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2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對於手搖飲業者來說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價差5元的變化,萬波島嶼紅茶創辦人張庭偉表示從更遠大的2030年全面禁塑目標來看,如何能更細緻地規劃政策執行的面向,才是政府、品牌、消費者三方可以達成執行效果最好的方式。

採訪⋅撰文=李依文

「我們理解環保必須推行,也是全人類的責任,但我們需要更透明了解執政內容。」萬波島嶼紅茶創辦人張庭偉認真地說,對於擁有全台90家門市的他來説,即使完全認同2022年7月1日由環保署頒布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執行目的,卻認為有更多溝通空間,能讓法令、業者、消費者間取得更好的循環與平衡。

萬波表示,自法令正式實施後而今的1個月左右時間,自備杯的比例約莫成長4倍,看得出折扣對於消費者具有吸引力,但確切能夠多深植消費習慣還需要長期觀察。此外,背後對於手搖飲品牌的影響其實遠比想像的更深遠。

萬波島嶼紅茶創辦人張庭偉認為減塑是全球趨勢,台灣法令推進確實需要產業共同努力,然而如何更透明細緻的規劃法令進程與推行細節,是執行是否能徹底很重要的關鍵。(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積極配合推行法令是業者責任,張庭偉:政策需要的是更「細緻化」

張庭偉,作為2018年創立的年輕手搖飲「萬波島嶼紅茶」品牌經營者,打造出來的品牌形象新穎同時更與台灣地緣連結性強,他對於與群體溝通、尋求共識交流很有感,「全球暖化、海洋污染嚴重,消費者意識提升下,餐飲業絕對有責任。」談到意識,他直言這不僅僅是政策要執行,而是如何細緻化地去考量到每一個細節,才是讓政策真正內化並進而改變消費行為的關鍵。

「時間排程、執行範圍能不能更具體?」他拋出許多品牌面對法令從頒布到正式執行的時間,讓品牌執行政令下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去克服的疑惑:「我們當然願意,也有責任積極配合,但執行的貼合度需要更細緻的規範。」

手搖飲產業主打複合式飲品 減塑卻僅限以茶飲咖啡為底?

他舉例,萬波的品牌定位原先就是希望貼近台灣人生活,因此在飲料選擇上除了常見的茶飲外,清爽綠豆沙、楊枝甘露、傳統豆花配料等,對於消費者早已是不陌生的特別飲品選擇,但在本次《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法令的定義範圍中,是以茶、咖啡等液體為基底,另外加入配料的話,自備環保杯應折5塊;至於複合式飲品,例如豆花、綠豆沙等則不在規範範圍,業者可以不給予折扣,但萬波卻選擇全數給予5元折扣,張庭偉有自己的想法與考量。

「我們不想消費者來萬波消費卻帶有困惑,畢竟是服務業,再加上減塑是好事,自然會給消費者折扣回饋。」他語氣中沒有絲毫無奈或不悅,而是期望法令能夠更接地氣地去考量現實情況,對於品牌來說,每個上門的客人買的不僅僅是飲料,而是品牌服務體驗,過程中若是體驗不佳,負面反應也絕對是加諸在品牌端而非法令。

此外,台灣現在複合式經營的手搖飲品牌更是不在少數,「政策、業者、消費者三方不應該因為一件好事,而產生矛盾。」畢竟減塑才是最大目標,他簡單拉出各面向立場,法令頒佈、品牌配合、消費者參與,順暢溝通很重要。

絕對願意配合減塑 但是政策上路前需要因應時間

目前環保政策是一路朝「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目標來走,這表示業者必須找出替代杯具方案。

「對於大型連鎖品牌來說,需要執行的工程更大。」他接著說,以一次性杯材使用來說,萬波全台90家門市的塑膠杯使用量龐大可想而知,為了要確保營運無阻,背後的供應鏈必須穩固、安全,也就是說這些材料都是需要提前預估用量、訂製,才能在第一線使用不會有斷材的可能。

對於各地方政府也有不同的限塑進度,「我們沒有太多反應時間,下訂的杯材也只能重新盤點、調度使用狀況。」張庭偉訴說的是整個手搖飲產業共同面臨的現實難題。不管是地方自治禁令,又或者假設哪天塑料杯真的全面禁用,若沒有提早妥善的溝通,這些全新尚未使用的塑料杯也只能淪落報廢一途,這又是另一個變項塑膠廢棄物產生的可能,這也絕對是品牌與政府都不樂見的情況。

而對於民眾最好奇的5元折扣被誰吸收?雖說環保署給品牌自由選擇要額外加價或是內扣價格的選擇,成本結構說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事,張庭偉目前卻選擇全數由品牌自行吸收,並直言:「除非成本真扛不住才有可能會調整售價,否則不應該因為新令頒布而影響到消費體驗。」雖然受影響,但這同時也是萬波展現願意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的誠意。

不只法令,產業結構、消費行為改變都是影響

現下很多餐飲業都在歷經轉變,更別說外送平台在台灣迅速崛起,對於手搖飲品牌的影響更是深刻,語氣間逐漸透露擔憂與急迫的他説:「2030年若真的要全面禁塑,這其中的每一步又該怎麼做?」進一步分析來看,萬波近乎3成訂單來自外送,使用成長率明顯,從台灣人愛喝手搖飲的飲食習慣,加上不斷擴張的門店數,這份擔憂並不算來的太早。

「自備杯最大的改變就是SOP的操作。」中華民國物流協會包裝技術顧問講師許呈湧談到手搖飲業者面臨的狀況表示,從接單到製作飲料講求的無非是品質化的操作,當消費者帶來形體不一的自備杯時,對於操作上講求精準的手搖飲產業來說,絕對會造成影響。

「怎麼樣讓風味、體驗不受影響是品牌很重要的使命。」許呈湧說。張庭偉則表示,杯子口徑大小、容量若是不合用,都需要仰賴前端服務人員額外與消費者溝通,「環保杯畢竟是花樣百出,我們必須要接受這樣的挑戰。」他笑說,標準化的控制只能額外準備有刻量度的杯子確保品質口味。聽似只是多出一個小步驟,但從點單貼杯的方式、杯子在檯面上的排列、額外添加的步驟等,硬生生地就是破壞的原有的操作模式,「有些業者甚至表示會花2倍以上的時間去『客製』這些需求」許呈湧感嘆道。

手搖飲製作流程講究標準化操作,所有的飲品從前期的開發配方,到實際上線成為菜單上的選擇,都需要經過設計與不斷地調整,更需要門店端的人員反覆練習熟悉操作才能在門店端提供穩定的服務品質。(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因為無法預測客人帶到門市端的自備杯是什麼型態,萬波選擇額外多出一個製作步驟,就是用刻度量杯來製作後再倒入自備杯,以控制品質。(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自備杯的口徑大小也會影響到操作的容易性,自備杯型態,髒杯也可能影響到作業衛生環境。(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從品牌形象、行銷層面上能討論的面向又更多。好比「回饋給消費者的促銷方式也絕對會受到影響。」張庭偉細細舉例,不管是買1送1,第2杯是否要自備杯,又或是第2杯半價,折扣上是否還要再給予折扣5元,都是需要重新再商量應對的對策。此外,要說手搖飲是台灣人寫進基因裡的飲食文化也不為過,卻也正是因為這樣消費市場有著龐大的需求量,一杯杯承裝爽口的飲品、多樣化的配料選擇,透過透明的塑膠飲料杯一覽無遺,飲料杯不僅是承裝的容器,對於手搖飲來說更是最好的溝通包裝材料。

「飲料都被遮起來,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大的影響。」張庭偉無奈笑說,萬波過去的產品美學形象強烈,層層堆疊不同的原料呈現多層次美感,更是社群間轉發最好的行銷擴散方式,手搖飲產業的特殊美學文化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正在發生改變的絕對不會只有法令,後面所帶來一連串的變化都是可預想的產業轉變,如何轉型存活,轉而成為品牌需要內化的經營方針。

當全面禁塑是終極目標,全人類都有責任

「若淨塑這件事是終極目標,產業絕對都願意配合也有責任,但是要怎麼走,需要更透明化的溝通。」張庭偉道出品牌禁塑目標的使命。「我們這一輩,是沒有被教育過要自備杯子的。」張庭偉退一步用自身經驗來分析,過往任何地方都沒有使用自備杯的習慣,目前消費市場並沒有被灌輸或養成此習慣,是推行政策最難的地方。

「滾動性調整,是疫情下學到、不能再更熟悉的詞。」張庭偉雖然輕鬆笑著分享經營心得,言語間卻帶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考驗,從病毒所帶來大環境數不清的挑戰,供應鏈不穩定、原物料暴漲、缺工...3年間發生的種種無不使人開始反思,在這樣的思緒之下強化的念想,也逐漸演變成追求健康、永續經營、環境環保等議題,受困境下所提昇的意識也因此被鞏固。

談到2030年全面禁塑這個更遠大的目標,張庭偉想得很遠:「紙杯淋膜需要回收嗎?或是紙杯還能使用嗎?又或者說飲料的上層封膜該怎麼辦?」 他嘴裡細數未來可能發生的改變,張庭偉不改一貫的作風,更透露萬波的永續執行方向將會發展出貼合品牌形象的作為,是他的下一個品牌經營目標。

萬波島嶼紅茶創辦人張庭偉認為,消費者需要養成從小未接觸過的自帶環保杯使用習慣,需要時間的催化,短期要看到顯著成效有困難度。(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作業台上看似不太合群的自備杯是2022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後,手搖飲業者必須在製作上克服脫離SOP操作的現況。(圖片來源:萬波島嶼紅茶提供)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減塑不該只看業者成本 環保署:最大環境利益才是重點
環保杯新制上路 真的能成功改變台灣一次性飲料杯消費習慣嗎?
各國減塑政策制度大對照!獎勵折扣跟加價負擔 哪個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