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對國內豬農來說,維持國產豬肉的高品質,穩固市場區隔,讓消費者願意繼續購買價格較高的國產豬肉及相關加工食品,是面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首要任務。

專題企劃=林玉婷、黃齡誼
撰文=黃齡誼、黃敬翔

每逢國內開始討論是否要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的議題,國內豬農便會群起抗議,認為進口的低價豬肉會衝擊到國產豬肉的市場。但是,也有另外一派說法認為國人偏好溫體豬肉,而進口豬肉其實多為冷凍肉,難以攻佔國產豬肉既有的市場。究竟這兩派說法各自是基於哪些證據所提出的呢?跟著《食力》一探究竟!

支持派說法:台灣國產豬肉自給率維持在9成左右
沒有受到進口開放的衝擊

台灣其實在2005年便全面開放豬肉產品進口,不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台灣豬肉近年來自給率皆在9成左右,並沒有明顯受到進口開放的衝擊。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吳勇初說明,由於國人消費仍以溫體豬肉為主,一般進口多為冷凍肉,通常流入食品加工或餐飲團膳等通路,作為業務用原料,而不會進入一般零售通路直接販售給消費者。

2020年宣布將擴大開放美豬進口後,陳吉仲表示將要求包括超市、大賣場、餐廳、便當店、小吃店、傳統市場、攤販等所有消費通路,無論生鮮、加工或是餐飲食品,都必須強制標示進口肉品的產地來源國,消費者只需要認明選購國產台灣豬肉,就不會吃到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

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表示,目前國產豬肉與低價進口豬肉的價差約在新台幣每公斤20元左右,但國產豬肉在口感與風味上都比低價進口豬肉來得好,因此在國內市場仍維持了近9成的市占率,可見目前國產豬肉的市場區隔已經十分明顯。換句話說,就算是使用了萊克多巴胺、價格比目前更低的低價進口豬肉,仍無法輕易取代台灣消費者喜愛的國產豬肉。

反對派說法:進口豬肉增加,恐擠壓國產豬市場

但中華民國養豬協會(以下簡稱養豬協會)秘書長張生金對此則有不同的看法,據他表示,雖然目前台灣已有進口美、加等國的低價豬肉,但當進口豬肉與國產豬肉的價差拉大,便會使進口豬肉量增加,擠壓國產豬肉的市場。

據養豬協會2016年12月發表的《台灣養豬產業政策研究》,目前國產豬肉仍有15~20%用於加工用途,張生金說明,這些國產豬肉之所以沒有被目前已開放進口的低價進口豬肉取代,是因貢丸、肉鬆等特別的加工品需要使用品質較佳、較新鮮的國產豬肉,但是若低價進口豬肉與國產豬肉的價差拉大,也不排除業者會為了追求利潤而改用低價進口豬肉。

由此可見,在許多豬肉銷售通路上,無論是廠商或是消費者都仍有選擇國產豬肉的理由,並非完全以價格為考量。因此,對國內豬農來說,維持國產豬肉的高品質,穩固市場區隔,讓消費者願意繼續購買價格較高的國產豬肉及相關加工食品,是面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首要任務。而政府能否提供相關輔導,支持國內養豬產業持續提升,更是影響豬農生計的一大因素。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美豬」其實早進口 現在到底吵什麼?
萊克多巴胺已有國際標準 台灣能不進口嗎?
進口瘦肉精美豬好可怕?台豬其實也用過!
開放進口卻不能出口 台灣養豬業如何生存?
認識安心豬肉的投藥方式,不怕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