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咖啡是一種發酵食品,咖啡在處理過程中會發酵,一種是在有氧氣的環境下進行的好氧發酵,另一種是在沒有氧氣下進行的厭氧發酵,而發酵產生的「人工風味」,會影響感官品評。

撰文=堀口俊英(日本精品咖啡協會理事)

咖啡是一種發酵食品

大家似乎不太知道咖啡也是一種發酵食品,咖啡在處理過程中會發酵,其中一種是好氧發酵(Aerobic Fermentation),是在有氧環境中可生存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發酵;另外一種是厭氧發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是在沒有氧氣下可生存微生物所引起的發酵。對咖啡的風味來說,採取哪一種發酵方式,都是相當重要的挑戰。

善用發酵作用創造特殊風味

咖啡櫻桃採收後,受到產地的酵母與其他微生物的影響,放置一天就會產生發酵味。這種臭味有部分會轉移到種子上,變成感官品評的瑕疵味,因此採收下來的的咖啡櫻桃必須在當天晚上去除果肉等,謹慎管理。但是,也有人從「有效利用酵母」的角度出發,進行各種不同的嘗試,例如讓咖啡櫻桃經過厭氧發酵,產生不同以往的風味等。

只要把咖啡當成發酵食品,善加利用發酵作用的想法也就變得很合理,但也大幅改變了原有的價值觀,因此也有人質疑這些方法真的健全嗎?最大的問題點在於,以人工方式製造特殊風味,會使得產地風土與品種等的概念失去意義。

以下列舉幾項類似厭氧發酵的例子:

1、把咖啡櫻桃裝進密封容器(相當於汽油桶的大小),從氣閥抽掉空氣,等酵母自然增加後,進入乾燥步驟。這是最普遍的作法,不過酵母的種類等缺乏分析,因此風味也缺乏穩定性,再加上準備大型容器有困難度,因此無法量產。

裝著咖啡櫻桃的發酵容器。(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在密封容器內進行發酵的咖啡櫻桃,是以人工的方式產生特殊風味。(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2、在密封容器內,加入用咖啡櫻桃培養的酵母。

3、在密封容器內,有時也會加入附著在咖啡櫻桃之外的其他酵母(麵包酵母等),也有人添加酵母之外的乳酸菌等。過多的人力干涉,使咖啡變成了二次加工食品。

4、模仿葡萄酒的「二氧化碳浸漬法(Carbonic Maceration)」,在容器內充填二氧化碳,利用酵素促進發酵。

5、透過稱為「雙重厭氧發酵(Double Fermentation)」的方法,在無氧環境下讓酵母發生酒精發酵,隨後再加入乳酸菌。

6、其他更多不同的方法,例如加入熱帶水果或肉桂等香料,或加入酒石酸、葡萄酒酵母等,什麼情況都有。除了這些之外,世界各地也開始嘗試各種方法,想要製造出風味與眾不同的咖啡。

厭氧發酵咖啡的初步評價

厭氧發酵是全新的處理法,但是在評價的好壞上尚未達成共識。我個人認為,給予評價的人,必須先充分了解傳統處理法的風味,才能夠對這種新方式發表意見。因此一開始必須先正確認識水洗豆與日曬豆的風味差異,才能夠了解咖啡的風味。

我分別以2019~2020年、2020~2021年、2021~2022年採收、來自10國以上產地的厭氧發酵豆進行試飲。優質咖啡豆的酸味柔和且有甜味,但也不少帶有乙醇味、酒精發酵味。以酒來形容的話,傳統日曬豆是紅酒風味,厭氧發酵豆感受到的更類似威士忌或蘭姆酒這類的風味。

過度人為的厭氧發酵法一旦普及,不但會使得咖啡變成二次加工食品,也擔心民眾會因此而忽略了咖啡風味的本質。我認為咖啡產地有義務要制定相關規則或標示處理法。

下表是我針對巴西卡杜艾品種厭氧發酵豆,利用SCA杯測法的感官品評及電子舌檢測的結果。樣本有4種,分別是在太陽下曝曬7天的日曬豆、在真空水槽裡發酵的厭氧發酵豆、注入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浸漬豆,以及利用「雙重厭氧發酵法」加工再加入乳酸菌的咖啡豆。與卡杜拉品種的好氧發酵豆相比,厭氧發酵豆、二氧化碳浸漬豆皆有些微的發酵味;雙重厭氧發酵豆有強烈的酒精發酵味,所以得分不高。

將4種不同方法處理的咖啡豆,以水分、pH值、總酸度、脂質與SCA杯測評分法進行評估,以厭氧發酵法和日曬法處理的咖啡豆會是精品咖啡。(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內容來源:《教父級精品咖啡聖經》,幸福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種植咖啡豆也是一門學問!如何控制病蟲害、遮蔭和發酵加工以避免影響風味?
酸、苦、甜、澀、香!咖啡為什麼能有這麼豐富的味道?
日曬、水洗、半水洗、蜜處理⋯咖啡豆處理法為什麼這麼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