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創全國之先。率先推動「校園食安-除四菌、勤 洗手、保食安」政策,除依法規定廚工每年至少接受1次健康檢查外,自106年起加碼,供應臺北市營養午餐餐盒業者於學期前自主管理採檢廚工糞便檢體,檢驗4種常見食品中毒菌,並加強宣導如廁後、製作餐食前手部清潔作業。
撰文=張越評
為加強校園餐盒食安管理,臺北市衛生局及臺北市餐盒公會領先全國首創食安新政策,除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食品從業人員每年至少接受1次例行健康檢查之外,自本學期起臺北市餐盒業者承諾自主採檢廚工糞便檢體,加碼進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及志賀氏桿菌等4種細菌檢驗,並加強宣導勤洗手以維食安,避免業者於製作餐盒時挾帶細菌導致餐盒污染及校園細菌性食品中毒發生。
臺北市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104年食品中毒案件統計,有52%食品中毒案件都是由細菌引起食品中毒案件由細菌引起,其中又有72%細菌性食品中毒是因為食用受到仙人掌桿食品中毒因食用受到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志賀氏桿菌污染的食品而導致;另依據攝食場所分析,食品中毒案件有15%都發發生在學校中,學童、學生等患者數高達41%,顯示學校食品中毒影響範圍大。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則表示,106年1月因市內發生1件營養午餐食品中毒案件,臺北市政府「食安績效指標」由滿分5分綠燈轉換為3分黃燈,顯示校園食安管理應更上層樓,因此率先全國輔導臺北市餐盒業者於每學期前主動檢驗廚工糞便檢體至少1次,並於106年2月6日預公告「餐盒食品工廠應申請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認證標章」,藉以強化業者自主管理的動力。
在臺北市衛生局輔導及台北市餐盒公會主動配合下,本學期市內11家餐盒業者共348位員工的檢驗已經完成,其中28位廚工初檢陽性,針對檢出之廚工第一時刻調離廚房作業第一線,經追蹤複檢未檢出後始同意職務復位,並規劃未來納入《學校營養午餐採購契約》,一旦有檢出致病菌的廚工即立刻調離食品作業,監測健康情形,於追蹤糞便檢體不帶病原菌後始能復工。
對於預防食品中毒,臺北市餐盒食品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表示,餐盒公會及餐盒業者曾與衛生局共同召開廚工管理升級討論會,儘管廚工體檢增列將讓業者整體增加32萬元經費成本,但業者方也認同與其將經費用於後續追查,預先管理會是讓資源更聚焦的做法。
於「除4菌 勤洗手 保食安」新政策推行後,深獲好評,臺北市衛生局於3月24日接受新北市餐盒公會帶領8家餐盒業者主動來訪,表明會員有供應臺北市營養午餐的8家業者,共計1012位廚工願意自主篩檢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及志賀氏桿菌等4種常見食品中毒菌,3月27日遞交食安承諾書給臺北市衛生局黃世傑局長,承諾於今年4月底以前完成全面篩檢,共同為臺北市校園食安把關。
本文章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安週專案委託報導,食力媒體執行,但確保不干預新聞取材與內容獨立性。
延伸閱讀: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兇手:微生物汙染
▶嗶嗶!澳洲媽媽幫小孩帶錯午餐收到警告單?
▶每次抽驗超標都是它!大腸桿菌很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