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截至2018年5月全世界僅有台灣立法強制全國校園午餐禁止使用基改食品。日本校園午餐則由地方政府或給食中心(為供應給鄰近學校中餐的公營中央廚房)自行決定是否使用基改;英國則同樣由地方決定是否採用基改食材。至於最重視社會福利、全世界第一個全國免費校園午餐的芬蘭,則並未禁止使用基改食品。

撰文=黃毓棻

基因改造指的是將外來的遺傳物質轉移至生物體或細胞內,改造了生物體原有的基因。由於基因改造並非自然所能發生的,必須由人為控制,因此對於安全性、生態影響等多方面的問題仍持續有所爭議。在2014年的一次倡議行動,成功推動基因改造食材退出校園,最終讓學生的午餐餐盤裡不再有基因改造食材的出現。究竟這項政策,有沒有道理?又有哪些因素參雜其中?

巧妙的時機點 讓基因改造食材得以全面退出校園

究竟基因改造食材如何成功退出校園?這個政策的推動選擇了巧妙的時機實行,因而成功。2014年9月,民間團體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推出了「要求九合一地方公職選舉候選人簽署基改食材退出校園午餐承諾書」,以當年度的9合1選舉作為反對基因改造食材的推力,要求候選人承諾基因改造食材退出校園午餐,成為候選人政見之一。

最終這項倡議獲得166位候選人的支持,其中有81位當選,包含台北市市長柯文哲、高雄市市長陳菊、桃園市市長鄭文燦、台中市市長林佳龍等人。同時因為政策之承諾,各縣市亦推出不同的鼓勵方案,包含於契約中鼓勵使用非基因改造食材、每週補助非基改費用等,後續推動修法之工作也更為順利。最終,於2015年12月14日三讀通過學校衛生法之修正,於第23條第2項中新增「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此後,校園午餐再也不能使用基因改造食材。

該條文新增修正的預設立場是:基改食品對健康威脅甚鉅,校園午餐是學童發育期最重要的營養來源,因此國家有責任確保校園午餐安全無虞,因此要求基改食品全面退出學校。

然而,基改真的對健康威脅甚鉅嗎?

基因改造食材真的是學童的健康大敵嗎?

基改食品是否對環境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支持派與反對派持續各執一詞,許多科學證據指出,食用基改食物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且所有經核准之基改作物皆須經過嚴謹的毒理測試、田間測試等試驗,確保基改作物對於環境、人體健康無影響及危害。雖然爭議至今仍未平息,但若以科學實證之數據來看,基改食品的危害程度,或許不若修正理由所宣稱的重大。

平心而論,若以1日3餐計,每週吃5次校園午餐,其實僅佔總餐數的23.8%,少於4分之1,且菜單設計時也並非會每天都將黃豆、玉米製品選入,因此在安全性來看,基因改造食材是否真會如修法理由所敘述的「對學童健康威脅甚鉅」,仍有待商榷。校園午餐禁止基改食品的議題,作為政治宣傳與拉攏民意的效果,或許是大於實際的降低食品風險功能。

強制學童午餐禁用基改食品 台灣創世界先例

截至2018年5月,全世界僅有台灣以直接立法方式,強制全國校園午餐禁止使用基改食品。同樣與台灣倚賴進口黃豆的日本,校園午餐是否使用基改食品,則交由地方政府或給食中心(為供應給鄰近學校中餐的公營中央廚房)自行決定,而非由中央施行法規;英國則同樣由地方決定是否採用基改食材。至於最重視社會福利、全世界第一個全國免費校園午餐的芬蘭,則並未禁止使用基改食品。

在行為能力尚在發展中的學童時期,直接實行全面不使用基改食品的政策,看似是簡便又照顧學童安全的決定。然而,基改作物與食品實則充斥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基改食品真的有安全疑慮,政府要保障國民安全,是否應該是全面禁止、而不只是禁止進校園而已。以立法的方式將校園午餐排除,僅是將生活中餐食的一部分直接隔絕基改,在未隔絕的部分政府則沒有任何的著力之處。

基改既已充斥生活,在農業上也有一定程度之功能與用途,更應該由教育面著手,由多方管道進行教育,讓學童有機會學習辨別基改的優缺點,看似容易的禁止,實則讓政府及教育單位輕放了應負的教育義務與責任,也讓學童損失了解食農科技的機會。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餐費=品質=美味?校園午餐的難解方程式
【成本爭議】餐費凍漲又凹加菜?貪小便宜是得利還是害到自己的孩子?
【美味爭議】學校午餐就是難吃?其實政府從未正視過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