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許多人會直覺地認為無人商店會大幅降低日益高漲的人力成本。但據統計,目前無人商店還是需要至少10~15%的人力成本,因此無人服務不是重點,數據才是!
撰文 = 林玉婷
無人商店旋風吹起,2018年1月美國電商霸主Amazon在籌備一年餘後,「Amazon Go」正式對外營運;不同於Amazon的謹慎,中國無人商店的試驗性發展,在龐大資本推波助瀾下快速擴張,艾媒諮詢《2017中國無人零售商店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17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到人民幣389.4億元,2020年預計增長率可達281.3%。
全球這波「無人」熱,也延燒到台灣通路市場,2018年,7-Eleven、全家、OK超商都不約而同跨入「智慧型商店」領域,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搭配大數據分析,盼能促進服務升級。
亞尼克成為台灣第一個跨足智慧型通路的食品業者
2018年7月,甜點品牌亞尼克公司投資近6千萬的「亞尼克蛋糕提領站(YTM)」問世。這種無人智慧取物櫃(簡稱「智能櫃」)可以連結電子商務與物流的最後一哩路,尤其對於需冷藏的食品來說,能滿足消費者線上訂購、以彈性時間與地點線下取貨的需求,不用擔心因為無法配合傳統物流送貨時間而使產品變質。
不過食品業者自行開發智能櫃,雖說是在通路開發上的大躍進,但因為亞尼克目前販售的品項單一,消費情境單純,拓展實體店之外的通路供消費者方便取貨,其實也僅等同於將傳統自動販賣機模式再升級而已,對於「新零售」以大數據為驅動、通過新科技和用戶體驗升級、積極整合線上線下的願景來說,還有一段距離。
以人為本、數據分析、重構「人、貨、場」
新零售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數據驅動、重構人貨場」,簡單來說,「人」就是消費者、「貨」指的是商品、「場」即為銷售場域。隨著不同的市場階段變化,「人貨場」三者的關係隨時在變。早期物質短缺時代,「貨」的需求大於供給,任何產品都很容易賣出;傳統零售時代,物質極大化後,「場」的重要性躍然而上,通路逐漸強勢、品牌唯有爭取到黃金位置才能脫穎而出;如今來到新零售時代,以「人」為本,大數據就能幫助品牌和通路更了解消費者。
「無人」並不是通路革新的唯一重點 數據才是!
許多人認為無人商店的重點可大幅降低日益高漲的人力成本。但據統計,目前無人商店還是需要至少10~15%的人力成本,負責上架、盤點、進貨等。因此,無人服務不是重點,數據才是!無人商店未來的發展是希望可以運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記錄消費者行為。透過精準定位與後台大數據功能,即時備貨與補貨,提高物流倉儲與配送效率,最重要的是分析消費者喜好,即時調整上架品項與貨架位置,提升銷售績效。且藉由即時銷售數據和變化趨勢,能更精準開發出符合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新品,也能大幅降低開發與試驗成本。
食品業看待通路的角度:須從「寄生」轉為「共生」
這場以人為本的智慧新零售革命,對食品業的啟示是什麼?中國21世紀經濟研究院、艾瑞諮詢共同發表的《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指出,傳統的商業,是先有商品後有零售,至於為什麼是這個商品、為什麼在這裡賣,都取決於製造商對市場的「預測」,訊息不足時只能基於對市場的「猜測」。但未來零售對於商品創新,能讓製造商不再依賴過時的歷史經驗,而可以從零售商獲取即時的市場訊息,從商品設計環節開始精準把握市場脈搏。自建通路或自建電商平台實屬不易,以往食品業者銷售只能倚靠佈店廣的實體商店或流量大的電商平台通路,因此多數選擇「寄生」於通路之中,一般食品公司也多是向市調公司購買數據,以了解消費者對自身產品與競品的想法,再來修整產品營銷策略。但如今,智慧型通路累積的大數據能更有效幫助食品製造商更了解市場需求,縮短規劃期,通路也會更仰賴製造商生產出更符合銷售需求的商品,兩者將更趨向於「共生關係」。
食品業者不該置身事外 需擁抱消費者與市場 深度經營品牌粉絲
無人商店目前雖然受到各方關注,因為人還是有被服務的需求,所以多數預估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通路。但此銷售型態的發展也不完全是為了取代傳統通路,而是開拓了解消費者的新途徑。阿里雲研究中心2018年8月發表的《AI時代零售業的智能變革》白皮書也指出,在消費升級、資源充足、信息過載的時代,消費者採購決定更傾向於簡化傳統比較品質和售價的過程,回歸到品牌信任基礎。
面對通路的創新變革,食品業者應睜大眼睛觀察,無論是累積品牌信心存摺以成為通路選擇的上架商品,又或是積極與通路合作取得數據,甚至是投注心力發展智慧型通路,都不能不忽略「數據」的重要性,它將是帶領食品業直探消費者內心的黃金門票。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公司治理吊車尾,台灣食品業為什麼管不好?
▶寫好報告書就是業界模範生?台灣食品業CSR都用講的!
▶食品專業人才畢業後,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