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花蓮縣農業政策的積極推動展現了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在農業處長陳淑雯的領導下,注重友善耕作與有機專區法制化,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與市場競爭力,展現了地方政府致力於農業發展的決心與行動。
撰文=食力企劃
2022年甫上任的花蓮縣農業處長陳淑雯,是全台灣最年輕的女性農業首長,畢業於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班,曾擔任過國科會助理,以及兩屆立法院法案助理,旋即擔任花蓮縣府秘書,協助辦理花蓮縣農業處各項專案計畫,逐步累積經驗,受到縣長與民眾青睞。
陳淑雯處長上任以來花蓮遇到地震、颱風,除了積極協助災後重建外,也大力推動友善農業相關事務,任內花蓮縣府獲得有機多樣性獎、舉辦食農博覽會成為各地效仿的活動、有機專區法制化成為第一個落實具體政策的縣市。陳淑雯表示:「綠色有機農產的推動有賴於農民們的認同與辛勤耕耘,花蓮長期致力土地友善與綠色永續,有機及友善耕作農地加總達3,447公頃,高居全國之冠,且已陸續取得有機食品或友善耕作認證。」
花蓮縣農業處處長陳淑雯帶領縣府團隊訪問在地社區,協助推動有機專區法制化相關政策。(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
友善耕作加農業技術傳承 轉型升級邁向有機永續企業
花蓮縣內腹地90%皆為森林,農業用地僅佔8%,好山好水且物產豐饒,但因地理位置導致交通運輸的成本相對提高,縣府積極推動農產品精緻化與有機農業成為重要方向。
因此30年前便開始推動無毒農業,多年來轉型有成,從北至南不乏已傳承至第三代的家族,位在吉安主要種植木耳與秀珍菇的「菇德農場」、以蜆精聞名世界的「立川漁場」、在北回歸線附近經營超過一甲子的「公主咖啡」,南區則有堅持有機種植金針已超過三十年的「德森有機農莊」,在在都顯示花蓮的有機農業正持續向下扎根並且正在努力成長茁壯。
農民在第一線努力耕種,縣府的大力協助才能成為邁向國際的永續企業,徐榛蔚表示「縣府積極統整地方設施設備的需求,近3年已向中央爭取有機農機及溫網室預算逾新台幣6,500萬及施型農業補助新台幣1,078萬;2024年另專案申請有機冷鏈冷藏設備新台幣990萬元以補助有機秧苗場設備新台幣380萬。」
推動產品精緻化 由一級產業發展成三級、六級產業
花蓮縣也透過舉辦首屆「醬醬好」活動等宣傳活動,鼓勵在地店家運用花蓮豐富的食材山蘇、刺蔥、蕗蕎、金針、馬告、山苦瓜、油菊花、泥火山豆腐等,透過專業與創意發想,共同創造屬於「花蓮味」的醬料商機。
花蓮縣政府也積極協助在地農產品從一級轉型成三級,從包裝輔導增加產品的價值,至協助前往海內外商展,打造通路,也透過六級化發展,串連縣內五大休閒農業區讓更多人到花蓮旅遊進而推動農業收入,如夏天的西瓜與秋天的文旦柚都是知名的季節性農作物。
花蓮縣政府提供一級產業轉型三級產業之輔導,協助在地品牌優化包裝品牌設計。(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提供)
接軌「碳費」新趨勢 花蓮朝「淨零排放」路徑穩健前行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台灣在2021年訂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且新增對排放源徵收碳費之法源基礎。徐榛蔚與陳淑雯也專程遠赴南華大學跟時任農委會有機農業大使陳世雄教授請益,如何以永續農業土坵栽培法來回收再利用成為有機肥並對抗全球暖化。
陳淑雯承襲徐榛蔚的人本思考,將永續概念帶入農業中,希望未來花蓮縣能大力發展食農教育,讓大眾都能親自執鏟挖土栽種青花菜、青蔥、九層塔等多樣菜苗,體驗土坵栽培法與生態動力農法,使友善生態的耕種模式開枝散葉,為後代子孫保留永續健康的生活環境。
花蓮縣長徐榛蔚(左三)與農業處處長陳淑雯(左二),與學者就有機農業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借鏡學界技術提升花蓮農產競爭力。(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縣政府 廣告】
延伸閱讀
▶【食聞】有機種植「先苦後甘」!淺草堂投入山苦瓜加工造就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