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低海拔地區栽植咖啡的農民許多挑戰,包含氣溫及病蟲害問題。古坑鄉果語工坊咖啡農場和桂啡農場通過綠保認證,採用自然農法,打造多元生態園區,友善耕作生產安心咖啡,並積極推廣旅遊導覽、咖啡現採、製程體驗食農教育。
低海拔的產區,對粉專上的各位來說,一直都是陌生的。
在許多的評鑑中,也已經清楚證明,低海拔的咖啡,難以獲得高分;白話文就是,低海拔的咖啡作品,無法獲得跟高海拔產區樣的高複雜度、酸甜平衡、與圓潤感。身為局外人的我們,總是可以輕易下結論。
但是,假如你正是那個在低海拔栽植咖啡的農友呢?假如你就是如此迷戀咖啡,想要跟他與身相許呢?我能做些什麼,改變大家口中的瓶頸嗎?
那天,我們參訪了兩位農友,果語工坊咖啡農場的育安,以及桂啡農場的大成。都是位於在古坑鄉,海拔趨近於零的地塊。
低海拔的栽植環境一直都很艱辛,畢竟阿拉比卡這樣嬌貴的作物,本身就是喜歡涼爽一點的地方,才能夠健康成長、收成。近年來全球暖化更加顯著,讓平地的氣溫變得越來越炎熱外,極端氣候在山區造成的衝擊,在平地也不遑多讓。天氣本身不吃香,延伸出這樣天氣可能產生更多的病蟲害,讓低海拔栽植咖啡,有了更大的挑戰。
在低海拔種植咖啡,因為天氣而可能產生更多的病蟲害,是很大的挑戰。(圖片來源:mojocoffee提供)
突破低海拔咖啡栽植限制 以溝渠、人工遮蔽改善環境問題
育安,投入咖啡大約五、六年。為了要在自己的田地上種出咖啡,做出了許多摸索。畢竟所在地的田地,之前是水稻田,底層比較屬於黃色黏土,黏性高,保水好,但是對咖啡來說,是個致命的缺點:排水差。排水差的環境,很容易讓根系長期浸泡在潮濕的環境裡產生腐敗、生菌。為了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他在一排一排的咖啡樹之間,挖了溝渠,讓水可以順利排出。
平地的農田,遮蔽物少,也沒有雲霧或者山坡面可以製造出半日照的環境,因此,還特別拉了遮蔽率大約60%的黑網,製造出半日照般的陰影,減緩大中午的太陽直曬,也有效降低溫度。這讓我想到美國康乃狄克菸葉園裡的一種雪茄葉栽植法,也會在其生長過程,在菸葉上方拉上一片白色網布(俗稱cheese cloth,是起司製作過程,拿來包著起司綠水的一層薄布),來降低日照,減緩生長,以增加菸葉的甜味與細緻度,雪茄業界裡頭稱為Connecticut shade tobacco。
透過挖溝調節土地含水,建構人工遮蔭來製造出咖啡合適生長的環境等工法,在雨果與桂啡,都可以看到。遮蔭棚裡頭,還會架設噴水設備,製造水霧等,讓大熱天的環境下,更有效降溫,咖啡不會缺水。
黑網畢竟使用也有年份,因此兩個園區,也不約而同地加強遮蔭用樹木的栽植,包括果樹、肖楠等等,希望在五、六年之後,當黑網使用年份到達之際,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自然遮蔭讓咖啡樹安心生長。
咖啡樹之間的溝渠使水得以順利排出;黑網製造出半日照般的陰影,減緩中午太陽直曬,有效降低溫度。(圖片來源:mojocoffee提供)
參與綠保計畫友善耕作 生產不使用農藥的咖啡
育安跟大成都有通過綠色保育計畫(簡稱綠保計畫)的認證,採用自然農法。根據農業部的資料,綠保計畫是希望透過友善的耕作方式土地。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避免傷害土地上的生態多樣性。
本來我對低海拔栽植的成見在於,低海拔的咖啡病蟲害多,假如我們為了栽植咖啡,而使用了更多的化學農藥來抑制病蟲害,那麼這杯咖啡,除了喝了不安心,對環境保護與社會永續面,也無法心安理得。不管在大成或者是育安的園區裡,他們不斷強調的是,透過環境的創造,與多元生態重建,讓土地與上面的農作產生自癒的能力,自然就可以降低非必要藥物的濫用。這樣的環境打造,很需要時間。但是他們想塑造的就是一個讓自己安心,也讓參訪者、食用者也安心的田園環境。
加強遮蔭用樹木的栽植,目標為提供足夠的自然遮蔭讓咖啡樹安心生長。(圖片來源:mojocoffee提供)
實踐永續經營理念 推廣園區旅遊導覽、食農教育
大成的桂啡農場裡,他將園區也分成幾個部分,有蓄水池、有黃豆與玉米的栽植區,也有家禽的飼養區,而咖啡園則主要分布在外圍,包覆著整個農場。鄰近的田地儘管只是麻竹林,但是他還是挖出了一條緩衝區,避免將來隔壁農作型態改變,影響到他園區的多元生態表現。這個園區,除了農穫收入外,也非常積極地推廣安心旅遊導覽、咖啡現採與製程體驗以及大豆食農教育。
上個月,一個深山裡頭的農友跟我分享,「我七月份回到任教的XX鄉去走走,山坡地都被超限利用到誇張,卡奴颱風會重創仁愛鄉不是沒原因的。我上老師的課,印象最深的是老師有提到社會成本,雖然只輕微的點一下。大部份的老師都只在意產量,一公頃沒達到多少產量就是管理不佳,我們從來沒達到過。務農當然是要賺錢維生的,但如XX鄉高麗菜農說的一年沒賺一千萬是很憨慢的,真的讓人驚呆。應該有五百萬的社會成本吧。他們在山上住的也只是有裝潢的大工寮或農舍,沒看到豪宅。想盡辦法的超限開發已無關維生,就是貪心。」
在這兩位低海拔的咖啡農深聊後,我依舊確信,假如光從純農作採收轉換經濟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個笨方法;但是假如把時間拉長,同時把理念變成食農教育與遊程推廣的一部分。綜合的收入,不僅合理、安定,而且更加永續。而大部分我們假如從咖啡的評鑑分數,或者「幾分地採幾公斤可以賺多少錢」的經濟角度,是永遠無法參透永續的意義。
低海拔咖啡園區強調多元生態表現,並積極推廣安心旅遊導覽、咖啡現採與製程體驗以及大豆食農教育。(圖片來源:mojocoffee提供)
放下追求高海拔咖啡風味的執著 尋找與土地之間的安心連結
訪問後,漸漸理解這群人在做的事情。育安傳訊息給我,「在平地種咖啡,我相信有不少人也遇到跟我同樣的問題跟難題,都找不到可以請教的老師或前輩,往往聽到的都會給出建議不要種了砍掉吧,平地真的不適合種咖啡,一路走來所遇到的這些狀況,說真的我也並沒有很積極的尋找改善方法,找不到人可以告訴我答案,只能很被動的隨著時間流逝,偶然蹦出的想法,一點一點的去試,花了這麼多年的時間總算有一些成果出來了。」科學一點的話,我依舊覺得高海拔的咖啡風味,無法在地海拔地塊重現,畢竟風土結構上,本身就有著徹底的差異。
低海拔咖啡農民用自己的熱情與能力,實踐永續經營。(圖片來源:mojocoffee提供)
然而,「風味重現」,在他們眼裡已經不具意義。我很清楚,他們只是想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熱情與能力,找到一個自己與土地之間最安心的連結,而咖啡只是他們實踐的方法而已。
想來一趟精彩的食農教育,又沒時間跑高山,桂啡與果語,絕對會是個好選擇喔!
【本文獲mojocoffee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給低海拔咖啡一個生存的理由:古坑鄉 果語工坊與桂啡農場】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深耕草嶺40年!東碧山莊如何運用住宿與咖啡 維持老牌飯店競爭力?
▶飲食產業應兼顧經濟與生態 生物愈多元才能守護糧食作物
▶從商人變身種菜郎!這個阿兜仔為什麼在台灣投入有機農業並推廣食農教育?