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首次記載豆腐的文獻在1183年,雖然中國是豆腐傳入日本的途徑,但16世紀豐臣秀吉對朝鮮出兵,才引進了豆腐的製造技術。

撰文=福田浩(日本大塚「鍋家」餐廳的店主)

日本首次出現豆腐記載的古籍文獻, 是1183年奈良‧ 春日神社的供品日誌,當時的豆腐叫做「唐符」。豆腐誕生於9~10世紀左右的中國,而從「唐符」這兩個字,不難猜測豆腐傳入日本的緣由,應該是登上遣唐使船前往中國的日本留學僧與留學生,從中國帶回豆腐的製造方法與相關製品(由於生豆腐不耐放,容易腐爛,因此帶回的都是豆腐乾與腐皮等製品)。此外,豆腐的傳入途徑不是只有從中國,16世紀末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時,土佐國(現今高知縣)的長宗我部元親帶回日本的朝鮮俘虜中,就有擅長製作豆腐的專業師傅,豆腐的製造技術也由此引進日本。

在豆腐相關記載出現的600年後,1782年《豆腐百珍》才出版,但在這本書問世之前,日本早就發展出各式豆腐料理。

豆腐料理的名稱首次出現於《大草家料理書》。大草家是室町時代庖丁流派之一,一般認為這本書當然出版於同時代,但由於書中介紹了「烏龍豆腐麵」、「燴汁豆腐」以及「燉烤豆腐」等3道料理,因此我認為它應該屬於江戶初期的出版品。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料理物語》這本書。在青物(蔬菜)這個章節中,記載著「豆腐湯 田樂豆腐 烏龍豆腐麵 豆腐泡泡 凍豆腐 伊勢豆腐 六條豆腐 茶屋豆腐 雉燒豆腐」,以及「腐皮 湯豆腐 茶點豆腐 燉豆腐 種種」;在煮物(燉煮料理)這個章節中,記載著「料理豆腐 豆腐玉子 」等文字。此外,雖然沒出現在料理名稱上,但在蕎麥麵這個章節中,也使用豆腐來增加蕎麥麵的黏性。

1670年《料理獻立集》是日本第1本食譜,其中的湯品與醋泡料理兩大類,是按照月份介紹一整年的作法。而且湯品菜色中,每個月都有2~3道使用豆腐的料理,最常用的食材是烤豆腐。此外,「涼拌菜」與「清拌菜」等涼拌料理,使用的是油豆腐皮。至於「六條豆腐」和「燉煮料理」中,則是將豆腐與白芝麻研磨成泥,或使用豆渣入菜。

1689年《合類日用料理抄》裡面所記載的「碎豆腐」作法,是用手將豆腐捏碎並瀝乾一半的水分,由此可見,當時的豆腐飽含水分,質地柔軟。此外,油豆腐皮也要先過2~3次熱水去油,可知油豆腐皮也是因為太油而不受青睞。

1730年《料理網目調味抄》的作者嘯夕軒宋堅擅長茶道,對於料理方式有相當精準的說明。例如:江戶地區不喜歡白味噌,以赤味噌為主;大坂則有許多魚類料理;京都離海較遠,常吃鹽漬魚乾。由此可知他不但是料理高手,也對這三個城市的飲食習慣瞭如指掌。此外,書中還針對「織部豆腐」、「湯豆腐」、「飛龍頭」、「黃檗豆腐」、「凝豆腐」(凍豆腐,也就是高野豆腐)等料理的作法,有詳盡的解說。

此外,雖然同樣是「黃檗豆腐」,《料理網目調味抄》中的作法是先瀝乾豆腐水分後,再抹上醬油烤;50年後的《豆腐百珍》中,則介紹了兩種作法:一種是先炸過後再用醬油調味燉煮,另一種則是先炒碎豆腐,再用醬油調味。如今在京都宇治市的黃檗山萬福寺門前販售的黃檗豆腐,是由隱元禪師親自傳授的豆腐羹。豆腐完全不烤也不炸,直接浸過醬油後燉煮,這是三百多年前沿用至今的作法。儘管是同一道菜,卻有不一樣的調理方式。由此可見,就算是名稱相同的料理,在經過時間的演變之後,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內容。

1749年的《料理山海鄉》與1764年的《料理珍味集》是同一位作者的姊妹書,書中出現許多冠上鄉村地名的料理,例如「秩父田樂」、「伊勢豆腐」等。由此可以推測,當時城市與鄉村之間往來相當頻繁。此外,書中也有很多以呈現某個景象或物體為賣點的料理,諸如「雲掛豆腐」、「春之雪」、「精進皮鯨」等。可見當時的料理已經趨向不只是做來品嘗,還要帶有趣味性,讓人享受料理的樂趣。而且此書對於豆腐料理的記載也十分詳盡,據說《豆腐百珍》在編纂時就曾大幅參考它。

不僅如此,有些料理雖然冠上豆腐之名,卻不使用豆腐,可說是一種仿豆腐的料理。例如將豆粉與烏龍麵粉拌在一起,做成像烏龍麵一樣的「紛豆腐」;將米做的粉倒入豆粉中仔細拌勻,揉成麵糰,抹上味噌烤過後,再放進湯裡的「寺田粉豆腐」;以豆腐汁(應該是豆漿)做成的醃漬品「近江蕪丸漬」也是很少見的珍品。會出現仿豆腐料理,就代表在那個年代豆腐已經深入民間,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個現象也預告了《豆腐百珍》的問世是時代所趨的結果。

延伸閱讀:
【謠言拆解】喝青菜豆腐湯會導致腎結石?別被騙了!
日本豆腐常溫販售將解禁 節能又可作為緊急災難食品
拆解各式豆腐醃醬 讓你放心大膽吃豆腐

內容來源=《豆腐百珍:一百道江戶古法傳授的豆腐料理》,由馬可孛羅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