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預估,2050年全球糧食產量必須增加60%才能養活全世界的人口。為了達成增產目標,採取各種多元的農業技術來改善農業經營勢在必行。

撰文=張家穎

10月16日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創立的日期,而FAO也將這個日子定為「世界糧食日」。2016年的世界糧食日主題為「氣候在變化,糧食和農業也在變化」,強調在氣溫不斷升高、天災日益頻繁,而世界人口又持續成長的情況下,農業及糧食供應系統必須要有更強的抗災力、生產力和永續性。而善用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正是達成目標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科技化的農業經營,世界各地的農民得以在提升產量的同時,也兼顧環境與土地。

種植玉米和大豆的美國農夫Leon Corzine是家族農場的第五代經營者,該農場自1874年便開始經營,其家族箴言是「將更好的農場傳給下一代」。Corzine說明,提供農產品時能夠兼顧農場及環境的方式即是善用科技,透過新科技的應用,他得以使用更少的資源來生產更多的農作物。過去十年來,他已成功提升農產產量至4成以上,且客戶對於產品的品質也更為滿意。

Corzine表示,他在2000年左右開始使用抗嘉磷塞大豆,因而得以將田間雜草管理得更好,也大幅減少了「整地」工作。而原本駕駛「整地機」所須消耗的燃料,也因此減少了3成以上。同時,Corzine也在他的農場裡觀察到比起往年,有更多昆蟲、鳥類在農場裡共生。「透過新科技的幫忙,我們得以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也發現更多蚯蚓等益蟲喜歡我們的土壤。」Corzine說。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種植辣椒與棉花的印度農民Narra Muralikrishna表示,使用殺蟲劑使他的產量有顯著提升,「我們得以提供給孩子更好的食物、衣服,以及教育」。在國際組織CropLife的訓練下,他也採用費洛蒙陷阱等生物防治法,「我們以前會噴灑殺蟲劑25至30次,現在只噴15次左右。」除此之外,在改善灌溉和施肥管理技術之後,他的土地也更加肥沃了。

根據FAO預估,2050年全球糧食產量必須增加60%才能養活全世界的人口,而氣候變遷卻對這個目標帶來更大的挑戰。目前世界共通的趨勢便是試圖利用各種不同的農業科技互相妥善搭配,希望能夠真正落實農業及糧食供應的永續發展。

(本文章由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分會專案委託製作,但確保不干預新聞取材與內容獨立性。)

參考資料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日主題
CropLife International:Leon Corzine, United States -- Farmer Profile
CropLife International:Narra Muralikrishna, India -- Farmer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