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從食藥署歷年抽驗不合格結果統計,瞭解購買年節食品哪些類別需要多加留意?

撰文=陳韻竹

農曆新年將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全台年貨大街、大賣場、傳統市場等營業場所販售之年節食品進行稽查及抽驗,食藥署表示至105年1月24日止,共計抽驗1,238件終有48件不符合規定,平均合格率為96.1%。

歷年年節食品稽查抽驗共有以下八大類,今年則增加糖果、餅乾食品之抽驗,主要針對防腐劑、漂白劑、甜味劑、亞硝酸鹽、微生物等項目進行檢驗:
1.豆製品:豆乾、豆腐、調味豆乾產品等
2.米濕製品:粿、年糕、發糕、蘿蔔糕等
3.堅果加工類食品:花生、瓜子、開心果等
4.水產乾製品:蝦米、干貝及魷魚絲等
5.肉加工品:香腸、臘肉、肉乾等
6.脫水蔬菜:金針、筍乾等
7.醃漬蔬菜:菜脯、酸菜等
8.蜜餞食品:金棗、橄欖、水果乾等

本次抽驗不合格率最高16.7%為脫水蔬菜產品,包含金針、竹笙、筍乾等食品,違規情形為漂白劑超標與標示不合格,其次醃漬蔬菜與蜜餞產品不合格率則為次高,違規原因醃漬蔬菜為防腐劑及漂白劑超標,蜜餞產品則是甜味劑超標及標示不合格。

根據食藥署提供2013~2016年年節食品抽驗結果統計,可知道脫水蔬菜抽驗不合格歷年皆為第一,且不合格率高於其他類食品甚多,另外醃漬蔬菜雖於2015年不合格率有明顯下降,但仍屬不合格率偏高的,民眾在購買這兩類食品時應多留意。

食藥署則呼籲消費者購買年節食品時,儘量選擇完整包裝的食品,並注意產品包裝之品名、內容物、食品添加物名稱、有效日期、營養標示及製造廠商等,避免挑選色澤過於鮮豔、有刺鼻味、非自然原味之產品;購買後儘早食用完畢,未食用完應妥善保存,以確保產品新鮮及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