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2年消費者更注重健康、產品功能、環境議題。將眼光放至全球,永續包裝、品牌透明度和升級不良食品已成為重要趨勢。
撰文=FoodBev Media
2021年12月29日,FoodBev Media發布了2022食品趨勢前5名。
FoodBev表示2022年,消費者除了更注重健康和功能,環境也成為關注焦點。從全球來看,永續包裝、品牌透明度和升級回收食品等已成為重要趨勢。
在環保、低碳的大環境下,全球食品行業哪些趨勢最熱門?世界各國品牌有哪些新動向和代表性案例?對此,我們將逐一進行解讀。
雀巢Maggi有機肉湯塊。(圖片來源:FBIF提供)
1、植物基、彈性素食主義
FoodBev認為,植物基食品可以說是2021年的最熱趨勢,而且很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
據彭博情報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294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620億美元。目前,不僅主流超市出現越來越多的植物基食品,非素食和素食公司也正在進入,提供植物性的肉製品和乳製品。
2020-2030年,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場規模將增長5倍。(圖片來源:FBIF提供)
2022年,麥當勞和Beyond Meat在英國部分地區推出植物肉漢堡McPlant,目標是在2022年佈局到全國。麥當勞表示,McPlant以及另一款基於豌豆蛋白的純素奶酪,已經醞釀了3年。
隨著植物基食品在味道、質地和外觀等方面不斷升級,在那些不想接受純素或完全素食的人的推動下,彈性素食主義的風潮將在2022年持續下去。
FBIF觀察到,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2021年11月公佈業績後,雖然不達預期,股價一度閃崩18%,但2021年以來,歐美植物肉市場依然可以用「火熱形容」,融資新聞不斷。
除了漢堡等主食,飲料、肉醬、調味品、甜品、零食等領域,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元的植物基產品。比如Kabocha Milk推出的這款南瓜奶,目前在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均有販售。
Kabocha milk南瓜奶。(圖片來源:FBIF提供)
中國植物肉市場如今看起來「遇冷」,但各大企業仍在持續推進佈局,紛紛建工廠、布渠道,發力方向也普遍一致:開發新品、改進植物肉口感、降低成本和售價。
據FBIF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植物基領域披露的融資有17起,其中植物奶佔了一半左右。
OATLY、植物標籤、oatoat、六養等植物奶新品牌獲得不同程度關注。另外,OATLY自有品牌的燕麥冰淇淋也在中國長期出售。
OATLY在中國上市的燕麥冰淇淋。(圖片來源:FBIF提供)
近日,可口可樂分別在天貓、京東和抖音上線了「植白說」旗艦店,售賣植物基飲料產品,包括旗下不同品牌的燕麥乳、椰子汁、原味豆奶和甄谷說穀物飲品等。
植白說燕麥奶。(圖片來源:FBIF提供)
可口可樂中國表示,其全資子公司粗糧王2021年積極拓展品類,基本完成了燕麥、椰子等多個植物基子品類的新品規劃。
2、細胞培養肉
人造肉除了大家熟悉的植物肉外,還有實驗室培育的細胞肉。其營養、口感、烹飪方式都與真肉一致,克服了植物肉「不夠像肉」的缺陷。與動物肉相比,細胞肉能節約99%的土地和96%的水。
食研匯此前曾報導,Good Food Institute數據顯示,全球細胞肉領域在2020年共獲得超過3.6億美元的資金,2021年更是急速增長,前6個月的投資就已超過3.6億美元。2021年的部分融資事件有:
Eat Just籌集1.7億美元,以支持GoodMeat細胞培養肉部門的擴張,並準備進入美國市場;
總部位於以色列的Aleph Farms完成了1.05億美元B輪融資,以推動牛排培養肉的大規模商業化;
海鮮食品也有。2021年4月,Cultural Decadence完成160萬美元種子前融資,將爭取在北美生產出第一個細胞培養龍蝦肉。
目前,細胞肉尚未進入大規模消費市場。不過,監管和商業化方面都已有突破性進展,許多公司計劃在2022年推出人造肉產品,預計會受到彈性素食者、注重環保的消費者的歡迎。
細胞培養的牛肉產品。(圖片來源:FBIF提供)
相比歐美市場,中國細胞肉行業還處於萌芽階段。
2020年,南京周子未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獲得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這是中國的第一家「細胞培養肉」企業。
2022年,周子未來宣布再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用於完善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建設細胞培養肉產品的中試生產線。
在中國,牛肉、羊肉等肉類價格高,消費量遠不及發達國家。據商務部數據,2018年中國人均牛肉消費僅5.7公斤,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期美國高達37.8公斤。細胞肉如果取得商業化突破,或許可以大大降低高端肉的消費成本,給肉製品市場帶來許多新可能。
3、碳中和食品
FoodBev表示,2021年許多大型食品公司設定了「減碳」目標,有部分承諾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比如,自11月以來,Nando's一直在抵消其餐廳和供應鏈中的所有排放,以便每家餐廳,所有餐點、外賣和醬汁瓶都達到碳中和,公司承諾到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
瑪氏承諾,到2023年,所有在英國、愛爾蘭和加拿大銷售的瑪氏巧克力棒,都將實現碳中和。
2021年初,裘德宣布已實現碳負排放,稱是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英國冰淇淋品牌。
啤酒商也加入減碳行列
此前,百威英博在英國試點生產500萬瓶百威「超低碳」 鋁罐。其使用一種新的惰性陽極鋁技術,並利用可再生電力生產,碳足跡比普通鋁罐低95%。
啤酒品牌科羅娜此前也推出過一款新品,在易拉罐的蓋子和底部均加了一層螺旋圈,消費者只需要將易拉罐垂直相互擰緊,就可以直接帶著走。不但節約了塑料包裝袋,也增加了趣味性。
科羅娜推出的Fit Pack易拉罐包裝。(圖片來源:FBIF提供)
食品從研發、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的層層環節,每個環節均會產生溫室氣體。而90%以上的碳排放主要來自間接排放,包括原料、採購、包裝和物流等環節。
2020年9月,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表示,在2030年前抵達碳排放高峰,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被正式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不少中國食品企業也加入減碳行列
比如喜茶,在2020年開始在門店提供聚乳酸(PLA)吸管,原料來自於植物澱粉和蔗糖,除了易降解,相比紙吸管體驗更佳,因此迅速在其他茶飲品牌中普及開來。
喜茶門店裡的PLA吸管(左)和紙吸管(右)。(圖片來源:FBIF提供)
比如蒙牛,在聖牧有機草場中實現糞便還田,以回收和再利用糞便中的甲烷,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的沙漠有機循環產業鏈。
包裝上,蒙牛主要常溫及低溫產品全面使用PP環保周轉箱,比傳統瓦楞紙箱減少57.5%碳足跡,每年可節約7.8萬噸原紙、減少樹木砍伐206萬棵,減少168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4、生態標籤
FoodBev指出,國外一些品牌已經採取措施為其包裝增加生態影響評級。比如由Foundation Earth創建的環境評分,已出現在Finnebrogue、The Good Little Company、Mighty ML.K等品牌產品的包裝上。
Foundation Earth是一個獨立非營利組織,旨在發布食品包裝正面環境評分,使消費者根據可持續性進行購買選擇。它基於產品的碳足跡、用水量、水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定出A+(好)到G(差)多個等級。
2022年,英國食品生產商Finnebrogue為29個產品線增加了環境評分,包括旗下英國最大培根品牌Naked和The Good Little Company品牌,將環境評分、代表環保程度的交通燈樣式添加到包裝正面。
Finnebrogue旗下培根品牌Naked,在產品包裝上添加環境評分等標籤。(圖片來源:FBIF提供)
可口可樂、三得利等國際巨頭,在2021年也相繼推出了可回收的PET瓶型。
Pentawards近日發布的2021-2022食品包裝趨勢中,也將永續性列為一大趨勢。比如絕對伏特加設計出的紙瓶原型,由57%的木纖維和43%的回收PET製成。
絕對伏特加產品的紙瓶原型。(圖片來源:FBIF提供)
5、升級不良食品
根據WRAP的一項研究,2018年英國產生了952萬噸食物垃圾,排放了25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解決食物浪費將成為新品牌和現有品牌的首要任務,許多新產品將延續2022年的趨勢,推出更多升級回收食品。
比如美國品牌Spudsy,將原本因為形狀、大小或顏色缺陷將被填埋的紅薯,製作成零食。
美國乾果品牌Rind Snacks,開發出各種果乾產品,在採購和乾燥過程中使用再回收的水果原料,同時盡可能保留營養豐富的果皮。該品牌稱2021年已幫助從垃圾掩埋場轉移了超過12萬磅的可食用果皮,並製定了2022年的目標:回收利用100萬磅果皮。
Rind Snacks柑橘乾果產品。(圖片來源:FBIF提供)
如使用利樂包裝的台灣義美食品,其新品高纖全豆豆奶,是將擁有豐富膳食纖維、但原本被當做殘料的豆渣,與豆奶充分融合研發得出。
除食品原料,包裝也可成為回收的一部分!
比如3頓半的塑料迷你咖啡杯,造型獨特,深受喜愛,很多人甚至喝完都不捨得扔。2020年底,三頓半在其公眾號發布了一項「第三季返航計劃」,用於回收咖啡空殼,每年開展兩次。
用戶在小程序預約後,在指定的開放日前往具體返航點,以空殼兌換主題物資,回收的空殼也將再利用製成生活周邊產品。
通過這類策劃,品牌既實現了環保、循環利用的理念,還增添了趣味性,有效提高用戶互動和忠誠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ID:FoodInnovation),編輯為Dodo,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原標題為:2022全球食品五大趨勢出爐!誰將成為下一個“弄潮兒”?】
延伸閱讀
▶2021全球乳品企業20強出爐!法國「Lactalis」擊退瑞士「雀巢」榮登世界第一
▶以知識取勝,保護與建立品牌信任是未來企業發展趨勢!
▶食品飲料新品創新趨勢:不能「酶」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