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高雄市彌陀區原本就有漁村產業人口高齡化的發展困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船班與銷售銳減。為此高雄市海洋局為漁港做了產地整合,也配合智能養殖設備的導入、漁電共生的政策,為彌陀漁業的轉型,找到了契機。

採訪·撰文=張語屏

彌陀漁港以早上開市、拍賣做為漁民工作的尾聲。通常近海漁業的漁船約在傍晚5點出海,隔日清晨4點前回港,緊接著5點45分,便準時在漁會開市拍賣。彌陀漁會總幹事林子清表示,彌陀漁港的早市和梓官區下午拍賣市場的不同,在於彌陀漁港的早市拍賣,可以給漁民較好的漁價。

彌陀漁港清晨拍賣市場價格稍好 但人力作業成本高

「早市魚價好,源自於承銷人買了漁獲可以賣去早上市場與下午市場共兩市,就會比只能賣一市的下午拍賣市場價格好。」

然而對漁會來說,因為必須快速結束拍賣讓承銷人趕緊送去其他市場,清晨的拍賣時間就會很短,林子清說明,為了有效率,漁會需要釋出更多人力協助拍賣,人力成本就會比較高。

受新冠疫情衝擊整體漁業產量 漁港整合與初級加工廠與冷鏈整建成為要務

自2020年開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漁船必須減少班次,加上民眾也減少外出採買,衝擊了整體漁產銷售狀況,因此主要輔導漁會的高雄市海洋局,對於漁港作業的轉型視為重要工作。

高雄市海洋局副局長黃登福表示,海洋局整合高雄5個漁會及魚市場,包含興達港區漁會、永安區漁會、彌陀區漁會、梓官區漁會、林園區漁會及岡山魚市場,2022年開始也針對需求,協助增設冷凍設備與搭建冷鏈系統,讓原本現撈的漁獲與集中的魚產,透過初級加工處理,立即冰凍保鮮,提升從養殖端、生產、儲藏及運輸等環節產品穩定,調節漁獲,平穩魚價。

彌陀區漁會在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的初級處理去鱗、去腮、去內臟程序後的漁獲,從圖中小洞口送進預冷室。拍攝時為結束加工後的清潔狀況。(張語屏攝)

漁獲預冷後會立刻送進零下40度的冷凍室,以保持安全新鮮。(張語屏攝)

高雄養殖魚塭較分散 漁業要轉型需集中產區、改善基礎建設

對於漁村產業轉型,黃登福表示,高雄養殖產量與產值佔全國第5,但考量高雄的養殖魚塭較分散,必須考慮漁場中通道的便捷性、淨排水渠道的疏通、穩定的水量等水土資源,海洋局因此劃設了5處養殖漁業生產區與1處魚塭集中區,總面積為1887公頃,而彌陀區漁業生產區為137公頃。

另外彌陀未納入養殖漁業生產區的沿海養殖魚塭範圍約有416公頃,海洋局說明,已向漁業署爭取經費,持續調整規劃設置生產區。對集中的生產區,改善養殖排水、養殖道路,每年不定期針對水產飼料與養殖物抽驗,建立良好的生產環境和食安把關。

即使北高雄有相鄰的漁港與漁市,但是否足以形成像東京築地市場的產地拍賣與特色市集模式?林子清對此表示,「高雄的漁港比較分散,考量人口集中的問題,需要有規模銷售量,因此若真的要有像築地漁市場的模式,北部縣市更為適合,產地吞吐量大,消費人口也足夠。」

然而談起地方漁業轉型,林子清熱情滿腔,正值中壯年的年紀的他特別疼惜年輕人,希望能為在地青年爭取更多機會與資源。

彌陀區漁會總幹事林子清為彌陀在地人,盼所做之事能提供養殖漁青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張語屏攝)

增建漁會冷凍設備改善加工環境 為漁獲分級降低漁損、提高產值

即使地方居於相對劣勢,林子清耐心與地方居民漁民建立好關係,也逐漸爭取到中央與地方資源挹注,彌陀漁會在2018年左右建立初級加工廠,包含冷藏冷凍空間,2022年也增加乾溼分離的冷氣室包裝廠房,召集許多年輕員工進駐,提供當地青年工作機會。

林子清對於以往漁民漁貨一到就只能進拍賣市場,少了分級概念感到可惜。他說,有了初級加工廠,就能提前收魚並做加工處理、做分級商品,抑制魚價崩盤狀況、減少漁民損失。

以AI智能與綠色能源為養殖產業找到新出路

面齡產地高齡化、技術人才不足,加上缺工與氣候衝擊影響養殖收成,黃登福表示,在水產養殖需求趨勢下,如何提高水產養殖的質與量,導入智慧養殖設備及技術,以提升養殖環境及產業競爭力,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而配合中央能源轉型政策,高雄市海洋局也於2021年成立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以永安區、彌陀區與梓官區優先推動漁電共生總面積達約2145公頃,將陸續導入智慧養殖與漁電共生,將推動綠能養殖,為養殖產業找出新價值。

在彌陀區漁會旁的南寮海岸光廊公園中庭,提供電子支付的自動販賣機,商品以在地冷凍虱目魚、鱸魚等水產品為主。(張語屏攝)

漁電共生對養殖青年的助益 讓土地解放、增加承租機會

林子清認為,針對漁電共生的優點部份,是能解放長年來未能出租的土地給需要的養殖青年。

「有許多公有地看似能出租,但公有地裡有私有地,而私有地的土地持有者的地目,對不上國家記錄的地號,在地目不清楚情況下,往往就只能空在那裡。」林子清表示,因為漁電共生的政策,經濟部能源局會針對土地持有狀況與生態影響做土地的爬梳與優先順序的安排。

為漁民把關合適光電業者

林子清進一步表示,因為釋放出來的土地,會由光電業者來承租,而他們需要有產量與產值的漁民來承租管理,對有理想抱負的養殖青年,為養殖青年找到契機,增加了可租到養殖地的機會,甚至有機會受到光電業者的投資。

「而漁會在一開始,會站在第3方的角色來協助兩方,對於養殖漁民,要能找到有足夠規模且具公信力的光電業者,幫助漁民提供與說明漁電政策資訊,也隨時監督光電業者。當漁民舉證有爭議時,漁會永遠站在漁民這邊。」林子清說,建議漁民與光電業者在簽約之前了解完備資訊,若已與光電業者談妥事實,也要能勇於承擔責任。

對於在地導入智慧養殖與漁電共生,是成為吸引人才回流的方式,為此更需要輔導年輕人投入養殖產業,有平台和肯帶領的前輩,才能培育養殖人才,養殖產業才能永續傳承。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創業機會】把養殖「傳統產業」變成「傳承產業」!百大漁青張博仁成立漁人隊、打造漁創客基地
【食魚教育】讓孩子從吃魚、懂魚到愛魚 彌陀養殖漁業才有未來
【地方困境】近山靠海也擁有史前古文明!高雄彌陀漁村為何仍面臨產業與觀光發展受限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