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新北市永平國小自 2011 年起推動食農教育課程,課程貫穿六個年級,更設有校內菜圃及食育教室,讓學生可種菜和學習烹飪,認識食物並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實現「從泥巴到嘴巴」的食育理念。

撰文=嚴永龍

新北市永平國小自 2011 年起推動食農教育課程,經過6年深化發展,課程貫穿六個年級,更設有校內菜圃及食育教室,讓學生可從種菜和學習烹飪中,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實現「從泥巴到嘴巴」的食育理念。國際食育專家 Henry Dimbleby 和 David Acheson受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之邀,至永平國小交流分享。到底永平國小如何推動食農教育?

自主午餐廚房供餐率達99.9% 把關學童營養午餐飲食安全

永平國小曾採用中央餐廚,為了改善學校膳食的營養品質,直至1994年興建自主午餐廚房,3年後竣工,1999 年 2 月正式營運。學校廚房的供餐率高達99.9%,每天最多可供餐3000份,供餐量雖然龐大,卻沒有影響校膳的食安水平。永平國小的營養師林淑靜說明,學校廚房的運作遵照食藥署發佈的「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ood Hygienic Practice),校膳工作人員必須穿上防塵衣物,盛載食材的器具不會放在地上,並實行三槽式洗滌工序消毒餐具。。

林淑靜指出,永平國小的午餐通常是三菜一湯一飯,最大特色是供應富含營養的糙米五穀飯,再配合行政院「四章一 Q」的政策,午餐的蔬菜均通過 4 種標章認證,更有 QR Code 生產追溯條碼,且一週中會有一天提供有機蔬菜。家長也可透過校園食材登錄系統,瞭解孩子們每天的菜單以及食材的來源。校方更為了降低熱量,購置炫風式烤爐,以取代油炸等煮食方式,規定每週最多只有一道菜為炸物,並減少加工食品。

林淑靜透露,學校廚房會不斷調整菜色的組成,改良外觀和味道,令學生有更佳的用餐體驗;她舉例,茄子曾是學生討壓的食物,學校廚房便改變烹調方法,推出豆瓣茄子和魚香茄子,同時食農課程加深了學生對茄子的認識,同儕間互相鼓勵,最後成為學生喜愛的菜餚。

每學期 4 小時食育課 學生從自耕認識食物源頭

永平國小更推定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在食育教室上課 4 小時,由食育老師引導、共同製作簡單料理,學習食材與農業的相關知識,掌握飲食禮儀。永平國小食育老師許雅淳指出,食育課程設計的理念是「從泥巴到嘴巴」,學生會在校園的菜圃裡種植白蘿蔔、萵苣等蔬菜,希望通過自耕活動,加強學生對各種食材的認知,最重要的是學會珍惜食物。

永平國小陳健平老師表示,該校食農教育的核心精神是關心健康、關愛大地和關懷生命;學生要明白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瞭解食物源頭及其營養價值。另外,學生須從生態保育的角度出發,認識有機農業,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觀念,更要體驗務農的艱辛,心存感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s Adminstration)前副局長 David Acheson 讚揚校方,他認為,永平國小的食農教育不只是教導學生關於食物的知識,而是真正的全人教育,從中學習尊重環境,尊重他人。

英美食育專家認為:非有機未必不健康 學校才是食育推手

談及食農教育,David 注意到,永平國小在課程中一再強調有機農業的重要性,不過他認為,有機農作物的供應量有限,非有機的蔬菜有其必要性,但必須符合安全標準;民眾須養成辨別飲食的能力,在資訊泛濫的時代,懂得自主思考並選擇合適的食物,不能人云亦云,因為非有機不代表會危害健康。

英國「學校膳食計劃(School Food Plan)」的發起人 Henry Dimbleby則表示,永平國小的學生比一般英國學生更願意食用蔬菜,而且訂餐率很高,相較之下,英國學校還有進步的空間。另外,他也建議,永平國小應取消食育課堂時數,學校只須按照食育課程的目標,自主行動,硬性規定不宜太多。

Henry 曾接受《食力》專訪時表示,所有食育成功的學校,都是因為校內有些老師關注學生的飲食健康,設法改善學校膳食的品質。從永平國小自發性推動食農教育,由一群重視食育的老師規劃相關課程,更有熱心的退休老師自願返校,參與食育課堂。正印證了 Henry對食育的看法:學校才是食育的主要推手。

延伸閱讀
營養午餐不營養? 看看英國食育專家 Henry Dimbleby如何推動校園飲食革命!
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陳宏裕認為 台灣食農的未來還缺這臨門一腳
孩子的食教:行動烹飪教室開進來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