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隆集團董事長黃教漳從顧客需求開發新品,參考先進國家的經濟軌跡,再根據市場觀察提前部署,從機車製造,再到養樂多、冰品,最後是台隆手創館、松本清等零售服務業,台隆集團觸角包山包海,但實際上經營原理、本質是一致的。

採訪.撰文=齊立文、林庭安

上班時,可能會看到有人騎著台鈴(Suzuki)機車;中午休息時間,走進便利商店,冰品櫃裡的百吉冰品、明治冰淇淋,飲料櫃的養樂多;周末逛百貨公司,看見白綠招牌的手創館;還有近年來引進台灣的豬排店吉豚屋、藥妝店松本清……這些品牌,都跟台隆集團有關。

各個品牌看似毫無相關,其實都圍繞在生活所需

「雖然我們做很多行業,但這些行業都有相關。」在台隆集團董事長黃教漳眼中,他們服務的是同一群人。集團做的事,都是圍繞在這群人的生活所需,用不同產品滿足不同需求,「我們是跟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與需要因應變化,再把它延伸、壯大,企業才能永續經營。」

壯大的方法,是從小地方發想。黃教漳表示,事業中的所有突破與創新,都是根據顧客需求。2004年,他擔任台鈴機車董事長時,曾針對年輕族群做調查,發現大家最在意的是置物箱大小、起跑速度,這個站在消費者角度的開發,最終獲得大學生票選第一名。

從經營痛點挖掘出市場需求

除了從顧客需求開發新品,他也從經營痛點挖掘需求。1991年,家樂福來台北展店,由於訂貨量大與連鎖規模,冰品價格普遍被壓低。當時在百吉冰品工作的黃教漳不願意在一片紅海廝殺,不只拿下價格較高的日本明治冰淇淋代理權,更看好、談進當時為數尚少的便利超商通路,讓冰品市場走入不二價的藍海。

從機車製造,再到養樂多、冰品,最後是台隆手創館、松本清等零售服務業,集團觸角看似包山包海,但黃教漳認為,一開始覺得隔行如隔山,但很多經營原理、本質是一致的。

首先要滿足客戶。他會參考先進國家的經濟軌跡,再根據市場觀察提前部署,「任何生意都是先找出有哪些沒被滿足的需求。」再來,不做營運上的競爭,而是差異化競爭,「畢竟台灣不大,如果我們能做多一點,那我們就能壯大市場,讓更多人享用。」

做進入障礙高的行業,開發需求,再做深、做廣

Q:1950年台隆貿易行起家,70年來的經營之道?

A:一個維持70年的公司,特色就是去因應整個經濟、環境變化,以及客人的需求。我接手台隆之前,在日本養樂多公司做過推銷員,這是營業的最前端,要有同理心才能做好。你必須了解客人有沒有需求,如果有,你只要點到為止;如果沒有,但你還是想賣給他,就必須開發需求。

台隆的創業精神是即使失敗也無所謂,但一定要創新。這可以再細分成2個部分。首先,我們認為事業要長久,必須對夥伴、客人有誠信。我們跟幾乎所有夥伴都合作很久,輪胎快要100年、養樂多要60年、摩托車也快50年,我們不會隨便停掉一個事業,或是做不好就走人。不管好壞,大家一起承擔,他好的時候我學他,我好的時候他參考我,大家共存共榮。

再來是不斷突破。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說過,「你做容易的事,別人也覺得容易;你做進入障礙高的行業,別人就很難突破。」55年前,大家根本沒有保健食品的概念,我們就開始賣養樂多,推廣乳酸菌、益生菌,當然很艱辛,但我們看好它,覺得是長遠的事業。

Q:事業版圖橫跨製造、服務、食品業、創投,差異很大?

A:要成為百年公司,必須以穩健的腳步擴張,不能有太大的波浪。雖然我們做很多行業,但這些行業都有相關,也是跟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與不同的需要,再把它壯大、延伸。

簡單講,我們是2大事業群,一個是汽機車周邊,一個是食品與流通。我們希望做生意之外,也要能對台灣有幫助。選擇機車,是因為可以載貨、交通,是生財工具。從機車為核心,後來漸漸發展成汽車銷售的匯豐、普利司通輪胎。

再來是健康飲料,除了養樂多,我們又做了百吉冰品跟明治冰品,最終整合成食品流通。做流通的原因是,一開始養樂多是送到家裡,等到生活水平提高後,就變成便利商店、超市。從日本、美國的經驗來看,連鎖系統出現後,未來會是通路掛帥的時代,所以我們率先一步踏入服務業。

服務業選擇很多,但每進去一個行業,我們都會考慮到不要跟自己競爭,也不要跟自己的客人競爭,所以我們選擇類似服務業,但是走日用品的手創館。他們的共通點是,都有採購、都要賣給消費者,但不是賣食品。

企業永續經營的祕訣:順應變化、超前部署

Q:事業體多元,know-how不同?

A:一開始接觸會覺得隔行如隔山,但其實很多原理是一致的,生意就是東西賣得出去或是有人要;或者他可能要,但是他還不知道,我們叫開發、開拓。我的經營理念都是回到顧客,所以對我來說都是同樣的東西,但要自己體會、揣摩,不能體會的就不要做。冰品可以吃、手創館可以觀察店鋪、摩托車也是要自己騎。

第二是,要了解同業在做什麼。既然要做這行,就一定要有贏過別人的地方,不然就不要做。要了解變化,很多時候是你不知道的對手取代掉你,所以一定要超前,要比對手有更多嘗試、知識或經驗。

最後是,我覺得經營企業的目的是要持續壯大、獲利、永續發展,但它不必局限在某個產業,而是「台隆」這家公司一定要在,所以我們會跟著社會脈動的改變,一直精進、增加新的東西。

台灣企業大概分成2類,一是外銷,如電子、資通訊產業;一種是內需,我們選擇後者。如果只做台灣市場,市場不大,你必須戰戰兢兢、了解變化,一個是業界的變化,一個是消費者的變化。台灣有2000多萬人,我們傾向服務同樣一群客人,給他不同產品,就必須回到生活所需,盡量滿足他所有需求。

Q:如何掌握、甚至預測消費者需求?

A:超前部署這個詞好像是因應疫情出來的,但事實上企業本來就應該要超前部署。我們一直都提早規畫需求,幾乎都比市場來臨之前,提早5年、10年先做開發。比方說20年前台灣還不需要日本雜貨,我們就引進台隆手創館。

任何一個生意都是先找出有哪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我認為生意存在的要點是,你對客戶有沒有實質幫助,他有需求、你能滿足,雙贏的事情才維持得久。沒有人可以精確預測,但有很多數字可以參考,我們會參考先進國家的經濟軌跡,再加上一些調查數據、自己對台灣的觀察,最後做出判斷。

做台隆手創館,是因為有數據統計,當平均每人國民所得超過3000美元,超級市場會開始蓬勃發展;5000美元是便利商店;超過1萬美元是專門店。2000年的台灣幾乎什麼都有了,只差專門店,所以我們認為引進這樣的品牌會受歡迎。

開創新事業都是辛苦的,但我們比較喜歡做差異化的東西,就是麥可.波特說的,「不要做營運上的競爭,要做差異化的競爭。」不要做紅海市場,要做藍海。手創館完全具有差異化,因為那時候它沒有真正的對手,算是從零開始的開創。

台隆集團70年的「應變經營學」

(圖片來源:經理人提供)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根本:賣給有需求的顧客

Q:引進手創館,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怎麼摸索?

A:製造和服務本來就是一條龍,一個是上游,一個是下游,如果你能把前後都連貫起來、知道最終消費者是誰,就會變得更強。

從製造業轉到服務業,是因為看好服務業的發展會比製造業強大,而且養樂多雖然是食品製造,但它有一半是靠著「養樂多 lady」把商品送到客人手中,做的其實就是服務,所以服務業對我們來說不是完全陌生。

日本東急集團(Tokyu Group)成立東急手創館(Tokyu Hands)的初衷,是想做一個可以滿足人們房子裡生活起居需要的東西,雖然日本已經有東西可以參考,但台灣是他們首度進軍海外的夥伴,坦白講他們也沒有一套 SOP(標準作業程序)。

那時的日本東急手創館創辦人松尾英男只給我2個要求,一個是商品應有盡有,盡可能滿足客人需求;二是做好諮詢服務,因為擺了很多客人沒看過的東西,要教他使用。另外,會長認為零售業在地化很重要,所以在台灣以「台隆手創館」這個名稱經營,把台隆的企業文化融入手創館精神。

我們一開始的經營風格就跟日本不太一樣。日本的手創館都開獨立店,因為要很大一棟客人才想來,但我做了市場調查,發現台灣人重視方便、效率,離開捷運站,只願意走200公尺。最終,我們2001年在微風廣場開了第一間店中店,滿足台灣人講求方便、一次購足的需求。那時,微風也破例讓我們擁有一整層400坪的空間,第一個月就獲利。

跟日本夥伴的合作,也許一開始是引進他們的東西,但後來他們也從我們身上學到東西。夥伴本身就是要互相合作、參考資源。後來日本看我們做那麼好,就借鏡我們,把1000多坪的獨立店減半,開出100多坪的小坪數副品牌「hands be」。

Q:手創館20年來也不斷轉型?

A:做服務業的要跟著客人一起成長或超前部署。20年前大家可能沒看過手創館,但現在,台灣每年去日本的人次有4、500 萬人,這個境界跟20年前不一樣。日本已不再是陌生的地方,我們應該運用台灣人喜歡日本、了解日本的優勢,讓服務在地化,但賣的東西更原汁原味。

一個品牌的認知要持續改變。20年前手創館開在微風廣場是創舉,但商圈會慢慢位移。400坪的美麗華店就是新型態試驗區,加入了更多體驗專區,找外部廠商來做貨櫃屋快閃,也增加親子互動區;另一個是導入數位科技,OMO(線上合併線下)銷售、智慧型貨架、RFID技術等都在美麗華店驗證。

我們兼具傳統跟創新,傳統是指公司是有歷史的,但我們也希望用最新科技、數位來輔助公司快速成長。我們14年前就在談美麗華店了,等到商圈成熟才進入,整整談了10年才成功。

品牌精神也不能太錯亂,我們大概只有2種形態,一種是休閒型的美麗華店,空間夠大、應有盡有,慢慢服務你;另一個是流行性、都會型的復興館。2020年底,我們正式引進東急HANDS,在復興館成立「TOKYU HANDS台隆手創館」,這才是我們的精神,以賣「日本流行、適合台灣用的東西」為主,特別是2020年沒辦法去日本,我們又引進更多日本最流行的東西,真正回到20年前引進的初衷。

Q:傳統公司如何維持創新動能?

A:手創館的提案力是最到位的,因為它是用品,用品本身不會講話。從一進門,消費者就知道我們要推廣什麼;再往內走就是「端桌」,相當於提案桌。當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我們就以口罩為核心,思考人們戴上口罩後會衍生出什麼需求,延伸出周邊的提案,如眼妝用品。我們平均一家店有20個端桌,一周內要推出10個不同的提案。在找出客人想要的東西後,還必須做到3件事:一是要擺得讓人看了想買;二是必須說明得讓人想買;三是銷售、負責的同仁要說得讓人想買。

我很鼓勵大家發揮創意、盡可能發想,把創意放在端桌上,不斷更換,客人才不會覺得乏味。一開始都是我先提案,但沒人會回應,後來慢慢找到一些有很多想法的員工,讓他們當種子部隊。有些同仁一開始沒有這個習慣,可能會覺得有這個習慣有壞處,比方說會被主管認為為什麼意見那麼多,有可能是要看上面的人講話。所以要創造職場的氣氛、倫理,有貢獻、有能力的人讓他馬上有實質的回饋,組織不是大鍋飯,所有人都必須做出貢獻、付出心力。

黃教漳的管理講義
Do’s
1. 永遠要看壞不看好,那才是痛點的產生。
2. 即使失敗也無所謂,但一定要創新。
3. 做服務業要跟著客人一起成長,或是超前部署。

Don'ts
1. 不要跟自己競爭,也不要跟自己的客人競爭。
2. 不隨便停掉事業,他好的時候我學他;我好他參考我,大家共存共榮。
3. 不要做營運上的競爭,要做差異化的競爭。

台隆工業
創立於1963年,前身為1950年成立的「台隆貿易行」,早年以進口輪胎及機車生產銷售為主,1980年代起,以百吉、明治冰淇淋進入冰品市場。2000年起引進日本零售與食品通路,如台隆手創館、松本清、吉豚屋等,旗下事業體橫跨汽機車銷售及輪胎製造、食品零售與流通等產業,2019年營收461億元。

黃教漳
1961年生,日本上智大學經濟系畢業,擁有台大、政大EMBA雙碩士。從日本養樂多推銷員做起,曾任台隆食品事業部、台鈴董事長、台灣養樂多董事等。為台隆集團第三代,2009年接任董事長。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養樂多、松本清、明治冰淇淋,都由台隆集團引進台灣!董事長的「差異化經營學」

延伸閱讀
暴漲35萬會員、營收成長11%!拆解這一鍋的「有感行銷」方程式
麵包店賣滷味、速食店賣春捲?如何運用差異化創意留住顧客的心?
台灣麥當勞副總裁公開決策心法!如何用每個行銷策略打動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