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已由1986年的14公斤成長至2015年的31公斤,30年來成長至2倍以上。2015年雞肉消費量更佔了所有肉品消費量約38%,僅次於排行第一、佔比48%的豬肉,顯示雞肉在國人的飲食習慣中佔有重要地位。

專題企劃=林玉婷、黃齡誼

撰文=黃齡誼

目前台灣市面上的雞肉來源可大致分為白色肉雞或有色肉雞兩種,白色肉雞即為一般所稱的「白肉雞」,而有色肉雞則包含了 「台灣土雞」、「烏骨雞」等不同雞種。在1960年代以前,台灣飼養的雞種幾乎全為土雞,1960年代之後才由西方引進生長期短的白肉雞。而在多年發展 下,如今白肉雞的飼養隻數也幾乎要追上有色肉雞;以2014年來看,白色肉雞的飼養隻數約為2684萬隻、有色肉雞約為2968萬隻。

但國人的飲食喜好是如何從有色雞種漸漸轉移到白肉雞的呢?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億乘說明,隨著西方飲食文化進入台灣,「像雞塊、雞排這一種(適合使用 白肉雞製作的)速食產品慢慢出現。」加上白肉雞體型一致、飼養快速,要商業化加工、屠宰都很方便,因此也有愈來愈多人飼養白肉雞。「在都會區的飲食量,白肉雞甚至已經超過有色雞種。」陳億乘說明。

對比我國雞肉國產量和進口量來看,1998年以前,雞肉國產量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直到1998 年部分開放雞肉進口後,國產量才不再快速成長,近十年來國產量約維持在55萬公噸上下;另一方面,2005年全面開放雞肉進口後,進口量也呈明顯的上升趨勢,2015年的進口量更高達20萬公噸,其中幾乎多為來自美國的冷凍雞腿及雞趐。

《食力》將國產量加上進口量再扣除出口量,粗估出我國每年雞肉消費量,再除以每年人口數後發現,台灣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已由1986年的14公斤成長至2015年的31公斤,30年來已成長至2倍以上。而根據國內白肉雞供應大廠大成集團所提供的數據來看,2015年雞肉消費量約佔了所有肉品消費量的38%,僅次於排行第一、佔比48%的豬肉,也顯示雞肉在國人的飲食習慣中佔有重要地位。

延伸閱讀
咕咕雞的短暫生命 從來沒有碰過生長激素!
咕咕雞的獻身:你還以為溫體尚青?
剖析咕咕雞: 雞排原來對雞肉產業這麼重要!
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台灣土雞產業發展沿革
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