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薩利亞創辦人正垣泰彥認為,「不是因為好吃所以賣得出去,而是要做能賣得出去的美味料理」,店家不能只想著自家東西很好吃,這將會是悲劇的開始,因為當生意不好時,就只會怪客人不好、景氣不好,而不會正視自己真正的問題。
撰文=李仁毅(專業廣告行銷領域跨界工作者)
二戰剛結束的1946年,正垣泰彥出生於兵庫縣,求學期間一直是他人眼中的超級問題兒童,高中時還差點被退學,幸好有恩師的庇佑才得以順利畢業。1964年,他考上東京理科大學,專攻理論物理學,當時的他一邊念書,一邊在新宿的大眾食堂打工洗盤子,當接近大學畢業、大家都開始找工作時,泰彥卻對打工的同伴說「我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
之後泰彥到千葉縣「市川市」的西餐廳「薩利亞(Saizeriya)」打工,表現甚獲店老闆的肯定,於是在泰彥還在唸大4的1967年時,老闆將這家店讓給了泰彥,泰彥透過借款取得資金,自此擁有了一家17坪大、38個座位的餐廳。然而開店之後,生意清淡不說,7個月後竟然還因為地方混混在店內幹架打翻爐子,店面竟然給燒掉了!此時的義彥沮喪不已,但還是打起精神,重新檢視自己的事業,到處探訪美食,並鎖定義大利料理與中華料理。經過分析思考,他判斷既美味又健康的義大利料理最有可為,為此還特地跑去義大利的「MARIANO」餐廳實地觀摩。
1968年,泰彥從大學畢業,同時也將餐廳改裝,從西餐廳變成了義大利餐廳,重新開張再出發,但客人還是不來,於是泰彥打出了5折優惠,客人還是不來⋯⋯怎麼辦呢?泰彥決定「那就打3折吧!」於是瞬間餐廳從門可羅雀的景象,變成要排隊2小時才能吃得到的大熱門店,泰彥因此找到他「低價美味」的販售之道。
只是賣這麼低的價格,不要說獲利了,連薪水都快發不出來,於是泰彥進一步鎖定「效率與降低成本」,以及「開設連鎖店擴大營運規模」的方向進行調整,在1973年成立「株式會社Marianne」,店數也飛躍成長,1992年公司更名為「株式會社Saizeriya」,1999年股票上市。
泰彥對餐飲事業的想法是「不是因為好吃所以賣得出去,而是要做能賣得出去的美味料理」,店家不能只想著自家東西很好吃,這將會是悲劇的開始,因為當生意不好時,就只會怪客人不好、景氣不好,而不會正視自己真正的問題。在今天,全亞洲已有超過1千家的薩利亞餐廳,每年造訪薩利亞的客人超過1億人次,並自2008年起進入台灣,而直到今日,薩利亞的員工每年仍會回到義大利的「MARIANO」餐廳參訪,以銘記薩利亞餐廳的原點。順便說明,「Saizeriya」名稱語源是義大利話「梔子花」,花語為「幸福的人」與「傳送喜悅」。
延伸閱讀
▶ 第一次加盟就上手?聽聽專家怎麼說
▶ 不能不知的管理學! MIT創業專家告訴你食農新創6大要點
▶ 為什麼義大利麵要裝在黑色的盤子裡?
內容來源=《原來如此!日本經典品牌誕生物語》,河景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