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食力》2024「團購經驗大調查」,有過團購經驗的人近9成會跟團買食品。跟團誘因不外乎價格、便利性、滿足新鮮感。在社群平台興起下,團購市場更加熱烈,食品更是團購的入門款。
採訪=巫芷玲、郝致琪
撰文=林玉婷
明明台灣的零售通路網絡已經相當密集,電商和外送平台的服務也很便利,為什麼團購型態仍然歷久不衰?從調查中發現吸引消費者跟團的誘因不外乎價格、便利性、滿足新鮮感,「為什麼會想跟團購物」問題的前三名為:價格比其他優惠(75.9%)、跟團比自己買更方便(46.1%)、可以小批量購買想嘗試的產品(39.7%)。且進一步分析曾經團購的商品,有89.8%有團購經驗的人曾經團購食物,排行前三名的食物類型為零食(63.8%)、冷凍調理食品(49.8%)、生鮮肉品(26.5%)。
食品為什麼適合走入團購市場?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觀察,「高頻與體驗性強的商品,例如食品與飲料、保養品、化妝品最適合團購,因為這類商品具有低忠誠度,消費者喜歡嘗試新產品,也依賴他人推薦。」另外「標準化產品,例如冷凍食品,因其價格透明且品質穩定,更易於在團購中進行大規模銷售。」
高需求和低門檻的食品 讓消費者容易入手
協助零食和飲品品牌經營團購市場營運與銷售的澄策顧問有限公司顧問楊智鈞表示,食品具有高需求與低購買門檻,是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剛性需求,且購買決策的門檻相對較低。例如,一款新口味的零食或節慶限定的糕點,往往能吸引消費者因好奇心而購買試吃。與高單價的商品相比,食品的價格通常較親民,更容易促使消費者衝動購買。
對團購主來說 食品也是容易入門的銷售選擇
旗下有百名團購主的耐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彭思齊(雪倫老師),從自身開團經驗中分享,食品(尤其是冷凍品和季節性產品)是入門團購商品,回購率高,且保健食品毛利較高、需求穩定。個人最佳銷售成績前3名品項就是「食品、保健品、生鮮」,每一檔都能達到百萬元以上的銷售佳績。
彭思齊認為食品團購商品走向兩極化發展,一種是更小更便宜、一種是大氣高端、適合送禮。 「我都會鼓勵旗下的團媽要把握三節的商機,銷售量絕對超過日常食品。」因為年節的需求穩定存在、溝通成本低、消費量又大,只要事先幫消費者挑好禮盒或年菜,自然就能讓消費者好入手。
彭思齊認為雖然團購市場規模在疫情後需求回落、消費者回到實體消費,但是只要團購主與粉絲建立起信任關係,長期下來粉絲的忠誠度會更高,且團購作為人性中「抱團取暖」的延伸模式,它的底層邏輯不會改變,認為團購仍將持續存在,特別是在食品和保健品領域。
「沙棘汁」是彭思齊保健品類別團購中的長銷品,幾乎每個月都開團且每團銷售幾十萬元,有別於一次性嘗試,保健品因為固定食用所以回購率好。(張偉明攝)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想精準切入食品團購市場、打造銷售新渠道?先掌握選品和定價策略
▶開團數越多越好嗎?「食好鬥相報」的人性結合團購模式怎麼操作?
▶近9成消費者曾團購、近4成每月都跟團!飲食團購吸引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