突破的痛點待克服!
▶永續新食尚!2022好食好事加速器揭曉12家入選食農新創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