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完篝火節(Bonfire Day)後,英國將全面進入聖誕節的準備氣氛。嚴謹的英國人絕對不能輕忽平安夜晚餐和聖誕蛋糕,不少家庭已經開始企畫、甚至提前製作年底的聖誕大餐,一點也不誇張。令人感嘆的是這項企畫,並非全英國家庭都能付諸實行。
英國儲所信託(The Trussell Trust)至2000年成立至今,在全英國各社區設立了共425家食物銀行(Foodbank);只要透過英國國家健保系統(醫師)判定居民健康狀況、由社會福利機構審核家庭經濟情形,符合申請者,便能收取食物銀行提供的食物。
根據儲所信託至2015年4月到9月的統計,提供了全英國506,369份一次三天份的緊急需求食品(Three Day Emergency Food Supplies),比起去年同期間還多了13,728份;而今年的專門提供給孩童的緊急需求食品,就佔了185,218份。數據計算顯示,平均申請者半年內使用了1.7次的食物銀行緊急需求食品,換算之下,今年有298,000英國人民申請這項緊急食物供給,甚至一年比一年需求還高,還不包括未申請、迫切需要的人民、街友。
英國最「忙碌」的食物銀行,是位在北方紐卡索(Newcastle)的「尊者彼得堂」(Venerable Bede Church)食物銀行,近兩年來,平均每週必須提供兩噸到四噸的糧食,仍然無法提供半數申請者每日基本熱量所需。
都是誰在使用食物銀行呢?——「特殊情況型」、「老顧客型」
經理麥可·尼克森(Michael Nixon)透過交易系統分析,尊者彼得堂食物銀行的申請者客戶主要分成兩種類型:「特殊情況型」(The one-offs)以及「老顧客型」(The regulars)。
「食物銀行期望能協助到飲食情況最糟糕的人,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某些特殊情況型的申請者,像是無法預警的帳單、車子壞掉、親人生病需要照顧等等情況,生活、經濟突然陷入窘境的人。」
其中讓尼克森感到驚訝的情形,則是申請者的就業情況。「我們許多客戶的薪資所得遠低於最低薪資,數據無法統計,因為有很多都是所謂的『黑工』,平均時薪只有2.5鎊(截至2015年11月最低時薪為6.7鎊),根本是變向的奴工。」
「老顧客型」,是交易中最常見的客戶類型。「佔這類型的客戶,有80%的人往來低於五次,而有46%的人雖然只申請過一次,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些建議、問候,也許就能改善生活情況。」不過最讓尼克森擔憂的,則是剩下的20%。「他們可能度日如年,生活機能的不便,隨時可能會搞垮他們。所以最重要的,是去接觸這20%的人,因為很基本的一點小幫助,就可能成為他們翻身的機會。」
「再多的電腦技能訓練,只會讓他們更社會邊緣化」
「很多人以為申請者大多是新住民,實際上絕大部份都是我們紐卡索的居民。」「他們字不識幾個、甚至完全不識字,政府提供再多的電腦技能課程並不合適,不出席又會留下不良記錄,這樣的無限循環,只會將他們推向更無助的深淵。」
「待他們像人,給他們希望與自尊」
尼克森服務的食物銀行與許多慈善單位合作,邀請他們入駐在同一棟辦公機構,有職業訓練師、房貸或住屋諮詢師、或是社會福利顧問等等,讓只要接受超過三週糧食交易的客戶,不必像多頭馬車四處求助無門,在同一個地方就可以接受更直接、有效率的幫助。「這些客戶都可能只是陷入一時的困境,只需要和他們說說話、給一點建議,也許他們的下一週就會變得不一樣。」
食物銀行的食物來源?
英國各地的食物銀行時常相互協助,只要有存貨過多的一方,會運送到需要的食物銀行。不過,最主要仰賴來源,依靠熱心居民、企業與慈善機構。
居民捐獻超市購買的生活必須品
尊者彼得堂食物銀行30%的食物,是由紐卡索居民主動捐獻——在超級市場購物結帳後,將要捐獻的食物,放在出口的捐獻籃。
連鎖企業與慈善機構
紐卡索起家的連鎖烘培業者Greggs對當地的食物銀行相當友善,食物銀行的箱型車在固定時間會出現在Greggs,收集前五天剩下的烘培食品;淘汰掉冷藏食品或三明治,留下較可以保存的麵包、糕點或餅乾;位在當地的格威格市場(Grainger Market)另一家連鎖烘培坊The French Oven,或是食品業者Warburtons,都會將剩餘的產品固定提供給食物銀行。
英國龍頭連鎖超市之一的特益購(TESCO),成為今年英國首例,與各地的慈善機購「FoodShare」合作,提供剩餘庫存食品,最終補給食物銀行協助人民、減少食物浪費。特益購也是手機應用程式「FoodCloud」的首位使用者,讓特益購各店經理能即時通知,有哪些剩餘庫存產品,以便利FoodShare就近取貨。
今年聖誕節不再那麼難過
甚至從11月23日~12月5日,上述慈善機購將與全英國特益購合作,居民可在就近特益購主動捐獻購買品項,讓社區需要幫助的居民,也一起度過寒冬時節、慶祝團聚的聖誕佳節。
減少食物浪費與環境保護,永遠不嫌晚
此舉也讓其他英國連鎖超市效法,面對超剩的庫存產品,特益購競爭對手「Co-Operative」連鎖超市,也與FoodShare合作。森寶利(Sainsbury)超市則早在去年夏天,研發完成利用廚餘發電技術,成為英國首座自發電力的超市。特別一提的是,在紐卡索的「神奇帽子咖啡廳」(The Magic Hat Café),仰賴老闆在城裡四處尋找仍然良好的剩餘產品,食材帶回店裡料理後,菜單上並沒有價格,全依客人對菜色自由心證,想給多少就給多少(Pay As You Feel)——期待消費者體會與理解,那些原來準備要被丟掉的食材的價值。
英國人的「廚餘戰役」
有鑑於英國人一年得浪費幾百萬噸的食物,在物慾橫流的當代、進步發達的英國,卻仍然有1300萬的英國人三餐不濟,英國BBC在今年十月推出了「廚餘戰役」(War On Waste),特別企畫節目(持續進行中),由廚師休·費恩利(Hugh Fearnley)主持,不僅帶領觀眾進入超市,一起檢視消費者推車裡的食材、了解英國的回收系統可以做到如何精細、民眾如何利用家裡冰箱省錢又環保,官方網站上,甚至還有許多利用快過期的食物再製造出美味料理,這項戰役,必須仰賴全民一起投入,才能真正落實環保、對抗貧窮帶來的健康問題。
引用來源:
1.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Newcastle food bank which is one of the UK's busiest
2.UK foodbank use still at record levels as hunger remains major concern for low income families
3.Help feed people in need this Christmas
4.Magic Hat Cafe
5.Venerable Bede
6.Tesco food giveaway and story behind it
7.Hugh’s war on w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