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由《食力》發起的「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公布22縣市排名,其中由花蓮縣再次拿下排行總冠軍,與嘉義縣、台東縣、嘉義市、宜蘭縣蟬聯食育力五星城市,高雄市則首次擠身五星榜單,更是六都中唯一入選的五星城市。六都中除了台中市,排名皆較2021年上升。
撰文=謝承學
繼《食力》於2021年發起全台首次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盤點22縣市食育推廣現況,作為各縣市政府在第一線推動時的參考,而2022年4月19日《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後,常年苦於缺少法源依據的食育變得不只是「應該做」而是「必須做」,在法規第4條明定6大方針包含「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為食育推廣擬定了大方向,但22縣市準備好正式推動了嗎?從「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花蓮縣再次拿下排行總冠軍,而2021年普遍表現不佳的六都,除了台中市之外,整體表現都有上升,若從進步幅度來看,高雄市進步9名居全台之首,而屏東縣和金門縣分別上升6、7名居次,連江縣則連續兩年被評為最後1名。
四大構面共43項客觀指標 更全面性涵括食育推廣範圍
過去因為沒有法源,食育的定義範疇並不明確,為了讓全台22縣市的食育作為有共同指標可以檢視,《食力》參考全球最有系統化推動食育的日本《食育基本法》及4次食育推進基本計畫(2006~2025年),擬定四大構面「農業與環境、教育與文化、健康與營養、食安與衛生」共34項客觀指標,再輔以22縣市民網路問卷,更與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合作進行食育推廣滿意度調查,以6成客觀指標加上4成主觀推廣滿意度調查進行評比,於2021年6月屬於台灣的第一次全國性食育推動調查。
在2022年的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除了更新原本34項指標的最新數據,為了讓客觀數據更完整涵蓋食育範疇,分別在「農業與環境」、「教育與文化」、「健康與營養」、「食安與衛生」新增了2、2、4、1項數據,包含強調資源循環的永續校園、校園午餐大賽的獲獎數、代表各縣市民眾對於健康重視程度的規律運動人口比例,以及代表各縣市對全民食安重視程度的確實實施追蹤追溯之餐飲業者比例等,總指標數提升至43個,讓評比結果更能實際反映各縣市在各種面向的努力。
花蓮、台東、宜蘭、嘉義縣市 蟬聯五星城市
在綜合客觀指標和主觀民調評分後,2022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由花蓮縣蟬聯總排名冠軍,爾後依次為嘉義縣、台東縣、嘉義市、宜蘭縣,這五個縣市同是2021年的五星城市,但是除了花蓮穩坐第一之外,其他縣市互有進退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第6名高雄市,不僅是六都中首個入選五星縣市,總排名上升9名的高雄市,更是22縣市中相較2021年進步最多名次的縣市。
雖然從五星城市的排名來看,在食育推廣上,全台22縣市中仍舊是由花蓮縣、嘉義縣、台東縣、嘉義市、宜蘭縣這5個縣市在食育推廣上有較多資源的發揮、並且也有展現出成果,並在民眾、營養師滿意度上整體表現較佳,但仍可以觀察到除了屹立不搖的花蓮縣和維持第3的台東縣外,其他名次皆有所消長,從非常接近的總分來看,要入選五星縣市甚至要提升排名,在客觀指標的每一項和民調上都必須有良好的表現。以宜蘭縣為例,在加權比重較大的「教育與文化」分項中從分項冠軍掉到第13名,成為總排名滑落3名的關鍵,顯示每個五星縣市除了要有各自強項,其他部分也必須至少維持,若是退步可能就會影響總排名,畢竟五星城市就是代表該縣市在食育上的均衡發展。
花蓮靠長年推廣 有機種植面積比例第一再奪分項冠軍
在本次的評比中,花蓮縣自2021年後再次蟬聯「農業與環境」冠軍,除了「3章1Q實行程度」的部分維持2021年表現,以98.19%的實行率維持全台第4名,另外花蓮縣也在多年有機農業推廣下表現十分亮眼,在「有機農業種植面積比例」為全國第1,奠定花蓮縣在「農業與環境」二連霸的底氣,而且在2022年新增且加權1.5的環境指標「低碳社區銅銀村里數佔比」中,花蓮縣以26%排名全台第5,鞏固其冠軍地位。
六都普遍排名提升 高雄市躍升五星縣市
而在2022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的另一個看點則是六都的排名普遍提升。在2021年的調查中,若將總排名分成六都和非六都來看,六都中居首位的是桃園市、但也僅排在第9名,而居於六都末位的則是第18名的新北市。
而相較2021年表現均不佳,此次六都排名除了台中市不升反降、退步4名掉到第17名之外,其他五都均進步,高雄市更是以總分為174.17分達到第6名、躍升為五星縣市,相較2021年進步9名。綜觀來看,高雄市表現最亮眼的部分為民調,從2021年的第17名進步到第8名,代表高雄市在近一年的食育推動上讓民眾和營養師相對有感,也順利成為2022年的五星縣市。
事實上,外界許多人認為農業縣市比較容易推動食農教育,但事實並非如此。《食力》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時,他表示都會型城市的民眾對於「吃得健不健康、營不營養」更加重視,如果能藉由食農教育讓消費者知道如何均衡飲食、選擇在地農產的好處,在推廣上絕對是更加容易,再加上都會區是主要農產消費市場,對於台灣在地農業的支持力道會更大。
六都相較其他縣市在市政預算、教育資源上更豐富,但對於食育的重視度以往則由各市政府斟酌,在2022年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六都相較2021年更重視食育,相信在《食農教育法》通過下,全國都必須依法推動食育下,六都更沒有落於人後的理由。
離島就是食育弱勢?連江縣連兩年墊底但金門縣進步7名
至於2021年評比為22縣市中唯一一星縣市的連江縣,在本次的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依然獲得最後一名,在加權比重相對大的「農業與環境」和「教育與文化」指標皆不佳,民調表現更是22縣市最差。
雖然離島資源相較本島縣市稀缺,但食育的核心理念中包含「發展地方特色推廣」,這並不是連續2年墊底的理由,再者,在本次調查中,連江縣在「健康與營養」中包含國中小學童過瘦過重比等4項數據均拒絕提供,反映其對於食育的消極態度。反觀其他離島縣市來看,澎湖縣排名與2021年相同,然而,金門縣卻是一舉進步7名,是全台進步幅度僅次於高雄市的縣市。儘管金門縣大幅進步下只有位在中段的第13名,但由此可見離島縣市並非無法推廣食育,而是取決於地方政府對於食育的重視程度。
法規通過將賦予全台食育發展方向 食育不只是知識更是素養
隨著《食農教育法》通過,在法規中已明定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要設置食農教育推動會,制定推動計畫並執行,而先前被詬病的預算不足和人才培訓問題,也預期能在法規通過後獲得更多資源挹注,食農教育人才培訓和認證制度也將隨著相關子法訂定變得制度化,對此,在《食力》採訪各五星縣市長時,大多都對於專法通過表達認同,並認為能確立台灣食育推動方向,也積極表示將盤點縣市資源,對應法規要求來做更系統化的推動。
雖然台灣從此刻起,食育有了定義、多了規範,但不代表將會是狹隘或限縮,而是讓原先就在該領域耕耘的各界有了更明確的努力方向,同時也鼓勵更多人投入台灣食育推廣,最重要的是,食育的價值不會因此改變,而是藉此讓各界看到食育的重要性。「食育不只是知識更是素養。」唯有跳脫食育是知識教育的框架,將食育作為生活素養來培養,才能真正如同《食農教育法》所說「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將食育的種子確實種在全體國民心中,培養全民食育力、成為台灣的新國力。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從每次的消費選擇關懷土地!花蓮連霸農業環境冠軍 屏東宜蘭大躍進
▶全台3分之2縣市校園營養師超負荷!教育文化榜單大洗牌 台南市奪冠
▶台灣近3成小學生過胖!懂擇食還要會運動 台北市榮登全台健康營養模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