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1945年10月16日成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並根據創立記念日,於1979年訂創立日為世界糧食日,於1981年開始實施,目的為改善全球飢餓、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等問題。

撰文=黃宜稜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這項節日的由來,是根據1954年成立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所制定的,農糧組織隸屬於聯合國,成立目的為改善全球飢餓、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等問題。

1945年10月16日,農糧組織於加拿大魁北克市成立,目前總部設於義大利羅馬,共分為6個部門,包含農業及消費者保護部、經濟及社會發展部、漁業及水產養殖部、林業部、企業服務部、技術合作和方案管理部,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針對未來兩年的工作進行討論、審查與預算編列。

自從1972年開始,氣候異常造成全世界糧食收成欠佳,加上政治動盪造成當時的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導致發生世界性糧食危機。農糧組織分別於1973年、1974年召開第一次、第二次糧食會議,期望喚起大眾對於糧食及農業生產的關注,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糧食缺乏狀況。1979年第20屆聯合國大會決定將農糧組織的創立紀念日10月16日訂為「世界糧食日」,並於1981年開始實施。

根據全球飢餓指數(GHI)在2009年公佈的資料顯示,「全球各區域和國家之飢餓狀況的發展」可以看見,雖然全球飢餓指數從1990~2009年已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但仍有29個國家飢餓狀況處於「令人震驚」、「非常令人擔憂」的程度,5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的發生率、死亡率依舊非常高,多數集中於亞洲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區域。

雖然全球糧食問題以及飢餓問題,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善的議題,但2009年農糧組織在海地以1千萬美元的預算,實施優質種子分發與培育項目的計畫,使用適合當地氣候種植的種子,明顯提高當地糧食的產量,並同時降低糧食的價格,提升農民的收入。此外,農糧組織也制定了「糧食安全計劃」,期望於2015年達到全球飢餓人口數量減半的目標(約10億人口)。

從1981年以「糧食第一(Food comes first)」作為口號,到2016年的「氣候在變遷,農糧亦必變遷(Climate change: "Climate is changing. Food and agriculture must too)」,每年農糧組織都會制定不同的口號,作為世界糧食日的主題。以2016年為例,由於2050年全球總人口數預計會達到96億,但近幾年全球氣候變遷進而損害農作物損害,因此農糧組織呼籲各國制定計劃,從生產、包裝、運輸到市場機制等,以保證糧食安全與使用節能減碳材料的方式來應對。

除了致力於改善全球飢餓問題,農糧組織也在1963年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聯合設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又稱Codex),負責協調各國的食品標準,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國際標準體系,是目前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之一,內容針對食品添加物制定國際編碼系統、制訂食品中的農藥或動物用藥的最大容許殘留量、食品中的污染物種類等。

延伸閱讀:
【食專題】搶救剩食大作戰
吃飯或吃麵?你的選擇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安全飲用水的曙光:生命吸管

參考資料: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官網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World Food Day
Global Hunger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