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溜醬油TAMARI源自日本,以100%大豆釀造,不含小麥,是無麩質醬油的代表。其釀造過程獨特,近年來,隨著無麩質飲食的需求增長,受到廣泛關注,成為許多料理愛好者的首選。
「TAMARI」是日本「溜醬油」的簡稱,直接取自「溜」字的發音,這種以100%大豆釀造的傳統醬油,顏色更濃,香氣獨特,多用於刺身、照燒、佃煮燉菜等料理上。近幾年,由於西方國家注意麩質過敏原的消費者愈來愈多,溜醬油於是獲得高度的關注與討論,成為一般醬油的替代品,今日在許多食客眼中「TAMARI」已經等同於無麩質安心醬油的代名詞了。
日本將醬油分為五大類 「溜醬油」需熟成2~3年
日本JAS農林產品標章將醬油分成五大類:
1、淺琥珀色、常用於清湯和茶碗蒸的白醬油
2、引出湯頭鮮味、京料理必加的淡口醬油
3、佔80%流通量、用法萬能的濃口醬油
4、原料和熟成時間比濃口醬油多1倍、適合刺身的再仕込醬油
5、熟成2~3年、具頂級鮮味的溜醬油
大豆比例最高、熟成時間最長的「溜醬油」 不放小麥就成為無麩質醬油
其中,溜醬油所使用的大豆比例最高,添加的鹽水最少,熟成的時間最長;產地以愛知縣、岐阜縣、三重縣等中部地方為主,尤其在愛知縣武豊町可以看見接二連三的釀造廠。大多數的師傅會使用9分大豆和1分小麥的比例來釀製,僅有少數人會單用大豆和鹽巴,釀造無麩質的溜醬油。它的另一特色是釀造用水量少,一般的濃口醬油會依麴的量注入120%~130%的鹽水,可是溜醬油只添加50%~100%。由於含水量低,不能進行攪拌,而轉為實施「汲取澆淋」(汲みかけ)的作業;在原料上放置許多大石頭施壓,促使液體對流,並在石頭之間留一空隙插入粗水管。經過一段時間後,水管底部會凝聚醬汁,此時利用長勺子從水管底部汲取醬汁,再澆淋在石頭上面。隨著時間過去,大豆逐漸發酵,這個重複的汲取和澆淋動作會溶出大豆日漸濃厚的香醇滋味,甚至可以形容是用醬油汁來釀造醬油。此作業會持續重複數年,一直到完成為止。
溜醬油成為麩質過敏者的福音!220年歷史的San-J站穩美國市場
注意麩質過敏原的消費者,可以買到哪些溜醬油呢?以澳洲來說,可以購買到日本大廠龜甲萬、維州在地有機品牌PureHarvest、提倡長壽飲食法的Spiral Foods、以及美國品牌SAN-J。今天要來認識的就是傳承8個世代,釀造溜醬油逾220年的家族企業San-J。1804年以前,佐藤家在鄰近的運河船埠經營批發商的生意,接著於1804年在三重縣創立了「三印」(San-Jirushi),專門釀造溜醬油和味噌;商標上3條粗短的橫線象徵早期他們的貨船曾使用的3條河川。1978年,三印設立進口商企業SAN-J,將溜醬油輸入美國進行銷售,從此在天然食品的消費市場立足。穩健的發展順利推動美國的第一座釀造廠在1987年於維吉尼亞州亨利科郡(Henrico County, Virginia)正式啟動,並且在2019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擴建工程,目前在美國的市占率已經超越龜甲萬。佐藤隆社長認為「要堅持原本,就要進行改變」,在發酵食品和文化成為主流飲食觀念的情況下,勢必要與那些對發酵食品有興趣的消費者創造有意義的連結。
2025年新推出DIY組合 在家也可以簡單私釀醬油
2025年2月初新上市的「TAMARIMANIAC 溜狂」產品線,就是具體連結溜醬油愛好者的橋樑。首推的「手工精釀溜醬油組」含有昆布和再仕込(二度釀造)2款,前者採用有機香菇和北海道乾淨海域的高級日曬昆布,呈現近似昆布鰹魚高湯的和諧好味道;後者將豆麴塊浸入招牌的溜醬油進行發酵,而非使用一般浸泡鹽水的手法,呈現出2倍深度和鮮度的成果。此外,竟然還有「DIY 高湯溜醬油組」(DIY Dashi Tamari Set)!對喜歡下廚的消費者來說,絕對是不容錯過、令人躍躍欲試的私家釀醬油的新體驗。盒內含1罐頂級有機溜醬油,以及放了昆布、香菇、鷹爪辣椒等材料的3個罐子。根據官網的說明,其浸泡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倒入1/3的溜醬油,擱置一段時間讓醬油與食材互相融合就行了。比如,浸泡昆布和香菇需要2個星期,以泡製完整的滋味和鮮美;浸泡的時間愈長,高湯溜醬油就會變得更有層次、更濃郁。反過來,鷹爪辣椒只需要1天的時間就能滲透出它的辣味,而刺激的程度會隨時間增加和變化。說明的最後當然也附上了日式、西式、及中式料理方面的應用,例如日式拉麵的湯頭、義大利麵的醬料、和中式炒菜等。
「DIY 高湯溜醬油組」(DIY Dashi Tamari Set)!對喜歡下廚的消費者來說,絕對是令人躍躍欲試的新體驗。(圖片來源:TAMARIMANIAC官網)
半成品DIY料理包成為省時省錢生活策略
在家泡酒、泡醋、泡橄欖油已經是我們飲食生活的一部分,現在還可以泡醬油,這無疑是為喜歡烹飪的民眾再添一則開心的消息。據YAHOO經濟新聞的報導指出,有81%的美國人把節省食物開銷當作是今年首要的財務目標之一,並利用在家煮飯來減少外食和外帶的花費。
不過在承受經濟壓力的同時,我們也身處時間貧窮的時代,因此半成品的DIY醬料、泡菜、麵包、甜點或料理包組合,都很可能會成為民眾在2025年省時又省錢包的生活策略。據德國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的預測,澳洲的DIY料理包宅配市場將在2025年成長至13億美金,預估的年複合成長率為9.27%;相較之下,美國的市場潛力更大,預計可達61億美金。無論如何,我們在未來一年很可能看到DIY料理盒百花齊放的景象,這次不是因為疫情而必須在家動手做,而是為了讓人享有「大碗又滿意」的便利飲食生活。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論最有文化的食品 蔡瀾:不能沒有醬油
▶如何從嗅覺與味覺,來分辨醬油好壞?
▶乾式發酵與濕式發酵釀造的醬油 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