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影響所及的是農林漁畜產業的發展,甚至影響到消費者。因此農委會現在於2021年12月就模擬了三大氣候核心情境,建立農林漁畜的調適策略,希望能降低農產品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損失。
整理=編輯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因應氣候變遷,設定氣溫上升1.5℃、農業可用水資源減少10%、災變天候增加等三大核心情境,研擬農、林、漁、畜產業調適策略與整合科技開發技術,相關研究成果於2021年12月將開始陸續以線上影片播出,今日特別精選分享農、林、漁、畜產業調適技術亮點成果,期待面對未來氣候挑戰,農民能及早應用技術落實於產業,以提高農業生產體系之韌性,穩定生產及維護糧食安全。
全球暖化逐加劇,農委會建立農、林、漁、畜四大產業調適策略
今年8月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發表第六次評估報告(AR6)已明確提出,未來全球將面臨暖化與水資源循環變異的問題,對於農業生產環境勢必有明顯影響,農委會指出,針對氣溫上升1.5℃、農業可用水資源減少10%、災變天候增加等設定三大核心情境,建立農、林、漁、畜調適策略,以強化農業生產韌性為主軸,導入跨機關合作與開發技術,以降低未來之影響。
氣候變遷雖為長期研究議題,但該所屬之農、林、漁、畜研發單位早已啟動不同階段之因應研究與技術推廣,農委會表示,會協助農民面對嚴峻的氣候變化仍保有穩定生產。該會自2020年起推動「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農業體系研究」計畫,整合農、林、漁、畜科技研發能量,投入農業調適技術之開發已有成果,將逐步推廣產業應用。
農委會結合氣象預測圖,剖析未來農業變化
農委會說明,本次發表的亮點成果,係運用氣象預測圖資透過科學方法,以模擬氣候變遷對農業生產的衝擊情境,剖析未來農業的變化,並分析2030年、2040年及2050年對產業的影響,提出產業調適之目標。另一方面,以氣溫上升1.5℃、農業可用水資源減少10%、災變天候增加等三大核心情境研發調適技術,應用目標包括重要農糧作物,如水稻、茶樹及敏感性果樹、蔬菜品項;林業則是針對防風林於強風危害下,開發監測技術提供調適管理資訊;水產部分則是優先建立養殖業面對強降雨之調適作為;畜產則以強化改善畜禽環境,以減少乳牛、肉牛及鵝之動物熱緊迫問題等,都已經導入科研量能,開發穩定生產的技術。
韌性農業逐漸擴大應用,可望達成穩定農業發展宗旨
氣候變遷是全球面對的問題,農委會強調,尤其農業生產環境與氣候息息相關,農業肩負糧食安全與生態維護的功能,更應及早研擬因應,並落實應用於產業生產與應變,才能為後代子孫維護農業生存的環境。本次亮點成果發表為「韌性農業」揭開序幕,後續將於「韌性農業計畫成果暨資訊交流平台」發表各項產業的系列主題:包括建置糧食安全及風險指標、農業生產逆境與有害生物發生之調適、農業氣象資訊加值與生產環境評估等科研成果影片,以讓全民瞭解,為打造韌性農業體系,農委會的科研試驗機構所推出的方法與應用成果,期降低農業災損、穩定農產品供給及品質,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
農委會研發耐高溫水稻亮點成果展現。(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供)
延伸閱讀
▶全台首次產官學結合 帶動台灣農產加工潮流 柚香膠原露、蕉魚片、香柚蜂蜜酒即日起在新東陽、誠品上架
▶昆蟲防治見成效!苗栗農改場以平腹小蜂防範荔枝椿象,農民有感收穫佳
▶鳳梨也能點綴室內空間?栽培簡易與多變葉色的「觀賞鳳梨」成居家擺設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