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熊貓超市與其他超市、量販通路不同的是鎖定「即時生活需求、少量選購」的族群 ,自建倉庫,因此20分鐘的到貨時間也比全聯喊出的30分鐘~1小時更快。熊貓超市應用數據分析,精準算出庫存量,減少報廢率,並依照小型倉儲的特性,推出「情境消費」,讓銷量比單品高5倍。
撰文=程倚華
上網買食材的選擇百百種,有什麼不一樣?foodpanda說:「時間」可以差很大。
美食餐飲外送,已經成為台灣生活的一部分,不過不只是送美食,現在外送平台也紛紛進軍生鮮市場。以foodpanda為例,在台灣大街小巷穿梭的外送夥伴保溫箱裡,可能並不是放著一餐熱騰騰的熟食,而是冷藏有機小白菜、切片鮭魚、冷凍火鍋片這樣的生鮮食材。
長久以來,最後一哩路的配送人員不足、成本過高,是生鮮電商經營時的大痛點。但foodpanda在台灣經營美食外送已經5年時間,累積了數萬名外送夥伴。秉持著在「最後一哩路」的物流布局優勢,讓「熊貓超市(pandamart)」成為生鮮電商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模式。
「 綜合型電商平台最快4小時(到貨),我們20分鐘,這個速度就有差了。 」foodpanda熊貓超市負責人郭獻隆提到,由於龐大的車隊作為利基,物流出貨時間就比PChome、momo購物網這些一般電商從大倉出貨的方式快上許多。「所以我們可以賣牛奶,可以投入一些電商不可能著墨的方向。」
近期競爭對手Ubereats也開始與全聯合作,搶攻外送生鮮電商市場。面對這樣的市場競爭,他回應,「全聯有打烊休息的時候,但我們是24小時營業。」也由於熊貓超市自建倉庫,更能控制撿貨、出貨時間。因此,20分鐘的到貨時間也比全聯喊出的30分鐘~1小時更快。
foodpanda熊貓超市負責人郭獻隆說,由於熊貓超市可以做到20分鐘到貨,因此可以銷售的品類比其他生鮮電商更多元。(圖片來源:數位時代提供)
不只自營虛擬超市,也跟對手合作,熊貓在想什麼?
2020年4月,foodpanda在台灣經營虛擬超市「熊貓超市(pandamart)」,這些虛擬超市隱身在都會區的巷弄中,沒有設立顯眼招牌招攬過路客。不過,當消費者打開foodpanda App,選擇生鮮雜貨,就可以看見熊貓超市中近4000品項,不但有日用品,更有高達3成的冷凍、冷藏生鮮。
目前,熊貓超市已在全台有30間門市,覆蓋率達70%,標榜20分鐘內送達,而且只要有外送員在附近,就能24小時營業。
除了自營虛擬超市,從2019年底開始,foodpanda在台灣也陸續與4大超商,以及家樂福、愛買、喜互惠這些超市量販店合作,協助約3000間門店外送生鮮商品。
既合作又自行嘗試,熊貓超市的定位有什麼不同?不擔心被合作業者認為是競爭嗎?
「我們會定位2種模式是合作關係, 因為市場的餅還不夠大 。」郭獻隆認為,透過儘管品項類似,但在超市、量販通路,消費者偏好「低頻率、單次大量購買」, 熊貓超市則鎖定「即時生活需求、少量選購」的族群 。「我們希望透過通路互補,讓消費者能快速建立線上購買生鮮雜貨的習慣。」
舉例來說,熊貓超市在選品上與超市、量販最大的差異在於同品項單次購買數量的差異。「以飲料來說,量販店可能一次要購入一手、一箱,但是在熊貓超市都能直接買到單罐,需要多少買多少。」而且 在熊貓超市沒有覆蓋到的30%地區,也可以透過外部通路合作的方式補足 。
2019年底開始,foodpanda陸續與4大超商、家樂福等超市量販店合作,協助約3000間店外送生鮮商品。(圖片來源:數位時代提供)
熊貓超市前身熊貓嚴選剛上線時,品項僅有2000項,如今已成長至4000項。(圖片來源:數位時代提供)
選品一開始「超痛苦」,而且沒抓好就是報廢
對於生鮮這個品項而言,保存效期短帶來的高耗損,往往是經營生鮮電商的最大困難。尤其是蔬菜、切盤水果、鮮乳這些冷藏品項的效期更短。該如何精準預估消費者的需求購買量?該向批發商進多少貨庫存?這些問題也成為熊貓超市經營初期遇到最大的困難。
「要怎麼選品預測,一開始很痛苦,看看線下、線上通路,都不知道要學誰。」郭獻隆說。「而且選品、庫存沒抓好就是報廢,前期花了滿多力氣在摸索。」
1、應用數據分析,精準算出庫存量、報廢率也壓低
不過,隨著據點越來越多,消費者數據跟著累積起來,讓熊貓超市漸漸抓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進而調整進貨策略,也調整倉庫的硬體設備。
郭獻隆舉例,在2020年12月,接連幾波霸王級寒流來襲,帶動熊貓超市上的火鍋相關食材熱賣。「幾乎全部買斷,從肉類、蔬菜、海鮮全部斷貨。」熱賣當然是捷報,但是庫存沒有跟上需求,讓熊貓超市少做了一大筆生意。
因此, 熊貓超市開始設計預測採購量的運算模型 ,「像是溫度升高多少的時候,肉類銷售量會飆高多少倍,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模型去預估進貨量。」算出在寒流來襲時,肉品的安全庫存量會是平時的2~3倍。不過,由於倉庫空間與效期的考量,在抓出預估的進貨量之後,還必須要跟供應商洽談進貨頻率。「肉品可能要談到一周2次配送,切盤水果效期最短,在銷售旺季還會需要一天2次配送。」
運作至今,熊貓超市在維持20分鐘必須到貨的標準之下,訂單量已經成長到2020年4月剛上線時的400倍。而在數據分析的輔助之下,報廢率也已經壓到原先的3分之1。
在2021年初,熊貓超市首次推出年菜外送,展望未來還要開發更多「情境商品組合」。(圖片來源:數位時代提供)
2、瞄準「情境消費」,發現銷量竟比單品高5倍
回顧2020年4月,熊貓超市前身熊貓嚴選剛上線時,品項僅有2000項,如今已翻倍成長。談到未來的產品開發方向,郭獻隆說,「會是情境類的商品組合,不管是冷凍、冷藏,只要可以搭配,我們就可以做。」
像是在2020年12月寒流時期,熊貓超市就推出了包含番茄汁、清雞湯的「番茄鍋組合」,另外,站上也有鮮奶搭配布丁的點心組合,以及泡麵加上雞蛋的宵夜組合。因應農曆年節,還推出了香腸搭配電動骰盅組合。這些都是利用熊貓超市站上已有的單品,配合情境組合產品,讓消費者可以針對需求一次買。郭獻隆觀察,「組合好的選購率特別高,對照單品的彈跳(銷售量成長幅度)都有5倍以上。」
他也認為,可以做到情境商品組合操作,是熊貓超市與一般生鮮電商的最大差異。熊貓超市小型倉儲的特性,隨時可以變化貨架位置,配合組合品出貨需要,「但一般生鮮電商是大倉庫,在揀貨設計上不會這樣做。」
「這一塊是我們在產業裏看到沒有人在做的市場。」他強調。
【本文獲數位時代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分鐘戰術」奏效、訂單量成長400倍!熊貓超市上線一年了,它學到什麼?】
延伸閱讀
▶出身大成家族,他創辦的外送平台獲亞馬遜投資、單季開始轉盈
▶外送結合零售業有哪5大好處,讓全聯、統一超等龍頭紛紛加入外送戰局?
▶推外送有哪5大加分效果,讓全聯和超商都搶著完成這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