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平凡的2020年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有哪些機遇?從功能性飲料的興起,到亞太風味逐漸流行,Kerry Digest市場研究團隊洞察團隊發佈了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發展的7大趨勢,反應了飲料研發創新值得關注的要點。

撰文=Cora

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食品飲料行業遭遇打擊,到如今零售商和消費者逐漸重拾信心,不平凡的2020年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有哪些機遇?企業突出重圍優勢又在哪裡?

近日,Kerry Digest市場研究團隊洞察團隊發佈了亞太地區食品和飲料行業發展的7大趨勢,從功能性飲料的興起,到亞太風味逐漸流行,Kerry認為7大趨勢將影響亞太食品飲料市場。

疫情之下,亞太食品和飲料行業涅槃的方向在哪裡?

1、植物基產品前景優越——地域文化和價格主導市場需求
如今,植物基食品已不再僅是肉類的替代品,從霜淇淋、蛋白棒到曲奇餅,消費者對「植物基+」模式的產品需求不斷攀升。然而各個市場之間和市場內部仍存在差異,尤其是在市場成熟度和價格方面。

例如,植物基產品在澳洲的熱度較高,但是在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市場,每周或每2周消費1次肉類食品是消費者的飲食常態。因此,這類市場想要消費者改變飲食結構和習慣,轉向人造肉產品並不樂觀。

在新加坡,價格定位是影響植物基產品市場的關鍵問題。例如1包9.5新加坡元(約合48.3元人民幣)的香腸和1包20新加坡元(約合101.7元人民幣)你會怎麼選?結果是,植物及產品僅侷限於一小部分較高收入的城市居民。

話雖如此,由於新冠疫情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與日俱增,植物基食品在未來將有可能成為新風口。「植物基+功能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綠色、環保形象示人的植物基,搭配抗氧化、強免疫的功能,二者互相加持,使食品不再只給予消費者對於口味的期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人體提供營養,促進身體健康並緩解精神壓力。

2、果味和功能性飲料漸成主流——健康和風味可兼得
今年,飲料新品中水果味飲料、發酵飲料以及具有天然功能性成分的飲料佔據主要份額。

這也反映了時下飲料已不再侷限於止渴作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其視為放縱與健康相結合的一種形式。飲料領域的創新可以在提供豐富口味的基礎上,增強功能和感官的體驗。

隨著人們對生命機體的認知逐漸深入,對飲料的需求和偏好也越來越多樣化。無麩質、無乳糖、零添加劑等遂成消費者關注的標籤。此外,消費者也在尋求便捷性,如在亞太地區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更傾向於用優酪乳和蛋白質飲料作為代餐。

3、環保、減塑、節能——食品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
塑膠污染在亞洲值得重視。《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雜誌的研究表明,亞洲出售的食鹽產品造成的塑膠污染水準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食品的生產和加工方式逐漸成為消費者購買前考慮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與環境問題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Kerry最近的清潔標籤研究表明,亞太、中東和非洲的55%的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具有更健康形象的可持續食品。此外,在2019年新推出的飲料中,23%的產品聲稱實踐了環保包裝行動,對於外賣和外帶食品飲料的可持續包裝的需求也增長迅速。

4、身心健康和體重管理持續升溫——減糖少鹽食品驅動消費者偏好
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的上升、人口老齡化以及文化和技術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正促使消費者採取更積極的養生方法。除了對身體健康的重視,人們還渴望通過飲食增強精力、恢復活力並進行體重管理。Kerry就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市場的研究表明,53%的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脫脂或低脂產品。

在整個亞洲,各國政府都在努力減少糖的消費。雖然「少糖」正成為食品生產和加工方式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但對甜味的奢好依舊是亞太地區飲食習慣中難以擺脫的困局。因此,尋求不影響食品風味和口感的代糖和替代性脂肪是市場需求所亟需的。

5、食品原產地關注度激增——品牌行銷的又一突破口
提供產品的來源資訊,不僅有助於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健康形象的感知,還能激發人們對本土產品的自豪感,培養消費忠誠度。值得一提的是,公共衛生事件改變了消費者對外國產品的信心。據英敏特報告,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中國消費者更加支援本土食品品牌。

6、「零添加」、「純天然」——食材和飲食習慣回歸傳統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健康問題和傳統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且認為本土產品更能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在亞太地區,具有本土風味且售價較低的「優質、健康」食品有替代西方飲食產品的趨勢。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下,人們對天然成分、傳統配方以及傳統烹飪方式的興趣越來越大,並認為這類產品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7、從東方走向西方——多元化的亞太風味食材飽受熱捧
從歷史上來看,不少食品和飲料趨勢起源於西方,而如今得益於科技進步和社交媒體的興盛,消費者變得更加敏銳,年輕一代也更容易接受多元文化的美食。傳統的亞洲食材,例如康普茶和富含中國傳統中醫藥(如:姜黃)的產品深受西方國家追捧。據Kerry研究表明,人參、胡蘆巴、銀杏、辣根和孜然在歐洲很受歡迎,而在美國,消費者更偏愛檸檬草、豆蔻、柚子和抹茶。

健康、天然、風味,2020「食代」關鍵詞

基於以上7大發展趨勢,FBIF發現,2020年亞太食品和飲料發展的關鍵詞離不開「健康」,而「天然」和「風味」是產品研發的風向標。迎合消費者對健康的訴求,食品和飲料企業可以怎麼做?植物基+功能性風味飲料、少糖少鹽食品 、產品源頭的追蹤以及以中醫藥成分打頭的東方傳統飲食文化是4大發展方向。

以富含天然的抗氧化劑(多酚和花色苷)的Aronia為原料,Tohi Ventures推出植物基強免疫+抗氧化功能飲料。系列包含四種風味:黑莓樹莓、火龍果、生薑酸橙以及原味。此外該飲料不含人工甜味劑和碳酸,且每瓶僅含45卡路里。


Tohi Ventures-Aronia Berry(圖片來源:FBIF提供)

被冠名「植物基超級燃料」的KiiTO植物基功能飲料承諾產品具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倍燃燒卡路里的功效。該飲品不僅富含能快速功能,助燃更多卡路里的MCT(中鏈脂肪酸),9種必需氨基酸和20g的豌豆植物蛋白,還含有由南非醉茄、瑪卡、辣木和抹茶組成的「超級食材」。這些食材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提升身心健康。


KiiTO-plant powered superfuel(圖片來源:FBIF提供)

近年來不少飲料朝著少糖、無糖方向發展。如銀鷺2020年佈局無糖即飲茶,在四月推出無糖茶系列的「山雲茶畫」。依託中國傳統茶文化,該品牌選用茶鄉福建的茶葉,真茶原液萃取,共推出3種口味:正山小種-香、大紅袍-甘和四季春-沁。此外,就即飲產品線,銀鷺早前還推出含植物萃取且不含脂肪的「十趣草堂」。通過菊花植飲、羅漢果飲和竹蔗茅根為年輕一代打造降燥解暑飲料。


中國茶飲品牌「銀鷺」的無糖茶系列「山雲茶畫」。(圖片來源:FBIF提供)

在少鹽方面,零食的表現更為突出。以色列公司在地中海鮮味溶液(Mediterranean Umami Liquid)成功研發的基礎上,再次推出多用途的Clean Label植物基鮮味粉。該產品作為鹽的替代品用於零食生產,最多可減少食品中40%的鈉含量。


以色列公司再次推出多用途的Clean Label植物基鮮味粉。(圖片來源:FBIF提供)

以中醫藥成分的飲料往往有著舒緩、提高精力等功效。Heywell有1款主打提升免疫力、增強能量的葡萄柚味氣泡水。除了添加能説明身心減壓、提高精力和專注度的醋栗和超級漿果五味子,產品中還特別添加了「適應原」(Adaptogens)(指來自印度和中國中醫藥的草藥提取物,如瑪咖、薑黃素、人參、辣木葉等)以平衡並增強機體免疫力。


Heywell-Energy+Immunity。(圖片來源:FBIF提供)

天津益倍生物曾推出具有減壓助眠功效的沖飲「傳世恬夢」,用傳統經方「高枕無憂散」(由人參、茯苓、酸棗仁等中藥材調和而成)配以現代植物功能因數製成。其專利配方和獨有技術在保障植物營養純凈的同時,還能説明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被人體有效吸收。

東方藥食同源是亞太食品行業優勢之一

消費者行為可以預測,公共衛生事件卻無法知卜。新冠疫情「黑天鵝」的出現,在某些方面削弱了2019年全球食品和飲料發展趨勢的勁頭,卻又在一定程度上創造了2020年食品行業的新機遇。

東方藥食同源的神秘飲食文化同現代生物科技相結合的產品,便是亞太食品行業集大成的優勢之一。從食材源頭、烹飪方式到環保包裝,Kerry對亞太食品和飲料行業發展趨勢的7大洞見,歸根結底,在於消費者對食品全鏈的安全和健康的關注。

行業微小的風向可以滋生出千變萬化的需求,但消費者對健康的訴求是食品可持續發展的永恆命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ID:FoodInnovation),編輯為Momo,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原標題為:Kerry發佈2020亞太食品和飲料七大趨勢:植物基、功能性原料、亞洲風味... 有哪些創新機遇?

延伸閱讀
【Mintel專欄】印度果汁市場大躍進!方便性至上、搶攻健康飲品市場!
2020世界乳品創新獎出爐!從原料、口味、包裝攻佔乳品成癮者的心!
【Innova專欄】全球植物基市場增長率達57%!「植物蛋」創新運用再升級

參考資料
植物基功能飲料崛起,超級燃料KiiTO如何蛻變?
銀鷺佈局無糖茶,全新品牌【山雲茶畫】掀起茶飲新潮流
New umami power aims to cut salt in snacks amid consumer binge
「提高免疫力」話題正熱,「Heywell」把氣泡水做成保健飲料
萬億睡眠市場正在打開,30款產品告訴你,睡眠市場究竟有多大?
五大趨勢暗藏的「心機」,或許在這20款「營養盒子」的創新產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