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長年推動有機農業與環境永續的有機通路里仁公司,自2016年起串連廠商從源頭開始減用塑膠包材,並帶動消費者響應淨塑行動,至今累計減用超過3800萬個塑膠包材。在蔬果減塑方面,為了兼顧保鮮與減塑,里仁於2017年開始採用可堆肥生質包材,並啟動「自主回收循環再利用」機制,至今推出兼顧透明度的第三代可堆肥生質包材。
採訪·撰文=謝承學
全台最大有機通路里仁於2017年起推動蔬果減塑,在蔬果上為了兼顧保鮮和減塑,與蔬果供應商福業公司合作開發「可堆肥生質包材」,全面取代包裝蔬果的塑膠袋,啟動自主回收循環再利用機制,究竟作為有機食品通路的里仁,為何要自行開發環保包裝呢?
從通路帶動供應鏈改變,里仁開發出可自行分解的包材
里仁作為社會企業,觀察到實踐減塑需要新思維且不是單一產業可以做到,因此在2016年時開始串連供應商自源頭開始減用塑膠包材,更在2017年時推出可堆肥生質包裝,埋在土裡後3個月就能自然分解成培養土。
里仁產品開發經理周瑜瑛表示,在發想之初,里仁就以「取代塑膠」為目標,因為原本的塑膠包裝之於蔬果是作為隔絕外界、避免交叉污染的可能,因此是否能完全取代塑膠為初期面臨的最大考驗。
而里仁好不容易在2017年時推出第一代可堆肥生質包材後,因為研發技術的限制,包裝不夠透明,消費者看不清楚蔬果外觀是否新鮮,在採買上有疑慮。
周瑜瑛坦言,雖然里仁的消費者在環境永續上支持度很高,但是「霧霧的」包裝難以看清楚內容物,還是經常會有蔬果品質會不會不好等疑慮。不過在門市服務員的教育、推廣下,持續向客人強調「不要用塑膠袋,用可以分解的袋子」概念,接受度逐漸變高。
是在賣菜還是賣袋子?里仁決定兼顧永續和消費者需求
接著里仁與供應商開發出第二代可堆肥生質包裝,儘管改善第一代的缺點,包裝變得更透明,但材質卻變得皺皺的。周瑜瑛指出,當時廠商生產了13萬的第二代包裝,「要丟掉還是留下來用」的抉擇,讓里仁陷入兩難,最後在回到初衷思考「是在賣菜還是袋子?」後,認為蔬菜品質才是重點,因此即使第二代生質袋不甚完美,依然選擇採用。
「讓消費者改變的過程很不容易。」周瑜瑛說道,里仁發現消費者對於「透明」,或是能否看清楚購買的蔬果非常重視,而在與供應商討論下,里仁決定在推動永續的同時還要兼顧市場需求,催生第三代可堆肥生質袋的誕生。
可堆肥生質袋開發到第三代,從外觀比較可以發現,第三代包裝已經解決不夠透明和皺摺問題,兼顧永續和消費者需求。(謝承學攝)
第三代生質袋問世,3個月可完全分解為有機培養土
里仁在2021年底推出的第三代可堆肥生質袋,雖然原料與前兩代相同,成分皆為PLA、PBS、PBSA、PBAT等微生物愛吃、容易分解的原料,但為了改善透明度,調整配方中PLA的比例,改善前兩代不透明、皺摺多的問題,並獲得美國BPI和歐盟OK Compost可堆肥認證,放在土中經堆肥處理,3個月即可完全分解成有機質、二氧化碳和水。
另外,生質袋回收再利用後也可製成「可堆肥生質花盆」,在12個月後盆栽會開始逐漸分解,又可以再次回收至里仁門市,再次進行堆肥,達到大自然的永續價值。
2016年至今累計減少3800萬個塑膠包材!里仁盼帶動可堆肥生質材應用
其實不僅蔬果上的塑膠袋,里仁在織品、用品、食品等各品類,也攜手合作廠商從源頭進行改善,陸續減用塑膠包材。在外包裝上,改用紙或玻璃瓶裝,取消紙盒的塑膠淋膜與收縮膜、織品也不用塑膠套袋。產品配件上,則以紙環取代塑膠吊鉤、取消罐頭的塑膠蓋、不提供塑膠湯匙、吸管等。
同時里仁門市人員持續鼓勵消費者改變習慣,自備購物袋、購買裸裝蔬果、改用乾式設計的洗髮皂等來減少一次性的塑膠包材。2016年至今,里仁攜手廠商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已經累計減用超過3800萬個塑膠包材。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第一個由加拿大豆做成的「米豆米粉」!美味的背後是里仁與百年米粉廠永盛的20年緣分
▶由明膠、奈米黏土、黑胡椒精油乳液製成的環保包材!巴西科學家發明可食用可分解的新綠色塑膠
▶防水抗污自清潔的食物包裝!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以荷葉為靈感開發創新生物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